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論題(本卷總分100分,時限18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60分鐘。)
1給定資料
1.2014年3月,韶關市17歲的呂某因沉迷于網絡游戲與姑姑發(fā)生13角,后竟殘忍地將姑姑殺害后將尸體掩藏在隔壁房間。并邀請朋友前來家中繼續(xù)玩游戲。當警方在網吧抓捕呂某時,他居然聲稱“打我都行,千萬不要動我的電腦”。
“80后”游戲宅男趙某,10年來幾乎玩遍了各種網絡游戲。在各種網絡游戲的陪伴下,趙某度過了四年大學生活。他說,“我不善于與人相處,覺得現實世界比較復雜,只有在游戲里才能盡情釋放自己。不過,長時間沉溺于網絡游戲,也開始厭倦了。但對于現實生活,始終提不起興趣,無法真正地去面對。”
2011年郭美美網絡炫富,使她成為網絡紅人。而炫富導致的后果,則是引起了網友的炮轟與人肉,郭美美這個20歲女子和她的新浪認證頭銜一起,將中國紅十字會、商業(yè)系統(tǒng)紅十字會、青基會、天略集團等機構與公司都牽扯了進來,擾亂了整個慈善江湖,也擊中了國人仇富的心態(tài)。
2011年3月,日本發(fā)生地震核泄漏事故后,網民“漁翁”在QQ群上發(fā)消息稱中國食鹽將受核污染,后經大量轉發(fā)擴散。中國部分地區(qū)開始瘋狂搶購食鹽,市場秩序一片混亂……
2012年2月,名叫“米朵麻麻”的網友通過微博發(fā)布了“今天去打預防針,醫(yī)生說252醫(yī)院封了,出現了非典變異病毒,真是嚇人”的信息。該微博迅速在網絡上傳播,引起一些群眾恐慌。事后,252醫(yī)院院方和該地衛(wèi)生局辟謠稱,經調查,病人所患病為普通感冒,而非網絡炒成的非典。
在“7,23”甬溫特大鐵路事故發(fā)生后,“秦火火”在網上編造了中國政府花2億元天價賠償外籍旅客的謠言,僅兩小時就有上萬條微博轉載,挑動了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使政府的善后處置陷入被動。
2013年9月,20多名主動報名的網友參加了中國農業(yè)大學玉米試驗基地現場采摘轉基因玉米,這次活動由方舟子發(fā)起,引發(fā)網上熱議。主持人崔永元也轉發(fā)了微博“你可以說你懂科學,我有理由有權利質疑你懂的科學到底科學不科學。你可以說我白癡,我也可以說你白吃”。崔永元的轉發(fā),引發(fā)方舟子的回復,兩人罵戰(zhàn)升級。
從1994年4月20日一根64K帶寬的國際專線接通算起,我國在互聯網發(fā)展道路上邁過了整整20個年頭。如今,6,18億網民。1844萬個國內域名,3個互聯網企業(yè)躋身全球十強……一個又一個數字昭示著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不可否認,網絡在現代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如沉迷網游、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各種網絡倫理問題。網絡文化帶來的負面效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2.一個社會的普遍心態(tài),是整個社會和個體多重復雜因素的綜合反映,是一個社會和時代文化特征的折射。涵養(yǎng)健康向上的網絡社會心態(tài)是建設文明、進步的網絡文化的必由之路。目前超過5億網民構成的網絡社會,與急劇轉型的現實社會相互呼應,由于網絡的放大效應和群體極化因素,網絡社會中負面心態(tài)比在現實社會中表現得更加明顯,亟待有效治理。
網絡社會心態(tài)是一種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和傾向,是網民對于社會現象與熱點事件普遍反映出來的價值取向、心理狀態(tài)、情緒言論等的總和。現階段負面心態(tài)充斥在網絡文化中,而網絡社會的特點導致不良社會心態(tài)的放大。
2010年年底,山西省發(fā)生一起一對警察夫婦在家中遭殺害案件。案件發(fā)生后,媒體和民眾關注的焦點始終是這對警察夫婦的寶馬車和巨額財產。此外,還有2009年發(fā)生在湖北省巴東縣的“鄧玉嬌案”、2010年“鳳凰少女跳樓案”等都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叭后w性怨恨”心態(tài)已經成為當前諸多熱點事件背后的民眾情緒基礎,這種心態(tài)在網絡社會中體現得更為明顯,對待富人和官員的心態(tài)由早先的“羨慕”發(fā)展到現在的“嫉妒”和“恨”,怨恨的范圍被擴大至整個富人和官員群體。同時把自身的境況不佳。歸結為社會不公、體制弊病,心態(tài)憤憤不平。
2014年3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通報,快播公司存在傳播**色情信息的行為且情節(jié)嚴重,根據相關規(guī)定,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擬對其處以吊銷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同時,快播公司傳播**色情信息的行為涉嫌構成犯罪,公安部門目前已立案偵查?!翱觳ド纥S被調查”事件也給網站經營者敲響了警鐘。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刮到互聯網上,網絡社會成為重災區(qū)。情色圖文及視頻充斥于網絡,情色報道、八卦娛樂新聞占領了一些主流網站的頁邊醒目位置,這類圖文從法律上難以界定為**色情,但一看標題就知道是滿足少數人低級趣味需求的?!皭焊恪敝L盛行,超大規(guī)模網友群體的無聊寂寞狀態(tài),玩世不恭的無厘頭心態(tài)令人咋舌。
在網絡社會中。動則“拍磚”,唾沫橫飛的辱罵隨處可見;隨意“人肉”,揭人隱私的攻擊甚囂塵上。更有甚者,網絡對罵尚不解恨,進而發(fā)展為赤膊上陣的現場“約架”。也有一些網民,現實中溫文爾雅,在網絡中卻聽不得不同意見,動輒指責他人,而且“對人不對事”。還有荒唐的“無原則糾紛”存在,一些毫不相干的群體常常為某個話題在網絡社區(qū)中吵得不可開交。
3.“To be or not to be”,這句《哈姆雷特》中的經典獨白,揭示了選擇的艱難。生活中,我們也無時無刻不面臨這樣的選擇。尤其是當面對形形色色的外界信息和撲面而來的各方觀點時,是保持獨立的甄別與警醒,還是隨波逐流、成為某種觀點的擴音器,也是許多人每天面臨的糾結。
任何一種盲從心態(tài)的表現形式,都有來自現實社會的深層原因,而“微時代”自身所具有的碎片化、淺表化、極端化表達等特點,則將這種心態(tài)進一步放大。鄰國核泄漏引發(fā)蔓延全國的搶鹽潮,“世界末日”的說法讓一些人捐出了全部家產。被“生蟲說”陷害的柑橘、被“皮革說”連累的國產乳制品……輕信與盲從,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這一宗宗事件折射出的,不僅僅是轉型期公眾內心普遍存在的焦慮與恐慌,還有進入“微時代”之后。微博、微信等新型傳播載體促成的自媒體傳播力膨脹。
微時代,在看似人人都有麥克風的開放式話語平臺上,并非每個人的聲音都具有同等的輻射力,也并非每個人的話語權都絕對公平。
一個特殊的群體必須被提及——“意見領袖”。他們是這個特殊的時代塑造出的一批具有極強話語傳播力的偶像,與過去幾十年中國社會出現的道德楷模和娛樂明星不同,他們在互聯網世界里掌握的有效的通行證是他們的話語方式。
根據傳播學上的“二級傳播”假設,新聞事件不會直接作用于公眾,而是由一些民間專家先行做出解讀,形成價值判斷,再傳遞給公眾的。網絡輿論看似億萬網民在發(fā)聲,但核心環(huán)節(jié)是這些“意見領袖”在設置議程、掌握話語權。
美國的微博客Twitter(推特)統(tǒng)計,2萬名精英用戶,只占注冊用戶的0,05%,卻吸引了一半的注意力。中國的情形同樣如此,根據新浪微博的統(tǒng)計,在看似復雜、多元的微博輿論場中,實際能操控微博輿論導向的僅是300余個微博“意見領袖”,他們的意見和傾向主導著微博輿論。
微時代的用戶結構也使得“微傳播”的盲從表達進一步成為可能。文化盲從在網絡文化中極為盛行,某些明星人物和意見領袖成為網絡“大V”,其身后成千上萬的“粉絲”以這些“大V”的意見為標準、為導向,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判斷。一些不穩(wěn)定、不成型的價值態(tài)度、文化品位,一些嘲諷、玩弄、批判、圍攻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黃段子、黑段子和假信息,借助網絡載體廣泛流傳,在思想內容和話語體系上構成了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核心價值觀的消解力量。碎片化、快餐化、表面化的網絡文化產品大量吞噬和擠壓意識形態(tài)文化產品,減縮了主導文化的數量和范圍,并通過改變主導文化作品的意義,誤導大眾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理解。
