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錯鐘的故事
宜陽三鄉(xiāng)漢山腳下,連昌河畔,有座寺院名叫五花寺,寺內有一口大鐘,古時候,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敲鐘報時。鐘聲洪亮,方圓十余里之都能聽到。
寺院附近有個村莊,住著一位鄭老漢,一生勤勞能干,家道比較殷實。晚年老伴去世后,鄭老漢便把田地平分給兩個兒子耕種,自己跟著兒子吃飯,一個兒子輪流一個月。起初,老漢身子骨還硬朗,能幫兒子們干點農活,兩個兒子爭著養(yǎng)活,不到月底都催著讓父親到自己家里來吃飯。隨著老漢年齡的增長,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不能再幫兒子們干活了,兩個兒子和兒媳對老漢開始怠慢起來,去早了說老漢光知道吃飯;去晚了,說連飯也不知道吃,弄得老漢左不是右也不是,心里十分難過。
這天清晨,寺院傳來初一的鐘聲,老漢就知道該從老大家到老二家了。當老漢來到二兒子家門時,媳婦說,這個月是大進(大月),今天才三十,明天才初一呢。老漢由于年邁,也弄不清本月是大進和小進,便說寺院軍已經敲了初一鐘,那還會有錯?老二夫婦說:"那是寺院敲錯鐘了"說完不由分說便把老漢推了出去。老漢無奈,又回到大兒子家里,并把老二說寺院敲錯鐘不讓吃飯的話說了一遍。老大兩口子把眼一瞪齊聲說道:"寺院初一敲鐘誰不知道,想吃飯找老二去。"說罷,又把老漢推出了自家門外。
來來去去已近午時,老漢還未吃早飯,饑腸轆轆,十分難受,再加上兩個兒子兒媳的難聽話,一氣之下他到寺院找老和尚去了。老和尚一見一位古稀老人東倒西歪地走來,忙攙扶坐下說道:"阿彌陀佛,老施主您是來還愿,還是拜佛?"老漢氣沖沖地問道:"今日究竟是初一還是三十,你的鐘敲的究竟錯不錯?"老和尚忙翻開皇歷一查,懊惱地忙說:"錯了,錯了,今日是三十,明天才初一呢?"老漢說道:"你們敲錯鐘是小事,可把我老漢弄的沒飯吃。"老漢就把寺院敲錯鐘,兩個兒子都不叫吃飯的事敘說一遍。老和尚聽罷忙吩咐小和尚快給老漢做好素餐端上來。
老漢用過飯,越想心里越難過,心想:自己含辛茹苦把兩個兒子養(yǎng)活大,成家立業(yè),現在竟都爭著不想管自己,不免老淚縱橫。晚上老漢住在寺里,思前想后一夜沒有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他見到寺里方丈便說:"我把田產全部交給寺院,你們養(yǎng)活我到老行嗎?"方丈說:"養(yǎng)活您到老可以,但寺里不能要您的田產。"老漢發(fā)誓說:"田產交給寺里我心已定,跟著你們吃飯了卻余生。田產的收入寺院可作為寺院收入,救濟天下饑民普渡眾生。"方丈問:"那么您的那兩個兒子怎樣生活呢?"老漢答道:"逆子悍婦不如禽獸,不足惜也!"
老漢通過官府寫下文書契約,把全部田產交給了寺院。兩個兒子兒媳聞訊趕到寺院,跪在父親面前苦苦哀求,發(fā)誓以后善待老人,懇請撤毀文約。老漢告訴方丈:"我決不反悔,快把兩個畜生趕出寺院。"方丈示意,眾小和尚這才動手將兩個兒子及兒媳推出了寺院,然后雙手合十齊聲唱道:"阿彌陀佛。"
宜陽三鄉(xiāng)漢山腳下,連昌河畔,有座寺院名叫五花寺,寺內有一口大鐘,古時候,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敲鐘報時。鐘聲洪亮,方圓十余里之都能聽到。
寺院附近有個村莊,住著一位鄭老漢,一生勤勞能干,家道比較殷實。晚年老伴去世后,鄭老漢便把田地平分給兩個兒子耕種,自己跟著兒子吃飯,一個兒子輪流一個月。起初,老漢身子骨還硬朗,能幫兒子們干點農活,兩個兒子爭著養(yǎng)活,不到月底都催著讓父親到自己家里來吃飯。隨著老漢年齡的增長,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不能再幫兒子們干活了,兩個兒子和兒媳對老漢開始怠慢起來,去早了說老漢光知道吃飯;去晚了,說連飯也不知道吃,弄得老漢左不是右也不是,心里十分難過。
這天清晨,寺院傳來初一的鐘聲,老漢就知道該從老大家到老二家了。當老漢來到二兒子家門時,媳婦說,這個月是大進(大月),今天才三十,明天才初一呢。老漢由于年邁,也弄不清本月是大進和小進,便說寺院軍已經敲了初一鐘,那還會有錯?老二夫婦說:"那是寺院敲錯鐘了"說完不由分說便把老漢推了出去。老漢無奈,又回到大兒子家里,并把老二說寺院敲錯鐘不讓吃飯的話說了一遍。老大兩口子把眼一瞪齊聲說道:"寺院初一敲鐘誰不知道,想吃飯找老二去。"說罷,又把老漢推出了自家門外。
來來去去已近午時,老漢還未吃早飯,饑腸轆轆,十分難受,再加上兩個兒子兒媳的難聽話,一氣之下他到寺院找老和尚去了。老和尚一見一位古稀老人東倒西歪地走來,忙攙扶坐下說道:"阿彌陀佛,老施主您是來還愿,還是拜佛?"老漢氣沖沖地問道:"今日究竟是初一還是三十,你的鐘敲的究竟錯不錯?"老和尚忙翻開皇歷一查,懊惱地忙說:"錯了,錯了,今日是三十,明天才初一呢?"老漢說道:"你們敲錯鐘是小事,可把我老漢弄的沒飯吃。"老漢就把寺院敲錯鐘,兩個兒子都不叫吃飯的事敘說一遍。老和尚聽罷忙吩咐小和尚快給老漢做好素餐端上來。
老漢用過飯,越想心里越難過,心想:自己含辛茹苦把兩個兒子養(yǎng)活大,成家立業(yè),現在竟都爭著不想管自己,不免老淚縱橫。晚上老漢住在寺里,思前想后一夜沒有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他見到寺里方丈便說:"我把田產全部交給寺院,你們養(yǎng)活我到老行嗎?"方丈說:"養(yǎng)活您到老可以,但寺里不能要您的田產。"老漢發(fā)誓說:"田產交給寺里我心已定,跟著你們吃飯了卻余生。田產的收入寺院可作為寺院收入,救濟天下饑民普渡眾生。"方丈問:"那么您的那兩個兒子怎樣生活呢?"老漢答道:"逆子悍婦不如禽獸,不足惜也!"
老漢通過官府寫下文書契約,把全部田產交給了寺院。兩個兒子兒媳聞訊趕到寺院,跪在父親面前苦苦哀求,發(fā)誓以后善待老人,懇請撤毀文約。老漢告訴方丈:"我決不反悔,快把兩個畜生趕出寺院。"方丈示意,眾小和尚這才動手將兩個兒子及兒媳推出了寺院,然后雙手合十齊聲唱道:"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