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字號:

一、《麋鹿》教學反思
    麋鹿這種珍稀動物是我們平常不常見的,孩子們對它很陌生。因此在學課文前,我用“姜子牙選坐騎”的故事來引入,還從網上搜集了大量的麋鹿圖片讓孩子們認識并欣賞,這很大的激起了他們的興趣,在檢查讀課文時,我還注意了字的正音,這課多音字特別多,有些要借助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才能讀準,這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課后練習我設計了給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寫習字冊這些習題。不好的地方——給課文劃分段落有點太早了,要是放在學生讀通、讀順、讀懂課文后再進行,效果會更好,以后在第一教時教學時,在這方面定要多作關心,調高課堂效率。
    二、《練習五》教學反思
    語文與生活是一項關于“風”的綜合練習,告訴我們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激發(fā)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興趣。在教學第一項時,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學習,第二項,孩子們不知道什么叫朔風,我告訴他們就是北風,并且分別讓他們說說與春、夏、秋、冬有關的風。我還給學生拓展了與風有關的詩句: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村居》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黃巢《題菊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效果不錯!
    三、《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
    在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結尾有一個字“哦”,這不僅是一個普通的字眼,這個詞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在荒涼的高原,能看到一株綠樹,人們會為之興奮不已。那是生命的顏色、生命的象征啊!我抓住這個語氣詞,讓學生想象初見柳樹時的感受,再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讀出不同語氣,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甚至用寥寥幾筆,勾勒出柳樹挺立在高原上的豐姿,與高原的蒼茫形成強烈的對比,然后再有感情的來反復朗讀第五自然段,用贊美、感嘆的語氣讀出心中對這株柳樹的敬意!學生自然而然就讀出它的“神奇”之一。
    四、《草原》教學反思
    本文運用了寫景、敘事、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注意運用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有機結合。在靜與動的對比中,在靜與動的變化中,對草原對蒙古族人民情感逐漸加深,表達了熾熱的思想感情。特別是文中多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對于準確、形象、生動的表達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在第一自然段中,用打比方的方法,把羊群、小丘描寫的很美,令人向往。在下文中,把河比喻成“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具體、形象的寫了河的形狀,表達了作者的驚喜之情。
    五、《詹天佑》教學反思
    在上課開始我先讓根據課題速讀課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劃出句中的關鍵詞。在第二課時,我讓學生邊讀書邊畫出示意圖。學生們都能根據理解畫出示意圖。并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居庸關山勢高,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開鑿,可以加快速度。八達嶺隧道長,從山頂打兩口直井,分別同時向兩端開鑿,就有四個工作面,加上兩頭又向中間開鑿,就有六個工作面同時施工,速度就更快了。這樣,順應兒童心理,激發(fā)兒童讀書興趣,讓學生自己一邊讀書,一邊設計繪圖,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發(fā)展了想象力和思維力。
    六、《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一封信》教學反思
    《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是一封書信,我首先幫孩子復習了書信的格式和組成部分。和孩子一起走進巴金。課堂上我努力營造一種氛圍,設計充滿感情的過渡語,準備如巴金創(chuàng)作《家》的心靈獨白、巴金感動中國的頒獎辭、巴金的語錄摘選,都希望營造一個濃濃的情感場,全身心地投入,讓孩子了解、讀懂巴金這位老人。巴金,是一個遠離了故土很久的游子,是一個在中國乃至世界也很有影響的作家、老人,在87歲的時候,在收到家鄉(xiāng)孩子的來信后,克服著身體不便,給孩子們的回信。他的言語從容而舒緩,樸實無華,仁者的風范從他的文字間彌漫開來,一種恬淡和溫情洋溢出來,一份美好的祝愿和希冀流淌出來?!白屔_花結果”,是巴金老人一生的美好心愿,也是對孩子們殷切的希望。學生們能從巴金爺爺的信中讀出一種精神,讀出生命的意義來!我還讓孩子們用“生命開花結果就是……”的句式進行說話。
    七、《錢學森》教學反思
    錢學森向同伴們袒露心跡,想早日回國,為祖國服務,尤其是他說日夜盼望的祖國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一天終于來到了。正因為她貧窮,更需要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拔覀兪菓敾厝サ?!”字里行間洋溢著愛國之情,跳動著他的一顆火熱的愛國心,語言是多么樸實自然。本文選擇錢學森出國留學,心系祖國決心回歸貢獻力量這幾方面寫,更加表現他的始終如一的愛國情。
    八、《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雖然在課前作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課堂上還是發(fā)現了許多問題。首先在課堂上,我希望學生能充分地讀,感悟、再讀,但是我在這方面訓練還不到位,學生讀的還顯得有點少了!這和我有很大的關系,我應該多引導幾次會更好了!在課堂上,有一個省略號,我讓學生說一說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學生說出了省略號省略了參議員的話,參議員做得動作。原本我準備讓他們動筆寫一寫的,時間不夠了。板書的書寫也應該在精煉些!
    九、練習六教學反思
    語文與生活第一部分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相聲,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練說,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力求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倒順詞的規(guī)律。通過理解詞義讓學生總結出倒順詞會使詞義發(fā)生變化的特點。第二部分的教學先讓學生把每一對詞讀一讀,再認真體會每組詞語的意思是否相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有的一組倒順詞詞義有區(qū)別,有的沒有大的區(qū)別。第三部分是開放式的教學,這是語文實踐活動的個性化的體現。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思維特點、生活經歷等來填充相聲中省略掉的內容。這題不僅鞏固學生已有的語文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讓學生體會到漢語的優(yōu)美和有趣,激發(fā)對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
    十、《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詩人陸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讀書生發(fā)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的。前兩句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而青少年時期花的功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能有所成就。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我在教的時候,讓學生讀讀、說說比較輕松。而后兩句的知識,學生比較難以理解。這只有用實際的經驗才好感悟,學以致用!
    十一、《學與問》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內容論述沒有記敘文有情節(jié)、有感染力。好在作者在文中用了生動的比喻,例如將“問”說成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本途唧w可感,較為好接受。而將“學和問”比喻為“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這才能夠借助兩只有力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翱翔,在宇宙里探索奧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樣比喻不僅形象生動,而且耐人尋味,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現在對于這樣的修辭手法,由于平時接觸的較多,因此學起來感興趣!
    十二、《養(yǎng)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
    在教學課文時,我利用課文第一自然段,從日常生活現象揭題,然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如“精度與略讀”來自學課文,學生自由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形式,可以個人自學,也可以小組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習的自主性。一邊讀,一邊做記號。思考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正確讀通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課文主要講的幾層意思。我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重要詞句進行自學,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所要闡明的主要思想。
    十三、《練習七》教學反思
    這個練習中出現了學生喜歡的魯迅的相關內容,他針對讀書中可能存在的誤區(qū),提出了兩方面的讀書方法。對他們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古今賢文》蘊含深刻的道理,讀起來瑯瑯上口,并給人以啟迪,上我們再次感悟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先輩們的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