(2013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顯示,在3億多的微博用戶中,10,39歲用戶總訪問次數占81,68%,高中學歷以下用戶占74,88%,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則占到92,2%,其中無收人群體人數多,達到9183,5萬人。學歷低、年齡低、收入低,這些特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微博用戶們所擁有的價值觀的不穩(wěn)定性。
于是我們看到。由于“意見領袖”們的不斷發(fā)聲。由于微時代特殊的傳播特性,加之用戶結構的特殊性。使得話語的絕對影響力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在輿論走向上形成了單向度的流動。
某學者表示。“微時代”的種種與生俱來的特質或許是無從改變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帶有殘缺的表達和接收方式的難以改變,以及這種表達和接收方式所傳遞的觀點和思想痼疾的難以改變。但這并不意味著隨波逐流和盲從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
4.“你說今天早已遠離戰(zhàn)火硝煙,我說愛國是永不磨滅的信念;你奉行‘娛樂無極限’,我說敬業(yè)才能贏得真正的尊嚴。我是青年,我崇尚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我愿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言!”
2014年4月各級共青團微博、微信平臺上發(fā)起一項名為“青年好聲音——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的活動,鼓勵青少年網友編寫“好聲音”?;顒娱_展僅1周多時間,就有33萬余名各行各業(yè)青年參與其中,話題微博總閱讀量超過9000萬次。
2014年以來,各級共青團組織圍繞“青年好聲音”主題,廣泛開展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報等各平臺上的網絡主題活動,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注入了強勁的青春正能量。
網絡文化行動啟動后,@共青團中央微博率先推出“早安青春”專欄,將總書記系列講話中的重要論述、“名言警句”編創(chuàng)為精美圖片,每天早上為青年推送1條,在網絡上引起熱烈反響。
清明期間,團中央宣傳部、中國青年網發(fā)起“網上祭英烈共鑄中華魂”網絡活動,為青少年緬懷先烈、追思歷史搭建網上平臺,活動吸引560余萬青少年網友參與。
各級團組織圍繞“理性思考·青春更睿智”“投身改革,青春更火熱”等主題板塊,積極探索將理想信念、理論熱點、形勢政策等內容融匯在青年易于接受的文章、圖片、微博里。有效把黨的聲音和解讀傳遞給青少年。
各類“炫富”不斷,有人宣揚“奮斗無用論”、有人語出驚人:“無房無車別談愛情”,網絡空間負能量不鮮見?!扒嗄旰寐曇簟被顒吁r明倡導崇尚勞動、創(chuàng)造、奮斗的價值導向,開展“勵志奮斗,青春更美麗”等專題新媒體活動,引導青年認清成長路徑,增強奮斗精神。
團中央專門組建“奮斗的青春美麗”分享團,團山西省委開展“新,青年故事”征集,團江蘇省委開展“我們身邊的好青年”推選,團吉林省委開展“尋找吉林好青年”等活動,這些活動普遍采用網絡海選、網絡評議、網絡宣傳,不斷向網絡傳遞正能量。
各地團組織還在宣傳中探索出“新青年體”版式,將青年榜樣的主要事跡、思想感悟和青春寄語濃縮為格式統(tǒng)一的海報,通過“品牌效應”讓青春榜樣在青年中耳熟能詳。有青年留言:“這些奮斗中綻放的美麗青春,是我們心中真正的‘明星’?!鼻嗄臧駱拥摹皦粝腚m遠。行則可至…‘夢想和現實之間,是行動”等寄語,也在青年中間傳播開來。
從發(fā)動廣大網友拍照參加“馬上秀光盤”大行動,到“增綠減霾。青年先行”在線小樹認養(yǎng)活動,從青年公益社團在新媒體空間輪番亮相,到“美村官”“抱火哥”等正能量人物火起來,再到“熱心公益,青春更溫暖”“微倡議”“微募捐”等層出不窮的新媒體活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正成為傳遞“向上”“向善”社會風尚的重要平臺。
“記憶里有幾句古詩詞畫面感很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13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真美啊!”一位網友在“喜歡的古詩詞”話題下留言。這是網絡文化行動“傳承經典,青春更深厚”板塊啟動的首批活動,短短幾天,就有6萬多名青少年網友留言寫下喜歡的古詩文。暢談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感悟,并轉給微博好友一起學習賞析,活動話題閱讀量超過1200萬。
蓬勃發(fā)展的各級共青團新媒體陣地,是“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的強大依托。截至2013年年底,共青團系統(tǒng)微博已達12,8萬個,位居全國政務系統(tǒng)第一。全團建起以中國青年網、未來網為龍頭的2000多家共青團網站,聯合1400余家各地重點網站開展“千網聯動”。覆蓋數以千萬計的青少年。此外。全團地市級以上團委均開通微信公共平臺。各級團組織還建起2000多個手機報平臺。廣大基層團組織利用移動互聯資源,廣泛建起小型化、社區(qū)化、分眾化的基層新媒體工作平臺。一個廣覆蓋、有活力、有影響的共青團新媒體陣地集群正在不斷發(fā)展完善。
2014年4月,“青年好聲音”主網站正式開通,將成為匯總“青年好聲音”的“總數據庫”、發(fā)布網絡正能量的“總材料庫”,在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fā)揮越來越多的作用。
5.近年來,我國各種網絡事件層出不窮,無論是輻射謠言引發(fā)的搶鹽風潮,還是網絡炫富引發(fā)的金錢崇拜,甚至借助網絡傳播色情暴力碰觸法律底線,惡搞傳統(tǒng)文化,以及網絡辯論中不斷出現的惡意攻擊、肆意謾罵,都在提醒著我們,網絡文明不容忽視。網民是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把互聯網建成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光靠政府是不夠的,這需要每一位網絡使用者的關心和支持。網絡使用者要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真正把互聯網當作家園來建設,既做網絡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又做文明健康網絡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
“網絡使用者應具備起碼的網絡倫理道德意識、網絡責任意識和網絡自律自治意識。這是營造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的底線要求和前提條件。”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姚遠光表示,各種網絡文化消極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局部狀況和一些人的本來面目。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段偉文表示,人們在使用網絡時要加強自主性,即“度”,各種網絡行為都要適度,“虛擬生活要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狀態(tài)和實際需求來進行取舍,而不能一味沉溺其中”。他同時建議,廣大網民應在網絡空問里積極探求具有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活動,如創(chuàng)意性、公益性活動,而不是純粹的娛樂,“利用網絡來做有意義的事情,由此帶來的幸福感也更長久”。此外。他認為,除了政府要加強對網絡產業(yè),尤其是娛樂產業(yè)、文化產業(yè)的恰當監(jiān)管和治理,當前迫切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構建一些教育和引導機制,促使網絡使用者能更加有益地利用網絡技術進步享受巨大便捷。
