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說別人的好,本身就是一種好的品行。人家知道了有人在說他好,會盡心盡力做得更好,或勉勵自己往更好的方面發(fā)展的。
《論衡•自紀(jì)》:“常言人長,希言人短”。其實,一個有著良好德行修養(yǎng)的人一般愿意說人好話,而不輕易說人壞話,因為他們明白一旦不利于別人的話從自己嘴里說出口,輕則使人家的名聲受到貶損,重則使人家的前途事業(yè)等受到影響。從一個人對他人的談?wù)撝幸材芊从吵鲆粋€人的德行、修養(yǎng)。一個喜歡說別人好話的人一般也具有良好的德行、修養(yǎng),反之,一個總愛說別人壞話的人一般德行、修養(yǎng)也成問題?!陡裱詣e錄》上說:“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者眾?!薄缎奚韺氳怠芬灿杏涊d:“圣人見人,皆圣人也,賢人見人,或賢或不肖,不肖人見人,則皆不肖矣”。
賀之章是唐朝的詩人,他性格直爽,豁達(dá)健談,當(dāng)時的達(dá)官賢士都很仰慕他,都愿意和他交談,他雖然名氣很大,但愛才若渴,熱情地提攜講壇后輩。當(dāng)他在京城身居要職時,李白還是一個初露頭角的詩人。賀之章讀了李白的《蜀道難》一詩后,贊嘆不已,稱李白是“謫仙”。兩人見面后,雖然年齡相差四十多歲,但卻一見如故,成了忘年之交。后來,在他的推薦下,李白名震天下,后來成了人人贊嘆的“詩仙”。
《論衡•自紀(jì)》:“常言人長,希言人短”。其實,一個有著良好德行修養(yǎng)的人一般愿意說人好話,而不輕易說人壞話,因為他們明白一旦不利于別人的話從自己嘴里說出口,輕則使人家的名聲受到貶損,重則使人家的前途事業(yè)等受到影響。從一個人對他人的談?wù)撝幸材芊从吵鲆粋€人的德行、修養(yǎng)。一個喜歡說別人好話的人一般也具有良好的德行、修養(yǎng),反之,一個總愛說別人壞話的人一般德行、修養(yǎng)也成問題?!陡裱詣e錄》上說:“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者眾?!薄缎奚韺氳怠芬灿杏涊d:“圣人見人,皆圣人也,賢人見人,或賢或不肖,不肖人見人,則皆不肖矣”。
賀之章是唐朝的詩人,他性格直爽,豁達(dá)健談,當(dāng)時的達(dá)官賢士都很仰慕他,都愿意和他交談,他雖然名氣很大,但愛才若渴,熱情地提攜講壇后輩。當(dāng)他在京城身居要職時,李白還是一個初露頭角的詩人。賀之章讀了李白的《蜀道難》一詩后,贊嘆不已,稱李白是“謫仙”。兩人見面后,雖然年齡相差四十多歲,但卻一見如故,成了忘年之交。后來,在他的推薦下,李白名震天下,后來成了人人贊嘆的“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