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語錄30則

字號:

1、禮之用,和為貴。
    2、《關睢》,樂而不*,哀而不傷。
    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5、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10、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1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1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1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5、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7、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9、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2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1、《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BR>    2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23、君子食無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4、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 焉。
    2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 子乎?
    2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 吾謂之學矣。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2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 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9、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 獨也。
    30、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 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