美國媒體人安德魯,基恩都在其《網民的狂歡》一書中后寫道:“我們千萬不要被那些不懷好意的人提出的民主化觀念沖昏頭腦,不要摧毀我們的專業(yè)主流媒體,不要用網站的業(yè)余內容來取代電影、音樂和書籍。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方式使用技術:一方面我們要鼓勵革新、開放和進步。另一方面要尊崇真理、權威和創(chuàng)造的專業(yè)標準。這才是我們的道德責任。唯有如此,我們才不會愧對我們的祖先和后代?!?BR> 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和網絡文化正在考驗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真實程度,也在虛擬的空間中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提供了文明進步的可行方向。姚遠光就此表示,以人類現代文明共有的標準,培育心智成熟的網絡使用者,我們才能造就一種人人受益的網絡文化,才能更好地分享網絡文化帶來的數字福利和喜悅。
6.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鄙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fā)展,現在寬帶網絡已延伸到全國所有城鎮(zhèn)和88%的行政村,互聯網網民人數達6,18億。隨著網絡時代信息化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日趨“網絡化”,網絡輿論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空間的特征使之容易成為錯誤思想觀點的集散地和散布謠言的高發(fā)區(qū)。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tài)日益顯示出特有的力量,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以及整個社會的文化價值觀產生了強大影響。正確看待網絡文化的價值觀問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成為我國文化建設特別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切實加強網絡社會管理,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培育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適應的主流網絡文化,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增加互聯網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是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的緊迫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fā)展的網絡文化”。這一深刻論述,不僅彰顯了我們黨適應潮流、與時俱進的高度文化自覺,也指出了發(fā)展網絡文化、推動網絡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廣泛應用,互聯網成為新型的文化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的重要平臺,網絡文化成為承載價值觀念、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文化形態(tài)。
互聯網是國家信息通信網絡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國家對互聯網應用層的重視程度已經等同于傳統(tǒng)的廣播電視,或會將互聯網作為一個比傳統(tǒng)的廣播電視更為重要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陣地。網絡時代社會經濟迅猛發(fā)展,社會結構深刻變革,不同類別群體在教育水平、職業(yè)背景、社會閱歷、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應該努力創(chuàng)新有內容層次的網絡文化和有針對性的實施辦法,引導不同群體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把個人價值和社會責任結合起來,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把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增強自覺奉行和日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力。
作答要求
一、“給定資料2”提到“網絡社會中負面心態(tài)比在現實社會中表現得更加明顯”。請你根據資料內容,對這些負面心態(tài)予以歸納。(10分)
要求:分類合理,概括準確。不超過150字。
二、“給定資料3”反映了“意見領袖”對于輿論的導向作用,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意見領袖”這一群體的看法。(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三、參閱“給定資料4”。以共青團××省委的名義。擬寫一則關于各地市共青團委組織開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的通知。(20分)
要求:
1.內容全面,切實可行;
2.語言得體,不超過400字。
四、××大學擬提高大學生的網絡自律意識,營造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請根據“給定資料5”,以××大學信息辦公室的名義草擬《給××大學全體學生的一封信》。(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符合實際;
2.用語得體,通俗易懂:
3.不超過500字。
五、“給定資料5”提到“互聯網和網絡文化正在考驗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真實程度,也在虛擬的空間中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提供了文明進步的可行方向”。請結合“給定資料”,以“建設和諧網絡文化”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參考解析:
一、“給定資料2”提到“網絡社會中負面心態(tài)比在現實社會中表現得更加明顯”,請你根據資料內容,對這些負面心態(tài)予以歸納。(10分)
要求:分類合理,概括準確。不超過150字。
【參考答案】
網絡社會中的負面心態(tài)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怨恨心態(tài)、對富人和官員“群體性怨恨”盛行,將自身的不幸歸結為社會不公、體制弊病。[2.5分]
二是低俗心態(tài)、網站上充斥著情色圖文、視頻等低俗信息,網友群體熱衷于“惡搞”自娛自樂。[2.5分]
三是暴戾心態(tài)。網友火氣大,易偏激,從而引發(fā)辱罵、人肉搜索,更有甚者發(fā)展為現實中的暴力沖突。[2.5分]
二、“給定資料3”反映了“意見領袖,,對于輿論的導向作用,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意見領袖”這一群體的看法。(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意見領袖”是指互聯網輿論中一批具有極強話語傳播力的偶像,他們是大眾傳播效果形成過程的中介或過濾的環(huán)節(jié),他們使信息的傳遞按照“新聞事件一意見領袖一受眾”這種傳播模式進行:[4分]
“意見領袖”的意見和傾向對于輿論有著極強的導向作用,這在網絡時代更加明顯,他們不穩(wěn)定、不正確的價值觀對大眾也存在著誤導,不利于主流價值觀的傳播。[4分]
因此,參與網絡傳播的受眾對于“意見領袖”要保持一種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不要輕易盲從,[2分]
三、參閱“給定資料4”。以共青團××省委的名義,擬寫一則關于各地市共青團委組織開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的通知。(20分)
要求:
1.內容全面,切實可行:
2.語言得體,不超過400字。
【參考答案】
