水粉畫的油畫的詳細介紹

字號:

以水調和粉質顏料繪成的畫。現(xiàn)在多用經過調配制成的錫袋裝或瓶裝的水粉畫顏料,畫在紙、布或經過處理的板材及墻壁上。粉質顏料不透明,具有較強的覆蓋力,能做大面積的涂繪和局部的精細刻畫。水分的滲透溶化性能和白粉的調色作用,又可以取得色彩的厚薄濃淡的豐富變化。因此水粉畫兼有油畫和水彩畫的某些特長,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所用材料也較便宜。水粉畫是畫家寫生和初學繪畫的人掌握色彩造型能力的最常用的表現(xiàn)形式,同時被廣泛地應用于宣傳畫、年畫、裝飾畫、商業(yè)廣告、舞臺美術設計和工藝美術圖案設計等方面。水粉畫的技法分濕畫法和干畫法兩種。濕畫法用水較多,色彩較薄,趁濕作畫,可取得細膩、柔和的繪畫肌理;干畫法用水較少,通過色彩疊加可表現(xiàn)出豐富的色彩層次、物象的質感和立體感。兩種畫法在創(chuàng)作中是交互參用的。掌握了水分的滲化性能,可以體現(xiàn)出水彩畫的滋潤清新和中國寫意畫的濃郁酣暢的藝術效果;白色的使用可以提高顏色的明度和減弱顏色的純度。因此,水和粉的運用是掌握水粉畫技巧的關鍵。水粉畫在造型觀念上原本屬于西畫體系,即注重形體結構和光色表現(xiàn),這一點使之區(qū)別于中國傳統(tǒng)的工筆重彩畫,但在發(fā)展過程中,也有一些畫家將其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表現(xiàn)手法與審美理想結合起來形成了水粉與筆墨兼?zhèn)淙谝坏乃囆g風格。
    油畫
    油畫是西洋繪畫中的主要的一個畫種。用快干油質調和顏料,繪制在經過處理的畫布、板、厚紙或墻面上的繪畫藝術。早期油畫采有“坦?jié)娎保═empere)畫法,即用雞蛋黃或蛋清作為調料溶合礦物顏料作畫,再作薄而透明油色罩在畫上。15世紀,尼德蘭畫家凡? 愛克兄弟改用亞麻仁油和核桃油等快干油作為調和劑,使顏色易于調和,被廣泛地運用。特點為運筆自如,并可層層敷設,提高色彩亮度,能較充分地表現(xiàn)物體的真實感和豐富的色彩效果。從此,新材料和新技法很快流傳全歐洲。凡? 愛克兄弟因此被稱作歐洲油畫的創(chuàng)造人。20世紀初我國出現(xiàn)研習油畫者漸多,其中李叔同(1880—1952)最早研習油畫并把這種技法介紹到中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