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怨》
【唐代】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詩詞君:詩寫得情意動人。三四兩句尤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腹略隆怪腹隆?,流露了思婦的孤單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人們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隨孤月,流照親人,寫她希望從愁怨之中解脫出來,顯出思婦的感情十分真摯。
《瑤瑟怨》
【唐代】溫庭筠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yuǎn)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詩詞君:這首詩詠閨怨。全詩沒有透出一個“怨”字,只描繪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涼獨(dú)居、寂寞難眠,以此來表現(xiàn)她深深的幽怨。詩是寫女子別離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夢不成三字露怨意?!?BR> 《霜月》
【唐代】李商隱
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詩詞君: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tài)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長安秋望》
【唐代】杜牧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詩詞君這是一曲高秋的贊歌。題為“長安秋望”,重點(diǎn)卻并不在最后的那個“望”字,而是贊美遠(yuǎn)望中的長安秋色。“秋”的風(fēng)貌才是詩人要表現(xiàn)的直接對象。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
詩詞君: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qiáng)調(diào),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dāng)M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yùn)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hù)在燕然。
詩詞君:《使至塞上》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fēng)光,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zhàn)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此詩敘事精練簡潔,畫面奇麗壯美。
《贈秀才入軍·息徒蘭圃》
【魏晉】嵇康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翁,得魚忘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詩詞君: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詩人想象嵇喜行軍之暇領(lǐng)略山水樂趣的情景。他將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鮮花盛開的山坡上喂馬,在草地上弋鳥,在長河里釣魚。一邊若有所思地目送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撫彈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隨時隨地都對自然之道有所領(lǐng)悟。顯然這里所寫的與其說是征人生活,不如說是抒寫詩人自己縱心自然的情趣。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唐代】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
詩詞君:整首詩運(yùn)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yuǎn)、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
【宋代】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dú)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詩詞君: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黃州后,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軾是樂觀曠達(dá)的,能率領(lǐng)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guān)。但內(nèi)心深處的幽獨(dú)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dá)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BR>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dú)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jì)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詩詞君:全句設(shè)色清麗,意象蘊(yùn)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xiàn)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dú)處的內(nèi)心感受。
【唐代】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詩詞君:詩寫得情意動人。三四兩句尤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腹略隆怪腹隆?,流露了思婦的孤單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人們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隨孤月,流照親人,寫她希望從愁怨之中解脫出來,顯出思婦的感情十分真摯。
《瑤瑟怨》
【唐代】溫庭筠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yuǎn)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詩詞君:這首詩詠閨怨。全詩沒有透出一個“怨”字,只描繪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涼獨(dú)居、寂寞難眠,以此來表現(xiàn)她深深的幽怨。詩是寫女子別離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夢不成三字露怨意?!?BR> 《霜月》
【唐代】李商隱
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詩詞君: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tài)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長安秋望》
【唐代】杜牧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詩詞君這是一曲高秋的贊歌。題為“長安秋望”,重點(diǎn)卻并不在最后的那個“望”字,而是贊美遠(yuǎn)望中的長安秋色。“秋”的風(fēng)貌才是詩人要表現(xiàn)的直接對象。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
詩詞君: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qiáng)調(diào),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dāng)M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yùn)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hù)在燕然。
詩詞君:《使至塞上》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fēng)光,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zhàn)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此詩敘事精練簡潔,畫面奇麗壯美。
《贈秀才入軍·息徒蘭圃》
【魏晉】嵇康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翁,得魚忘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詩詞君: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詩人想象嵇喜行軍之暇領(lǐng)略山水樂趣的情景。他將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鮮花盛開的山坡上喂馬,在草地上弋鳥,在長河里釣魚。一邊若有所思地目送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撫彈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隨時隨地都對自然之道有所領(lǐng)悟。顯然這里所寫的與其說是征人生活,不如說是抒寫詩人自己縱心自然的情趣。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唐代】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
詩詞君:整首詩運(yùn)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yuǎn)、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
【宋代】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dú)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詩詞君: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黃州后,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軾是樂觀曠達(dá)的,能率領(lǐng)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guān)。但內(nèi)心深處的幽獨(dú)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dá)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BR>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dú)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jì)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詩詞君:全句設(shè)色清麗,意象蘊(yùn)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xiàn)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dú)處的內(nèi)心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