共青團××省委關于組織開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的通知
各市(區(qū))團委:
根據共青團中央辦公廳的有關要求,團省委決定開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具體通知如下:[1.5分]
一、活動目標
在網絡上唱響引導青年思想的主旋律。形成強大的青春正能量。[1.5分]
二、內容專題
1.理性思考,青春更睿智。引導青年學習科學理論、認識當代中國、理解社會現實。[1.5分]
2.勵志奮斗,青春更美麗。宣傳各行各業(yè)優(yōu)秀青年典型的奮斗故事,在青年中大力營造青春需要奮斗的鮮明導向。[1.5分]
3.熱心公益,青春更溫暖。宣傳志愿、公益活動倡導青少年積極投身公益、弘揚文明新風。[1.5分]
4.傳承經典,青春更深厚。向青少年傳播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引導青少年熱愛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1.5分]
三、工作平臺
要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網站等平臺組織,開設“青年好聲音”話題、專題或專頁,掀起宣傳熱潮。[1.5分]
希望各市團委能認真貫徹落實,共同推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1.5分]
共青團××省委
××年××月××日
四、××大學擬提高大學生的網絡自律意識。營造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請根據“給定資料5”。以××大學信息辦公室的名義草擬《給XX大學全體學生的一封信》。(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符合實際;
2.用語得體。通俗易懂:
3.不超過500字。
【參考答案】
給××大學全體學生的一封信
同學們:
置身于信息時代,在享受網絡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如沉迷網游、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網絡倫理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污染網絡環(huán)境,更破壞社會和諧。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自律意識,文明用網。[3分]
一、樹立倫理道德意識。
既做網絡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又做文明健康網絡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遵守法律法規(guī),自覺抵制有損網絡文明、有悖網絡道德的事,積極倡導、自覺實踐文明健康的上網方式和行為。[3分]
二、樹立網絡責任意識。
使用網絡時要加強自主性,各種網絡行為都要適度,不能一味沉溺其中。應在網絡空間里積極探求具有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活動,如創(chuàng)意性、公益性活動,而不是純粹的娛樂,利用網絡來做有意義的事情。[3分]
三、培養(yǎng)理性自律意識。
要堅持理性思考、不隨意盲從,自覺做到不發(fā)布有害信息;不在網上惡意攻擊、謾罵他人;不散播**色情、暴力、惡搞等不良信息;不傳播謠言和虛假信息;不跟風炒作炫富拜金、荒誕獵奇等庸俗行為。[3分]
文明上網,人人有責。大學生群體是網絡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對網絡文化建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要加強自律意識,自覺做到以上幾點,為營造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3分]
××大學信息辦公室
××年××月××日
五、“給定資料5”提到“互聯網和網絡文化正在考驗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真實程度。也在虛擬的空間中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提供了文明進步的可行方向”。請結合“給定資料”,以“建設和諧網絡文化”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200字。
【參考例文】
建設清朗網絡空間培育和諧網絡文化
如果說陽光、空氣、土壤和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那么網絡作為當今人類世界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它對于今天的很多人來說,就是與這些自然要素同樣重要、不可或缺的生存條件和社會要素。不可否認,互聯網迅猛發(fā)展,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帶來深刻影響?;ヂ摼W不僅成為經濟發(fā)展的新引擎、文化傳播的新平臺、人們生活的新空間,更成為意識形態(tài)的新陣地、社會管理的新領域。但是沉迷網游、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炒作惡搞等各種網絡倫理問題也隨之顯露,網絡文化一派烏煙瘴氣。
從“鹽荒潮”到“軍車進京”,從“賈君鵬”到“鳳姐”,從“出軌門”到“嫖娼門”,這一宗宗事件經過網絡的傳播得以無限擴大,有的甚至引發(fā)不可挽回的后果。令人不解的是,對待有些事件,部分網民已經模糊了道德底線。
近期,某演員嫖娼被拘。部分網民為其叫屈甚至為其嫖娼叫好,理由是比起婚外情、“潛規(guī)則”等“大惡”行為,嫖娼只是“次惡”。這種“叫好”,無論出于什么樣的動機,其結果只會拉低社會道德門檻,模糊社會底線。適時建設清朗網絡空間,培育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適應的主流網絡文化已勢在必行:
建設清朗網絡空間,培育和諧網絡文化是民之所向?!吨袊ヂ摼W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已迭6,18億,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541?;ヂ摼W日益成為不可或缺的全新工作、生活、娛樂、教育方式,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表達觀點的重要途徑。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大力弘揚正能量,才能激發(fā)網民自覺地對網絡不良言論、不雅行為進行價值譴責,才能使網絡平臺真正成為民眾實現個人發(fā)展、傳達民意、進行監(jiān)督和參與公共事務的有效途徑。無論從民眾核心價值觀重塑、抑或從互聯網生態(tài)糾偏來看,清朗的網絡空間,既是民心所向,更是大勢所趨。
建設清朗網絡空間,培育和諧網絡文化是社會所需。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需要良好氛圍的支撐,需要進步力量的推動。而網絡文化建設對于調適人心、穩(wěn)定社會具有特殊的意義?,F如今有些人利用網絡空間的開放自由,大肆抹黑、攻擊黨和政府。網上充斥各種負面新聞和批評聲音,政府做什么都不好、說什么都不對,這已嚴重威脅到社會穩(wěn)定,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有利于提高民眾的思想道德品質,抵制各種歪風邪氣,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的主導型價值觀的形成,進而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
黨的十八大“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就是要培育和發(fā)展以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適應的網絡主流文化,而這也需要政府和網民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建設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環(huán)境、網絡傳播平臺、網絡文化產品,而民眾則需要保持一顆理智的心,告別盲從和跟風。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網絡空間一定會風清氣正。
