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關鍵詞
1勝2敗、2個政黨、2個憲法、3民主義
核心內容
一、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
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歷史條件:第一,民族危機加深,社會矛盾激化;第二,清末“新政”及其破產;第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和骨干力量。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在日本東京舉行。大會通過了《同盟會章程》,明確規(guī)定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綱領。大會推舉孫中山為總理。中國同盟會成為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
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905年11月,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fā)刊詞中,孫中山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三大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后被稱為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
民權主義的基本內容是“創(chuàng)立民國”,要*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制度,完成政治革命。這是三民主義的核心。
民生主義的內容為“平均地權”。
革命派與保皇派的思想論戰(zhàn)。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清王朝;第二,要不要*帝制,實行共和;第三,要不要進行社會革命。
二、辛亥革命與建立民國
1911年10月10日晚,駐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起義軍一夜之間就占領武昌,取得首義的勝利。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國延續(xù)了兩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終于覆滅。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并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
1912年3月,臨時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要在中國建立一個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第一,辛亥革命*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tǒng)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了思想上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
從主觀方面來說,在于它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本身存在著許多弱點和錯誤。主要是:
第一,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第二,不能充分發(fā)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后,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同盟會內部的組織比較松懈,派系紛雜,缺乏一個統(tǒng)一和穩(wěn)定的領導核心。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這些弱點、錯誤,根源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
相關推薦:
>>>2016考研時間安排專題
>>>2016年考研真題及答案專題
>>>2016年考研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專題
>>>2016年考研國家線、分數(shù)線專題
新東方網校推薦:2016年考研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1勝2敗、2個政黨、2個憲法、3民主義
核心內容
一、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
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歷史條件:第一,民族危機加深,社會矛盾激化;第二,清末“新政”及其破產;第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和骨干力量。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在日本東京舉行。大會通過了《同盟會章程》,明確規(guī)定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綱領。大會推舉孫中山為總理。中國同盟會成為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
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905年11月,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fā)刊詞中,孫中山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三大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后被稱為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
民權主義的基本內容是“創(chuàng)立民國”,要*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制度,完成政治革命。這是三民主義的核心。
民生主義的內容為“平均地權”。
革命派與保皇派的思想論戰(zhàn)。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清王朝;第二,要不要*帝制,實行共和;第三,要不要進行社會革命。
二、辛亥革命與建立民國
1911年10月10日晚,駐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起義軍一夜之間就占領武昌,取得首義的勝利。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國延續(xù)了兩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終于覆滅。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并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
1912年3月,臨時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要在中國建立一個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第一,辛亥革命*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tǒng)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了思想上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
從主觀方面來說,在于它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本身存在著許多弱點和錯誤。主要是:
第一,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第二,不能充分發(fā)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后,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同盟會內部的組織比較松懈,派系紛雜,缺乏一個統(tǒng)一和穩(wěn)定的領導核心。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這些弱點、錯誤,根源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
相關推薦:
>>>2016考研時間安排專題
>>>2016年考研真題及答案專題
>>>2016年考研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專題
>>>2016年考研國家線、分數(shù)線專題
新東方網校推薦:2016年考研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