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考《金融理論與實務》考點:利息和利率

字號: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第一節(jié) 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概念
    識記:
    利息:西方經濟學家從借貸關系表面出發(fā),認為利息是貨幣所有者因出讓貨幣使用權而從借款人那里獲得的補償,或者說是資金短缺者從市場上籌集資金的成本。從本質上說,利息是剩余價值的特殊轉化形態(tài),是利潤的一部分。
    收益:是投資者通過投資取得的收入,投資收益由基本收入和資本收入兩個部分組成。投資的基本收入包括利息和股息收入;資本收益是因資產價格上升而形成的價差收益。
    利率:是利息與本金的比例,是一種反映利息水平高低的指標。公式:利率(R)=利息(I)/本金(P)。即:R=I/P
    收益率:是收益額與投資額的比率。是反映收益水平高低的指標。在投融資中常常用到的收益率是到期收益率。
    領會:
    利率與收益率的區(qū)別與聯系?
    利率是一定時期的利息額與本金的比率。收益率是收益額與投資額的比率。利息率與收益率是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系的。對于存款來說,由于到期償還金額與最初投資資本金是一樣的,因此,利率與收益率是一樣的。對于大多數債權憑證來說,如可流通的債券憑證,由于二級市場價格是波動的,債券參與二級市場交易,實現的價值就不確定,從而收益率可能會高于或低于票面利率。因此,有些債券雖然有票面利率,但實際收益率與票面利率卻不相等,這種反映投資者實際獲利水平的收益率又被稱為有效利率。
    第二節(jié) 利率的種類
    識記:
    單利率:是只以本金計算利息,不考慮利息再投資情況下使用的利率。其公式是:I=P*R*T.I指:利息;P指本金;R是利率;T是借貸時間。
    復利率:計算利息把定期結算的利息加入本金,逐期滾動計算。基本計算公式是:A=P·(1+r)n ,A為本利和;P為本金;r為復利率;n 為復利的期數。
    固定利率:以借貸關系成立時確定的利率為標準,利率在借貸期內不能調整和變動的為固定利率。
    浮動利率:以借貸關系成立時確定的利率為標準,利率在借貸期內可以調整和變動的為固定利率。
    名義利率:是包含通貨膨脹補償的利率水平。名義利率與通貸膨脹率成正比,通貨膨脹率越高,名義利率也應越高,才能使貸款人獲得的補償接近實際利率。
    實際利率:是名義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以后的利率水平。
    官定利率:是由金融管理*或中央銀行即官方確定的利率。比如說,在我國各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由作為中央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統(tǒng)一制定,各金融機構必須執(zhí)行,這就是官定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非官方機構的行業(yè)自律組織,如銀行同業(yè)協會加以規(guī)定的,對組織成員有一定約束力的利率。
    市場利率:是由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決定的利率。如國債交易市場形成的利率。
    基準利率:是在利率體系中起決定作用或指導作用的利率,它既是一定時期利率水平的一般標準,又是金融監(jiān)管*宏觀金融調控制的一種指示器。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再貸款率和同業(yè)拆借市場利率都可以承擔基準利率的作用。
    優(yōu)惠利率:是指國家通過金融機構或金融機構本身對于認為需要扶植的行業(yè),企業(yè)或個人所提供的低于一般利率水平的貸款利率。如差別利率法和貼息法。
    領會:
    通貨膨脹率與名義利率之間的關系?
    通貨膨脹是影響資金總供求的一個重要的宏觀經濟因素。名義利率是包含著通貨膨脹補償的利率水平。實際利率是沒有考慮通貨澎脹因素影響下的均衡利率。名義利率、實際利率和通貨膨脹率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這一關系表明,名義利率與通貨膨脹率成正比,通貨膨脹率越高,名義利率也應越高,才能使貸款人獲得的補償接近實際利率。相反,在通貨膨脹率降低后,名義利率也應有所降低。例如,我國在1988年以來,國家對儲蓄存款實行保值貼補政策,就是針對物價持續(xù)上漲而采取的維持一定水平實際利率的措施。又如,1999年間,連續(xù)7次降息,則是在物價下落以及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所采取的利率政策。
    第三節(jié) 利率總水平的決定因素
    領會: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理論?
    馬克思對利率決定因素的分析是以其對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本質的認識為基礎的。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利息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余價值的一種轉化形態(tài)。在借貸關系中,職能資本家把自己的一部分利潤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給借貸資本家,作為借貸資本的報酬,這樣,利潤就分割為兩個部分:利息和企業(yè)主收人。而分割利潤的依據是利息率,利息率既與借貸資本的供求有關,更與借貸資本的性質有關。因為職能資本家借款是為了把它當作資本以獲取利潤,如果利息率高到要拿走他的全部利潤,使他無利可圖,那他就不會去借款。同樣,借貸資本家也是以增值為目的而貸放貨幣的,他的收人不能等于或小于零。因此,正常情況下,利率水平應介于零和平均利潤率之間。馬克思的利率決定理論也因此被稱為平均利潤決定論。馬克思的平均利潤決定理論為我們分析判斷和預測實際利率水平的高低,制定利率政策提供了理論基礎。在制定利率政策時,除了需考慮社會平均利潤率外,還要考慮資金供求狀況、企業(yè)承受能力、國家產業(yè)政策等經濟政策、銀行經營成本、社會經濟運行周期、預期價格變動率、歷史利率水平、國際利率水平、匯率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