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2015

字號:

1、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2、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3、經緯度位置:4°N—53°N;73°E—135°E,東西跨經度60多度(跨5個時區(qū),相差4個小時),南北跨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4、領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鎮(zhèn)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爾高原;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
    5、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居第3位。陸界線:2萬多千米
    6、瀕臨的海洋:從北往南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線長1.8萬千米。內海有渤海和瓊州海峽。
    8、陸上鄰國:14個: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緬、老、越
    9、隔海相望的國家:日、韓、菲、馬、文、印尼
    10、三級行政區(qū)劃:省、縣、鄉(xiāng)三級及特別行政區(qū)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11、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藏自治區(q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2個特別行政區(qū)(香港、澳門)
    12、各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和行政中心:p8
    13、人口數(shù)量世界第一: 2000年達12.95億;占世界21.2%。省區(qū)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門。
    15、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增長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16、地理分布特點:東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
    盆地交通和經濟發(fā)達等地區(qū)人口多)
    17、我國人口總量仍持續(xù)增長的原因:人口基數(shù)大,青少年比重高。
    18、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素質。
    19、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人口占92%,少數(shù)民族占8%。56個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不一:壯族人口最多。
    21、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主要分布在東部的中部,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
    22、獨特的民族風情:彝族 ——火把節(jié) 白族——三月三歌會 藏族——曬佛節(jié) 傣族——潑水節(jié) 回族——古爾邦節(jié)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 漢族——賽龍舟 朝鮮族——跳跳板 苗族侗族——蘆笙節(jié)
    23、我國地勢的突出特征: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
    階梯名稱 平均海拔 地形類型 分界線
    第一階梯 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二階梯 1000—2000米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云貴高原、準噶爾盆地
    第三階梯 500米以下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大丘陵
    24、西高東低的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經濟、水能的影響:
    (1)對氣候:使暖濕氣流從東至西深入內地形成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