1給定資料
1.2014年3月,韶關市17歲的呂某因沉迷于網絡游戲與姑姑發(fā)生13角,后竟殘忍地將姑姑殺害后將尸體掩藏在隔壁房間。并邀請朋友前來家中繼續(xù)玩游戲。當警方在網吧抓捕呂某時,他居然聲稱“打我都行,千萬不要動我的電腦”。
“80后”游戲宅男趙某,10年來幾乎玩遍了各種網絡游戲。在各種網絡游戲的陪伴下,趙某度過了四年大學生活。他說,“我不善于與人相處,覺得現實世界比較復雜,只有在游戲里才能盡情釋放自己。不過,長時間沉溺于網絡游戲,也開始厭倦了。但對于現實生活,始終提不起興趣,無法真正地去面對。”
2011年郭美美網絡炫富,使她成為網絡紅人。而炫富導致的后果,則是引起了網友的炮轟與人肉,郭美美這個20歲女子和她的新浪認證頭銜一起,將中國紅十字會、商業(yè)系統(tǒng)紅十字會、青基會、天略集團等機構與公司都牽扯了進來,擾亂了整個慈善江湖,也擊中了國人仇富的心態(tài)。
2011年3月,日本發(fā)生地震核泄漏事故后,網民“漁翁”在QQ群上發(fā)消息稱中國食鹽將受核污染,后經大量轉發(fā)擴散。中國部分地區(qū)開始瘋狂搶購食鹽,市場秩序一片混亂……
2012年2月,名叫“米朵麻麻”的網友通過微博發(fā)布了“今天去打預防針,醫(yī)生說252醫(yī)院封了,出現了非典變異病毒,真是嚇人”的信息。該微博迅速在網絡上傳播,引起一些群眾恐慌。事后,252醫(yī)院院方和該地衛(wèi)生局辟謠稱,經調查,病人所患病為普通感冒,而非網絡炒成的非典。
在“7,23”甬溫特大鐵路事故發(fā)生后,“秦火火”在網上編造了中國政府花2億元天價賠償外籍旅客的謠言,僅兩小時就有上萬條微博轉載,挑動了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使政府的善后處置陷入被動。
2013年9月,20多名主動報名的網友參加了中國農業(yè)大學玉米試驗基地現場采摘轉基因玉米,這次活動由方舟子發(fā)起,引發(fā)網上熱議。主持人崔永元也轉發(fā)了微博“你可以說你懂科學,我有理由有權利質疑你懂的科學到底科學不科學。你可以說我白癡,我也可以說你白吃”。崔永元的轉發(fā),引發(fā)方舟子的回復,兩人罵戰(zhàn)升級。
從1994年4月20日一根64K帶寬的國際專線接通算起,我國在互聯網發(fā)展道路上邁過了整整20個年頭。如今,6,18億網民。1844萬個國內域名,3個互聯網企業(yè)躋身全球十強……一個又一個數字昭示著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不可否認,網絡在現代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如沉迷網游、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各種網絡倫理問題。網絡文化帶來的負面效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2.一個社會的普遍心態(tài),是整個社會和個體多重復雜因素的綜合反映,是一個社會和時代文化特征的折射。涵養(yǎng)健康向上的網絡社會心態(tài)是建設文明、進步的網絡文化的必由之路。目前超過5億網民構成的網絡社會,與急劇轉型的現實社會相互呼應,由于網絡的放大效應和群體極化因素,網絡社會中負面心態(tài)比在現實社會中表現得更加明顯,亟待有效治理。
網絡社會心態(tài)是一種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和傾向,是網民對于社會現象與熱點事件普遍反映出來的價值取向、心理狀態(tài)、情緒言論等的總和。現階段負面心態(tài)充斥在網絡文化中,而網絡社會的特點導致不良社會心態(tài)的放大。
2010年年底,山西省發(fā)生一起一對警察夫婦在家中遭殺害案件。案件發(fā)生后,媒體和民眾關注的焦點始終是這對警察夫婦的寶馬車和巨額財產。此外,還有2009年發(fā)生在湖北省巴東縣的“鄧玉嬌案”、2010年“鳳凰少女跳樓案”等都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叭后w性怨恨”心態(tài)已經成為當前諸多熱點事件背后的民眾情緒基礎,這種心態(tài)在網絡社會中體現得更為明顯,對待富人和官員的心態(tài)由早先的“羨慕”發(fā)展到現在的“嫉妒”和“恨”,怨恨的范圍被擴大至整個富人和官員群體。同時把自身的境況不佳。歸結為社會不公、體制弊病,心態(tài)憤憤不平。
2014年3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通報,快播公司存在傳播**色情信息的行為且情節(jié)嚴重,根據相關規(guī)定,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擬對其處以吊銷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同時,快播公司傳播**色情信息的行為涉嫌構成犯罪,公安部門目前已立案偵查?!翱觳ド纥S被調查”事件也給網站經營者敲響了警鐘。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刮到互聯網上,網絡社會成為重災區(qū)。情色圖文及視頻充斥于網絡,情色報道、八卦娛樂新聞占領了一些主流網站的頁邊醒目位置,這類圖文從法律上難以界定為**色情,但一看標題就知道是滿足少數人低級趣味需求的?!皭焊恪敝L盛行,超大規(guī)模網友群體的無聊寂寞狀態(tài),玩世不恭的無厘頭心態(tài)令人咋舌。
在網絡社會中。動則“拍磚”,唾沫橫飛的辱罵隨處可見;隨意“人肉”,揭人隱私的攻擊甚囂塵上。更有甚者,網絡對罵尚不解恨,進而發(fā)展為赤膊上陣的現場“約架”。也有一些網民,現實中溫文爾雅,在網絡中卻聽不得不同意見,動輒指責他人,而且“對人不對事”。還有荒唐的“無原則糾紛”存在,一些毫不相干的群體常常為某個話題在網絡社區(qū)中吵得不可開交。
3.“To be or not to be”,這句《哈姆雷特》中的經典獨白,揭示了選擇的艱難。生活中,我們也無時無刻不面臨這樣的選擇。尤其是當面對形形色色的外界信息和撲面而來的各方觀點時,是保持獨立的甄別與警醒,還是隨波逐流、成為某種觀點的擴音器,也是許多人每天面臨的糾結。
任何一種盲從心態(tài)的表現形式,都有來自現實社會的深層原因,而“微時代”自身所具有的碎片化、淺表化、極端化表達等特點,則將這種心態(tài)進一步放大。鄰國核泄漏引發(fā)蔓延全國的搶鹽潮,“世界末日”的說法讓一些人捐出了全部家產。被“生蟲說”陷害的柑橘、被“皮革說”連累的國產乳制品……輕信與盲從,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這一宗宗事件折射出的,不僅僅是轉型期公眾內心普遍存在的焦慮與恐慌,還有進入“微時代”之后。微博、微信等新型傳播載體促成的自媒體傳播力膨脹。
微時代,在看似人人都有麥克風的開放式話語平臺上,并非每個人的聲音都具有同等的輻射力,也并非每個人的話語權都絕對公平。
一個特殊的群體必須被提及——“意見領袖”。他們是這個特殊的時代塑造出的一批具有極強話語傳播力的偶像,與過去幾十年中國社會出現的道德楷模和娛樂明星不同,他們在互聯網世界里掌握的有效的通行證是他們的話語方式。
根據傳播學上的“二級傳播”假設,新聞事件不會直接作用于公眾,而是由一些民間專家先行做出解讀,形成價值判斷,再傳遞給公眾的。網絡輿論看似億萬網民在發(fā)聲,但核心環(huán)節(jié)是這些“意見領袖”在設置議程、掌握話語權。
美國的微博客Twitter(推特)統(tǒng)計,2萬名精英用戶,只占注冊用戶的0,05%,卻吸引了一半的注意力。中國的情形同樣如此,根據新浪微博的統(tǒng)計,在看似復雜、多元的微博輿論場中,實際能操控微博輿論導向的僅是300余個微博“意見領袖”,他們的意見和傾向主導著微博輿論。
微時代的用戶結構也使得“微傳播”的盲從表達進一步成為可能。文化盲從在網絡文化中極為盛行,某些明星人物和意見領袖成為網絡“大V”,其身后成千上萬的“粉絲”以這些“大V”的意見為標準、為導向,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判斷。一些不穩(wěn)定、不成型的價值態(tài)度、文化品位,一些嘲諷、玩弄、批判、圍攻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黃段子、黑段子和假信息,借助網絡載體廣泛流傳,在思想內容和話語體系上構成了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核心價值觀的消解力量。碎片化、快餐化、表面化的網絡文化產品大量吞噬和擠壓意識形態(tài)文化產品,減縮了主導文化的數量和范圍,并通過改變主導文化作品的意義,誤導大眾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理解。
