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科學學案三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準備了《小學五年級科學學案三篇》,供大家參考!
     《光和影》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fā)光而且是自己發(fā)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lián)系的,也是有規(guī)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yǎng)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窗簾的教室
    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引#教案# #小學五年級科學學案三篇#:對于光,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于光,我們都已經知道些什么
    還想知道些什么?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誰玩過影子的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產生的,親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fā)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fā)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fā)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xù)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現(xiàn)自學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發(fā)現(xiàn)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回顧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fā)現(xiàn)的這些規(guī)律。
    六、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本上的配套作業(yè)
    七、板書設計
    2.1光和影
    影子產生的條件: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發(fā)光,而且是自己發(fā)出的光
    影子的特點: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八、教學后記
     《陽光下的影子》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高時影子短,太陽位置低時,影子長
    3、人們很早就知道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來測定時間
    過程與方法
    1、推測陽光下物體影子怎樣變化
    2、利用簡易的日影觀測儀,觀測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長短和方向的變化,并收集相關的數(shù)據(jù)。
    3、一天中影子長變化的數(shù)據(jù)作出影長隨時間變化的柱狀圖
    4、根據(jù)觀察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陽光下物體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規(guī)律
    5、運用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解釋人們?yōu)槭裁茨苡糜白佑嫊r。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事物的變化之間是有聯(lián)系和有規(guī)律的
    2、能夠按活動要求堅持觀察如實記錄數(shù)據(jù)
    3、能夠根據(jù)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和推理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日晷的圖片或課件
    分組實驗:簡易的日影觀測儀、指南針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
    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也有變化嗎?是怎樣變化的?
    3)看書上第26頁,根據(jù)我們上節(jié)課的研究,推測一下大樹的影子在一天中發(fā)生的變化情況,并讓學生說說理由。
    2、觀察陽光下影子的變化
    1)讓我們通過實際的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2)學生認真閱讀科學書上的說明,明白觀察的目的和觀察記錄的方法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但每個人都要記錄小組的觀測結果
    3、整理我們的記錄
    1)各小組匯報自己的觀測數(shù)據(jù)
    2)教師講解如何把影長隨時間變化的數(shù)據(jù)整理成柱狀圖:縱軸表示影長,橫軸表示時間
    3)每個學生自己將數(shù)據(jù)整理成柱狀圖
    4)分析柱狀圖:一天中陽光下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什么時候長?什么時候短?我們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關于祖國西部地區(qū),影子短時不是12時的說明
    4、日影觀測儀
    1)古人曾經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能說說其中的道理嗎?
    六、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本上的配套作業(yè)
    七、板書設計
    2.2陽光下的影子
    鉛筆影子的變化
    觀察時間
    太陽位置和方向
    影長
    影子變化柱狀圖:
     篇三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現(xiàn)象
    2、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3、人們利用光反射原理發(fā)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過程與方法
    1、按照說明正確進行實驗操作
    2、制作簡易潛望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反射的圖片或課件、潛望鏡模型
    分組實驗:手電筒、小鏡子、制作潛望鏡的材料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請同學們觀察實驗室的日光燈管,上面為什么要裝燈罩呢?
    2、照亮目標
    1)書上有三個照亮活動,請仔細閱讀操作要求,并在書上畫出光的路線
    2)學生反饋實驗發(fā)現(xiàn)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運用光的反射
    1)汽車反光鏡(凸鏡)
    2)醫(yī)生帶的額鏡(凹鏡)
    3)試著畫出光的路線圖
    4)不銹鋼勺的內外兩面
    5、做一個潛望鏡
    1)自學書上的制作要求
    2)每個人利用現(xiàn)有材料進行制作
    3)利用反光鏡制作的其他玩具:萬花筒、觀景箱等
    6、反光帶給我們的不便
    1)玻璃幕墻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線的強弱
    六、作業(yè)設計
    萬花筒的制作
    七、板書設計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車反光鏡:凸鏡醫(yī)生帶的額鏡:凹鏡
    光的路線圖光的路線圖
    潛望鏡的制作
    八、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