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讀后感 :西游記讀后感_1200字

字號:

最近我讀了《西游記》小說生動敘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歷盡艱險曲折,到達西天的奇妙的故事,故事告訴人們:為了尋找、追求、實現(xiàn)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biāo),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yè),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地克服這些挫折與困難。
    主題思想:小說通過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刻畫了孫悟空的形象。表現(xiàn)了他蔑視權(quán)威,不畏強權(quán),除惡務(wù)盡的戰(zhàn)斗精神,這個形象鮮明地反映了人們戰(zhàn)勝邪惡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精彩名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精彩情節(jié):《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車遲國斗法》、《女兒國遇難》、《真假美猴王》、《智取紅孩兒》、《三借芭蕉扇》。
    《西游記》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書的引出下文的部分,安排孫悟空出場,交代清楚其出身、師承、能耐、性情;一邊通過孫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繪四境界風(fēng)貌,建立一個三維四境界立體思維活動空間。八至十二回寫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經(jīng)緣由。十三至一百回寫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白龍馬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沿途降妖伏魔,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jīng),修成正果的故事,以無量無數(shù)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釋佛法淵博。
    折疊
    《西游記》(上下)是兩冊裝,《西游記》的故事對人們西游記西游記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其中最精彩的章節(jié),如孫悟空大鬧天宮、豬八戒高老莊娶媳婦、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借芭蕉扇等等,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幾百年來,它以其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從而使它成為中國人民最喜愛的古典名著之一?!段饔斡洝分饕鑼懙氖菍O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jīng),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jīng)是歷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唐玄奘離開京城長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學(xué)。他從長安出發(fā)后,途經(jīng)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后到達了印度。他在那里學(xué)習(xí)了兩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經(jīng)學(xué)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jīng)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jīng),前后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后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jīng)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圣》等,這些都為《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chǔ)。讀了西游記我深有感觸原來困難不是那么可怕
     六年級:趙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