(2013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顯示,在3億多的微博用戶中,10,39歲用戶總訪問次數占81,68%,高中學歷以下用戶占74,88%,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則占到92,2%,其中無收人群體人數多,達到9183,5萬人。學歷低、年齡低、收入低,這些特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微博用戶們所擁有的價值觀的不穩(wěn)定性。
于是我們看到。由于“意見領袖”們的不斷發(fā)聲。由于微時代特殊的傳播特性,加之用戶結構的特殊性。使得話語的絕對影響力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在輿論走向上形成了單向度的流動。
某學者表示。“微時代”的種種與生俱來的特質或許是無從改變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帶有殘缺的表達和接收方式的難以改變,以及這種表達和接收方式所傳遞的觀點和思想痼疾的難以改變。但這并不意味著隨波逐流和盲從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
4.“你說今天早已遠離戰(zhàn)火硝煙,我說愛國是永不磨滅的信念;你奉行‘娛樂無極限’,我說敬業(yè)才能贏得真正的尊嚴。我是青年,我崇尚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我愿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言!”
2014年4月各級共青團微博、微信平臺上發(fā)起一項名為“青年好聲音——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的活動,鼓勵青少年網友編寫“好聲音”?;顒娱_展僅1周多時間,就有33萬余名各行各業(yè)青年參與其中,話題微博總閱讀量超過9000萬次。
2014年以來,各級共青團組織圍繞“青年好聲音”主題,廣泛開展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報等各平臺上的網絡主題活動,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注入了強勁的青春正能量。
網絡文化行動啟動后,@共青團中央微博率先推出“早安青春”專欄,將總書記系列講話中的重要論述、“名言警句”編創(chuàng)為精美圖片,每天早上為青年推送1條,在網絡上引起熱烈反響。
清明期間,團中央宣傳部、中國青年網發(fā)起“網上祭英烈共鑄中華魂”網絡活動,為青少年緬懷先烈、追思歷史搭建網上平臺,活動吸引560余萬青少年網友參與。
各級團組織圍繞“理性思考·青春更睿智”“投身改革,青春更火熱”等主題板塊,積極探索將理想信念、理論熱點、形勢政策等內容融匯在青年易于接受的文章、圖片、微博里。有效把黨的聲音和解讀傳遞給青少年。
各類“炫富”不斷,有人宣揚“奮斗無用論”、有人語出驚人:“無房無車別談愛情”,網絡空間負能量不鮮見?!扒嗄旰寐曇簟被顒吁r明倡導崇尚勞動、創(chuàng)造、奮斗的價值導向,開展“勵志奮斗,青春更美麗”等專題新媒體活動,引導青年認清成長路徑,增強奮斗精神。
團中央專門組建“奮斗的青春美麗”分享團,團山西省委開展“新,青年故事”征集,團江蘇省委開展“我們身邊的好青年”推選,團吉林省委開展“尋找吉林好青年”等活動,這些活動普遍采用網絡海選、網絡評議、網絡宣傳,不斷向網絡傳遞正能量。
各地團組織還在宣傳中探索出“新青年體”版式,將青年榜樣的主要事跡、思想感悟和青春寄語濃縮為格式統(tǒng)一的海報,通過“品牌效應”讓青春榜樣在青年中耳熟能詳。有青年留言:“這些奮斗中綻放的美麗青春,是我們心中真正的‘明星’?!鼻嗄臧駱拥摹皦粝腚m遠。行則可至…‘夢想和現實之間,是行動”等寄語,也在青年中間傳播開來。
從發(fā)動廣大網友拍照參加“馬上秀光盤”大行動,到“增綠減霾。青年先行”在線小樹認養(yǎng)活動,從青年公益社團在新媒體空間輪番亮相,到“美村官”“抱火哥”等正能量人物火起來,再到“熱心公益,青春更溫暖”“微倡議”“微募捐”等層出不窮的新媒體活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正成為傳遞“向上”“向善”社會風尚的重要平臺。
“記憶里有幾句古詩詞畫面感很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13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真美啊!”一位網友在“喜歡的古詩詞”話題下留言。這是網絡文化行動“傳承經典,青春更深厚”板塊啟動的首批活動,短短幾天,就有6萬多名青少年網友留言寫下喜歡的古詩文。暢談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感悟,并轉給微博好友一起學習賞析,活動話題閱讀量超過1200萬。
蓬勃發(fā)展的各級共青團新媒體陣地,是“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的強大依托。截至2013年年底,共青團系統(tǒng)微博已達12,8萬個,位居全國政務系統(tǒng)第一。全團建起以中國青年網、未來網為龍頭的2000多家共青團網站,聯合1400余家各地重點網站開展“千網聯動”。覆蓋數以千萬計的青少年。此外。全團地市級以上團委均開通微信公共平臺。各級團組織還建起2000多個手機報平臺。廣大基層團組織利用移動互聯資源,廣泛建起小型化、社區(qū)化、分眾化的基層新媒體工作平臺。一個廣覆蓋、有活力、有影響的共青團新媒體陣地集群正在不斷發(fā)展完善。
2014年4月,“青年好聲音”主網站正式開通,將成為匯總“青年好聲音”的“總數據庫”、發(fā)布網絡正能量的“總材料庫”,在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fā)揮越來越多的作用。
5.近年來,我國各種網絡事件層出不窮,無論是輻射謠言引發(fā)的搶鹽風潮,還是網絡炫富引發(fā)的金錢崇拜,甚至借助網絡傳播色情暴力碰觸法律底線,惡搞傳統(tǒng)文化,以及網絡辯論中不斷出現的惡意攻擊、肆意謾罵,都在提醒著我們,網絡文明不容忽視。網民是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把互聯網建成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光靠政府是不夠的,這需要每一位網絡使用者的關心和支持。網絡使用者要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真正把互聯網當作家園來建設,既做網絡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又做文明健康網絡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
“網絡使用者應具備起碼的網絡倫理道德意識、網絡責任意識和網絡自律自治意識。這是營造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的底線要求和前提條件。”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姚遠光表示,各種網絡文化消極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局部狀況和一些人的本來面目。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段偉文表示,人們在使用網絡時要加強自主性,即“度”,各種網絡行為都要適度,“虛擬生活要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狀態(tài)和實際需求來進行取舍,而不能一味沉溺其中”。他同時建議,廣大網民應在網絡空問里積極探求具有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活動,如創(chuàng)意性、公益性活動,而不是純粹的娛樂,“利用網絡來做有意義的事情,由此帶來的幸福感也更長久”。此外。他認為,除了政府要加強對網絡產業(yè),尤其是娛樂產業(yè)、文化產業(yè)的恰當監(jiān)管和治理,當前迫切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構建一些教育和引導機制,促使網絡使用者能更加有益地利用網絡技術進步享受巨大便捷。
