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政法干警考試備考民法學:如何掌握政法干警的半壁江山

字號:

民法學一直以來都是政法干警考試之中的難點,非法律專業(yè)想要考好這門課可非要下細功夫才行。想要學好民法學,出了下功夫之外,還要有條理,有思路的去學習,這樣才能提高效率!
    在政法干警考試中,盛傳這樣一句話“得民法者的天下”,雖然不乏片面,但卻是考試致勝的法寶。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政法干警考試的100分成績中,民法總分150分,占總成績的50%,也就是50分,行測、申論各100分,各占總分的25%,通過國考、省考等公務(wù)員考試,大致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jié)論:在行測、申論兩門200分的考試中,能得到130+分已經(jīng)非常優(yōu)秀了,而政法干警中的民法滿分150分,2014年有考生得了149,而且超過130分的考生更是不勝枚舉。即使像今年這種壓分比較嚴重的年份,民法超過130分的也大有人在。由此可見,對于政法干警考試,民法所占比重大,并且容易得分,所以大家經(jīng)常說的“得民法者的天下”也就不無道理了。
    那么民法該如何學?這是持久困擾廣大考生的難題之一,下面是華圖教育專家在多年授課經(jīng)驗中聯(lián)系實際情況,經(jīng)過多次與考生溝通、交流得出的一些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學習思想的轉(zhuǎn)變。
    很多考生都認為法律就是法條的堆砌,沒有什么邏輯可言。我認為這種想法在學習法律的第一天就應(yīng)該摒棄,法律本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人文社會科學,所以記憶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記憶之前的理解,也就是對法學邏輯思維的掌握才是至關(guān)重要的,所以在學習民法時,一定要多思考、多動腦,問問自己這樣的規(guī)定是因為什么,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此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2、理論與生活相聯(lián)系。
    在法學界有這樣一句諺語:“法律是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每個人內(nèi)心良知的外在反映,道德與我們?nèi)粘I罹o密相連,像近幾年流行的“老人摔倒服不服”的社會現(xiàn)象正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那么也就是說,法律,這個低限度的道德,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關(guān),所以在學習法律時,一定要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想想生活中遇到糾自己會如何解決,法律是不能違背道德的,所以也許我們自己思考出的解決方式恰恰就是法條中規(guī)定的解決方法,這樣記憶法律就不費吹灰之力了。
    3、主觀題答題注意全面、精煉。
    在150分的民法考試中,客觀題,也就是選擇題只占70分,主觀題占80分。那么這80分如何來答才能使分數(shù)高化,這時就要注意一些答題技巧,比如說簡答題:“簡答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類型”,我們在答題過程中就不能直接把三類民事行為能力擺出來,再作簡單解釋就結(jié)束了。在答題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全面,也就是說雖然題干并未要求解釋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但是為了答題完整,解釋概念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接下來既然問類型,也就自然而然涉及到類型的劃分標準,所以先答劃分標準,再答具體類型,并且對每種類型的自然人所做的行為效力進行細致的闡述。這樣才能做到全面。第二是要精煉,也就是答題并不是寫散文,東說一句,西湊一句,只要形散神不散就可以了,在這種選拔性的考試當中,回答主觀題時一定要精練,什么是精練?就是一定要條理清楚,好用一、二、三點進行標注,這樣容易使評分老師立刻清楚答題者的整體思路,另外,將答案中的關(guān)鍵詞語好寫在句首等明顯位置。這樣對整體判分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這些就是華圖教育專家在政法干警考試之中的民法學的經(jīng)驗之談,希望能夠幫助考生們能夠在面對民法學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