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語言童話:看誰的分數(shù)最多

字號:

古老而又壯麗的巴黎圣母院,由一個又矮又丑的駝背敲鐘人加西莫多管理著。他癡愛著流浪在巴黎街頭的美麗純潔而又富于同情心的吉卜賽女郎愛斯米拉達。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孚羅洛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暗地里卻對愛斯米拉達垂涎三尺;而愛斯米拉達卻深深地愛著宮廷的少尉隊長法比。在愛斯米拉達與法比相愛在一起的時候,克羅德·孚羅洛卻從背后將法比刺傷。愛斯米拉達被誣告為兇手,而真正的殺人兇手卻逍遙法外。愛斯米拉達被判絞刑。在行刑那一天,加西莫多從高高的圣母院鐘樓上突然跳了下來,劫了法場,把愛斯米拉達搶到圣母院里避難。正在皇家軍隊準備沖進圣母院將愛斯米拉達正法的時候,巴黎的流浪漢乞丐們(愛斯米拉達的朋友)也不顧圣母院的威嚴來搶救她。結(jié)果是,流浪漢們被皇家軍隊打散,愛斯米拉達第二次被帶到圣母院前的廣場。在愛斯米拉達被絞死的一剎那間,加西莫多一下子將副主教克羅德·孚羅洛從高高的鐘樓上推下去摔死了。幾年以后,人們在墓地的愛斯米拉達身旁發(fā)現(xiàn)了一具畸形的男人尸骨,他就是敲鐘人加西莫多。
    這就是法國 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主要情節(jié)。雨果活了 90多歲,在戰(zhàn)斗的一生中,他為人民寫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除了上面介紹的《巴黎圣母院》之外,還有《悲慘世界》、《九三年》等一些作品。雨果的這些作品,在今天已經(jīng)成了全世界人民的財富,雨果受到了法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重視和尊敬??墒怯旯淖髌?,在 19世紀的法國并不是為所有的人都了解的。反動統(tǒng)治階級和一些思想上反動的文人,對于雨果的作品是反對的,但是進步的人們卻早已對雨果的作品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法國作家阿拉貢曾回憶了一段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19世紀 20年代初的一天晚上,阿拉貢和他的一些朋友聚在一起,進行了一次非常時髦的游戲。那時候,他們中年齡的也不過 25歲,都自稱是超現(xiàn)實主義者。他們在一張大紙上寫下了一些世界名人:郎特魯、斯湯達、蘭波、查理大帝、黑格爾、荷馬和維克多·雨果等,要求大家給這些人打分,分數(shù)是正 20分.最低分數(shù)是負 20分,一共是 40個等級。結(jié)果是除了兩個人以外,其他的人都給雨果打了負分;其中有一個算是比較慷慨的青年,也只是給雨果打了零分。給雨果分數(shù)較高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超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盟主安德烈·勃勒東,一個就是阿拉貢。
    勃勒東和阿拉貢憤憤不平起來。他們認為,那些打負分的人是不公正的,認為他們中有些人一定是不了解雨果的。正好這時候屋里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阿拉貢就隨手把書架上的書取下來念給大家聽。當念了雨果的《歷代傳說》以后,很多人就開始修改了自己的分數(shù);又念完了雨果的《秋葉集》,一些人繼續(xù)修改著自己的分數(shù);等接著讀雨果的其他作品時,修改分數(shù)的人更多了……雨果的著作一本一本地念下去,作家雨果名字下面的分數(shù)一次一次地往上漲;雨果的作品越往下讀,參加游戲的人越是興奮。雖然時間已經(jīng)到了后半夜三點多鐘,可是游戲仍在繼續(xù)進行。這時候,開始給雨果打了一個負 20分的狂妄的小伙子,已經(jīng)把分數(shù)提高到正 14分了。到了后半夜五點鐘,天已快亮了,那個小伙子兩眼紅紅的,給雨果打了一個正 20分。
    比賽的結(jié)果,是雨果的分數(shù)最多。因此,阿拉貢把這次游戲叫做雨果晚會。他說,法國人民擁護雨果的運動是從那天晚上開始的。后來這一部分人的運動,變成了整個法國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的運動。
    這件事情生動地說明了:盡管文學家藝術(shù)家沒有一個不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好的,但是自己的看法并不能算數(shù)。作品的好壞還是要看人民對它的評價。世界上一切稱得上是偉大作家的作品,無一不是得到了人民的高度評價的。人民打的分才是算數(sh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