美國媒體人安德魯,基恩都在其《網民的狂歡》一書中后寫道:“我們千萬不要被那些不懷好意的人提出的民主化觀念沖昏頭腦,不要摧毀我們的專業(yè)主流媒體,不要用網站的業(yè)余內容來取代電影、音樂和書籍。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方式使用技術:一方面我們要鼓勵革新、開放和進步。另一方面要尊崇真理、權威和創(chuàng)造的專業(yè)標準。這才是我們的道德責任。唯有如此,我們才不會愧對我們的祖先和后代?!?BR> 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和網絡文化正在考驗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真實程度,也在虛擬的空間中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提供了文明進步的可行方向。姚遠光就此表示,以人類現代文明共有的標準,培育心智成熟的網絡使用者,我們才能造就一種人人受益的網絡文化,才能更好地分享網絡文化帶來的數字福利和喜悅。
6.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鄙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fā)展,現在寬帶網絡已延伸到全國所有城鎮(zhèn)和88%的行政村,互聯網網民人數達6,18億。隨著網絡時代信息化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日趨“網絡化”,網絡輿論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空間的特征使之容易成為錯誤思想觀點的集散地和散布謠言的高發(fā)區(qū)。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tài)日益顯示出特有的力量,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以及整個社會的文化價值觀產生了強大影響。正確看待網絡文化的價值觀問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成為我國文化建設特別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切實加強網絡社會管理,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培育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適應的主流網絡文化,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增加互聯網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是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的緊迫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fā)展的網絡文化”。這一深刻論述,不僅彰顯了我們黨適應潮流、與時俱進的高度文化自覺,也指出了發(fā)展網絡文化、推動網絡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廣泛應用,互聯網成為新型的文化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的重要平臺,網絡文化成為承載價值觀念、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文化形態(tài)。
互聯網是國家信息通信網絡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國家對互聯網應用層的重視程度已經等同于傳統(tǒng)的廣播電視,或會將互聯網作為一個比傳統(tǒng)的廣播電視更為重要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陣地。網絡時代社會經濟迅猛發(fā)展,社會結構深刻變革,不同類別群體在教育水平、職業(yè)背景、社會閱歷、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應該努力創(chuàng)新有內容層次的網絡文化和有針對性的實施辦法,引導不同群體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把個人價值和社會責任結合起來,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把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增強自覺奉行和日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力。
作答要求
一、“給定資料2”提到“網絡社會中負面心態(tài)比在現實社會中表現得更加明顯”。請你根據資料內容,對這些負面心態(tài)予以歸納。(10分)
要求:分類合理,概括準確。不超過150字。
二、“給定資料3”反映了“意見領袖”對于輿論的導向作用,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意見領袖”這一群體的看法。(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三、參閱“給定資料4”。以共青團××省委的名義。擬寫一則關于各地市共青團委組織開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的通知。(20分)
要求:
1.內容全面,切實可行;
2.語言得體,不超過400字。
四、××大學擬提高大學生的網絡自律意識,營造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請根據“給定資料5”,以××大學信息辦公室的名義草擬《給××大學全體學生的一封信》。(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符合實際;
2.用語得體,通俗易懂:
3.不超過500字。
五、“給定資料5”提到“互聯網和網絡文化正在考驗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真實程度,也在虛擬的空間中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提供了文明進步的可行方向”。請結合“給定資料”,以“建設和諧網絡文化”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參考解析:
一、“給定資料2”提到“網絡社會中負面心態(tài)比在現實社會中表現得更加明顯”,請你根據資料內容,對這些負面心態(tài)予以歸納。(10分)
要求:分類合理,概括準確。不超過150字。
【參考答案】
網絡社會中的負面心態(tài)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怨恨心態(tài)、對富人和官員“群體性怨恨”盛行,將自身的不幸歸結為社會不公、體制弊病。[2.5分]
二是低俗心態(tài)、網站上充斥著情色圖文、視頻等低俗信息,網友群體熱衷于“惡搞”自娛自樂。[2.5分]
三是暴戾心態(tài)。網友火氣大,易偏激,從而引發(fā)辱罵、人肉搜索,更有甚者發(fā)展為現實中的暴力沖突。[2.5分]
二、“給定資料3”反映了“意見領袖,,對于輿論的導向作用,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意見領袖”這一群體的看法。(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意見領袖”是指互聯網輿論中一批具有極強話語傳播力的偶像,他們是大眾傳播效果形成過程的中介或過濾的環(huán)節(jié),他們使信息的傳遞按照“新聞事件一意見領袖一受眾”這種傳播模式進行:[4分]
“意見領袖”的意見和傾向對于輿論有著極強的導向作用,這在網絡時代更加明顯,他們不穩(wěn)定、不正確的價值觀對大眾也存在著誤導,不利于主流價值觀的傳播。[4分]
因此,參與網絡傳播的受眾對于“意見領袖”要保持一種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不要輕易盲從,[2分]
三、參閱“給定資料4”。以共青團××省委的名義,擬寫一則關于各地市共青團委組織開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的通知。(20分)
要求:
1.內容全面,切實可行:
2.語言得體,不超過400字。
【參考答案】
共青團××省委關于組織開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的通知
各市(區(qū))團委:
