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各得其所
【拼音】: gè dé qí suǒ
【解釋】: 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后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dāng)?shù)奈恢没虬才拧?BR> 【出處】: 《周易·系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舉例造句】: 全國人民都要有說話的機會,都要有衣穿,有飯吃,有事做,有書讀,總之是要各得其所。 ★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的演說》
【近義詞】: 各取所需
【反義詞】: 亂點鴛鴦
【歇后語】: 光棍娶寡婦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各人都得到滿足
【成語故事】:
漢武帝妹妹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漢武帝的外甥,隆慮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權(quán)勢,經(jīng)常為非作歹,難免要惹出大事。她擔(dān)心自己死后,昭平君會犯死罪無人救他,便在病重時對武帝說:“陛下,我愿以一千斤黃金和一千萬錢,為昭平君預(yù)贖死罪?!边@種事沒有先例,但漢武帝見她病生得很重,為了安慰她,也就點頭應(yīng)允了。隆慮公主死后,昭平君因沒有人管束他,日益驕橫。一次他酒后殺人,被捕入獄。武帝非常難過,嘆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這個兒子,死前把他托付給了我,現(xiàn)在要判他死罪,我實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們都說:“公主早已替他贖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搖搖頭說:“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須遵守。如果因為我的親屬而破壞法令,豈不失信于民?”最后,武帝狠了狠心,還是下詔處死了昭平君。處死了昭平君,武帝心里很難過。但是,太中大夫東方朔卻向武帝祝酒說:“賞功不避仇敵,罰罪不考慮骨肉,這兩點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內(nèi)的百姓就會各如其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