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質試題(有答案)

字號: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3分,共60分)
    1.(海南卷)達爾文發(fā)表于1859年的《物種起源》至今仍深刻影響著人們對生命起源和進化歷程的認識。盡管人們對其進化假說一直存在爭議,但他的基本觀點還是閃爍著真理的光芒,不斷被科學的發(fā)展所證實,例如(  )
    ①生物是自然長期發(fā)展的產物,不是神的意志的產物 ②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說揭示了生物進化的根本內因?、廴祟惖钠鹪词巧镞M化的結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說 ④勞動在從古猿向人的轉化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物質的相關知識。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體現(xiàn)了人類社會是物質性的。②說法錯誤,錯在“根本內因”;④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不選。
    答案:A
    2.下列對哲學上所講的物質,認識正確的是(  )
    ①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谖镔|的具體形態(tài)?、劭吹靡?、摸得著的東西?、茉谌说囊庾R之外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 ⑤無法被人感知的客觀存在?、奘菍θf事萬物共性的反映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解析: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共性的概括,與物質具體形態(tài)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故選D項。
    答案:D
    3.據(jù)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宣布,在長島上演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型反物質。這種新發(fā)現(xiàn)的粒子被稱之為“反超氚”,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重的反物質。從哲學上看,“反超氚”這種反物質的發(fā)現(xiàn)表明(  )
    A.物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B.物質是無法被感知的客觀存在
    C.人類可以有意識地改造自然
    D.整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解析:此題以“反超氚”的發(fā)現(xiàn)為實例背景來考查世界的物質性原理?!胺闯啊钡陌l(fā)現(xiàn)表明了世界的物質性。A、B兩項表述錯誤,C項表述與材料關系不大。
    答案:D
    4.恩格斯說:“歷史過程中的決定因素歸根到底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產和再生產?!边@句話說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發(fā)展具有客觀的物質性
    B.構成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是生產和再生產
    C.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具有客觀的物質性
    D.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與自然界沒有關系
    解析:本題考查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材料強調,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故選C。A與題意不符,題目說的不是自然界;構成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故B、D表述錯誤。
    答案:C
    5.黑格爾認為,世界的發(fā)展只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對黑格爾這句名言的理解正確的是(  )
    ①看到了事物是運動的,堅持了辯證法的觀點?、诎堰\動主體說成是主觀精神,犯了主觀唯心主義錯誤?、郯堰\動主體說成是客觀精神,犯了客觀唯心主義錯誤?、艹姓J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最終會導致相對主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題考查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哲學派別等知識。黑格爾的這句名言看到了事物是運動的,但否認了事物運動的主體是物質,而認為事物運動的主體是客觀精神,故選①③組合。②④對這句話理解錯誤。
    答案:A
    6.腦科學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因學習而產生的“西塔波”可促進腦神經細胞生成。這為“大腦越用越靈”的觀點找到了科學依據(jù)?!按竽X越用越靈”的事實表明(  )
    A.物質是運動的主體
    B.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固有的根本屬性
    C.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
    D.量的積累會引起質的飛躍
    解析:“大腦越用越靈”強調了運動的重要性,故選B。A強調的是運動的主體,不選。C、D均不符合題意。
    答案:B
    7.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0月8日在瑞典揭曉,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又稱“上帝粒子”)的理論預言獲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兩個強子對撞實驗項目中均發(fā)現(xiàn)一種新粒子,具有和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尋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的某些特性。該粒子的發(fā)現(xiàn)表明(  )
    ①具體科學的每一項進步都證明了世界的物質性
    ②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fā)展史?、凼澜绲恼嬲y(tǒng)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具體科學的發(fā)展不斷為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提供更多的科學證明,但并非具體科學的每一項進步都證明了世界的物質性,①錯誤;材料中粒子的發(fā)現(xiàn)表明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guī)律形成和發(fā)展的,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②③④正確,選C。
    答案:C
    8.賀知章在天寶三載(公元744年),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xiāng)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寫下《回鄉(xiāng)偶書》:“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毕铝姓f法中與該詩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谇嗌秸诓蛔?,畢竟東流去?、凵?,依舊好;人,憔悴了 ④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題考查運動和靜止的統(tǒng)一。賀知章的詩體現(xiàn)了運動和靜止的統(tǒng)一,①③符合題意。②體現(xiàn)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④反映的是事物是運動變化的。
    答案:C
    9.亞里士多德認為,世界沒有虛空,世界充滿著相互差別的存在物,運動就發(fā)生在這些存在物的相互關系之中。這說明(  )
    A.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
    B.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C.運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D.物質是運動的主體
    解析:本題考查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主要考查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小。運動發(fā)生在這些存在物的相互關系之中,這體現(xiàn)了物質是運動的主體,D正確;A強調了運動,B體現(xiàn)了世界的物質性,C說的是運動的方式,都與材料無關,故應排除。故答案選D。
    答案:D
    10.馬克思說“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東西,只是由于某種運動才得以存在、生活?!毕铝袑@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①運動是物質的特性 ②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物質離不開運動 ③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苓\動是物質的運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主要考查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小,材料提到“一切存在物,只是由于某種運動才得以存在”,這說明物質離不開運動,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②③正確;①說法錯誤,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物質的特性是客觀實在性;④與材料無關。故答案選C。
    答案:C
    11.十二五規(guī)劃與此前的規(guī)劃有著本質的差別,過去的規(guī)劃追求“國富”,十二五規(guī)劃則追求“民富”?!皣弧钡健懊窀弧钡霓D變成為公眾關注的亮點。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A.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前進的、上升的
    B.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
    C.事物的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D.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解析:本題考查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主要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由“國富”到“民富”的轉變,體現(xiàn)了事物的變化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B正確;A說法太絕對;C觀點錯誤,人可以認識和改造世界;D與材料無關。故答案選B。
    答案:B
    12.英國詩人雪萊在《無?!分幸鞒溃敖裉?,花兒喜愛歡悅/明天,就會凋謝/我們希望長駐一切/誘惑你,然后飛逸/什么是人間的歡樂/那是戲弄黑夜的電火/像閃光一樣短促”。下列與詩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B.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C.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
    D.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
    解析:本題考查運動的有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本題需要首先判斷出詩句中的哲理,詩中的語句體現(xiàn)了運動的絕對性,B體現(xiàn)了絕對運動;A,C雖承認運動,但均屬于唯心主義觀點;D說的是運動和靜止的關系,與材料不符,故答案選B。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