根據共青團中央辦公廳的有關要求,團省委決定開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具體通知如下:[1.5分]
一、活動目標
在網絡上唱響引導青年思想的主旋律。形成強大的青春正能量。[1.5分]
二、內容專題
1.理性思考,青春更睿智。引導青年學習科學理論、認識當代中國、理解社會現實。[1.5分]
2.勵志奮斗,青春更美麗。宣傳各行各業(yè)優(yōu)秀青年典型的奮斗故事,在青年中大力營造青春需要奮斗的鮮明導向。[1.5分]
3.熱心公益,青春更溫暖。宣傳志愿、公益活動倡導青少年積極投身公益、弘揚文明新風。[1.5分]
4.傳承經典,青春更深厚。向青少年傳播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引導青少年熱愛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1.5分]
三、工作平臺
要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網站等平臺組織,開設“青年好聲音”話題、專題或專頁,掀起宣傳熱潮。[1.5分]
希望各市團委能認真貫徹落實,共同推動“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1.5分]
共青團××省委
××年××月××日
四、××大學擬提高大學生的網絡自律意識。營造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請根據“給定資料5”。以××大學信息辦公室的名義草擬《給XX大學全體學生的一封信》。(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符合實際;
2.用語得體。通俗易懂:
3.不超過500字。
【參考答案】
給××大學全體學生的一封信
同學們:
置身于信息時代,在享受網絡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如沉迷網游、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網絡倫理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污染網絡環(huán)境,更破壞社會和諧。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自律意識,文明用網。[3分]
一、樹立倫理道德意識。
既做網絡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又做文明健康網絡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遵守法律法規(guī),自覺抵制有損網絡文明、有悖網絡道德的事,積極倡導、自覺實踐文明健康的上網方式和行為。[3分]
二、樹立網絡責任意識。
使用網絡時要加強自主性,各種網絡行為都要適度,不能一味沉溺其中。應在網絡空間里積極探求具有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活動,如創(chuàng)意性、公益性活動,而不是純粹的娛樂,利用網絡來做有意義的事情。[3分]
三、培養(yǎng)理性自律意識。
要堅持理性思考、不隨意盲從,自覺做到不發(fā)布有害信息;不在網上惡意攻擊、謾罵他人;不散播**色情、暴力、惡搞等不良信息;不傳播謠言和虛假信息;不跟風炒作炫富拜金、荒誕獵奇等庸俗行為。[3分]
文明上網,人人有責。大學生群體是網絡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對網絡文化建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要加強自律意識,自覺做到以上幾點,為營造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3分]
××大學信息辦公室
××年××月××日
五、“給定資料5”提到“互聯網和網絡文化正在考驗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真實程度。也在虛擬的空間中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提供了文明進步的可行方向”。請結合“給定資料”,以“建設和諧網絡文化”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200字。
【參考例文】
建設清朗網絡空間培育和諧網絡文化
如果說陽光、空氣、土壤和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那么網絡作為當今人類世界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它對于今天的很多人來說,就是與這些自然要素同樣重要、不可或缺的生存條件和社會要素。不可否認,互聯網迅猛發(fā)展,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帶來深刻影響?;ヂ摼W不僅成為經濟發(fā)展的新引擎、文化傳播的新平臺、人們生活的新空間,更成為意識形態(tài)的新陣地、社會管理的新領域。但是沉迷網游、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炒作惡搞等各種網絡倫理問題也隨之顯露,網絡文化一派烏煙瘴氣。
從“鹽荒潮”到“軍車進京”,從“賈君鵬”到“鳳姐”,從“出軌門”到“嫖娼門”,這一宗宗事件經過網絡的傳播得以無限擴大,有的甚至引發(fā)不可挽回的后果。令人不解的是,對待有些事件,部分網民已經模糊了道德底線。
近期,某演員嫖娼被拘。部分網民為其叫屈甚至為其嫖娼叫好,理由是比起婚外情、“潛規(guī)則”等“大惡”行為,嫖娼只是“次惡”。這種“叫好”,無論出于什么樣的動機,其結果只會拉低社會道德門檻,模糊社會底線。適時建設清朗網絡空間,培育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適應的主流網絡文化已勢在必行:
建設清朗網絡空間,培育和諧網絡文化是民之所向?!吨袊ヂ摼W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已迭6,18億,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541?;ヂ摼W日益成為不可或缺的全新工作、生活、娛樂、教育方式,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表達觀點的重要途徑。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大力弘揚正能量,才能激發(fā)網民自覺地對網絡不良言論、不雅行為進行價值譴責,才能使網絡平臺真正成為民眾實現個人發(fā)展、傳達民意、進行監(jiān)督和參與公共事務的有效途徑。無論從民眾核心價值觀重塑、抑或從互聯網生態(tài)糾偏來看,清朗的網絡空間,既是民心所向,更是大勢所趨。
建設清朗網絡空間,培育和諧網絡文化是社會所需。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需要良好氛圍的支撐,需要進步力量的推動。而網絡文化建設對于調適人心、穩(wěn)定社會具有特殊的意義?,F如今有些人利用網絡空間的開放自由,大肆抹黑、攻擊黨和政府。網上充斥各種負面新聞和批評聲音,政府做什么都不好、說什么都不對,這已嚴重威脅到社會穩(wěn)定,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有利于提高民眾的思想道德品質,抵制各種歪風邪氣,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的主導型價值觀的形成,進而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
黨的十八大“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就是要培育和發(fā)展以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適應的網絡主流文化,而這也需要政府和網民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建設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環(huán)境、網絡傳播平臺、網絡文化產品,而民眾則需要保持一顆理智的心,告別盲從和跟風。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網絡空間一定會風清氣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