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入門:怎樣寫好鋼筆字

字號:


    一、寫字的字體已經成形,能不能改,怎樣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認為:寫字已經成形,年齡已經漸大了,不能改了……,這種看法不對。要知道,寫好字并不是什么難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極其好學,只要你方法對頭,改正舊的寫字習慣。具體地說,在你練寫的時候,必須端正寫字的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這是首要條件。
    現(xiàn)在列舉先人練字二例,現(xiàn)結合本身體會,談談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中國書圣王羲之,他先從衛(wèi)鑠學書,之后又多見先代名家鐘繇等名著,遂改變初學。正是他,繼往開來,把古樸的書體變成嬌美流暢的今體,對楷、行、草書均有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這就是王羲之在中國書法的歷史功績。
    再說顏真卿,他初學褚遂良,后從張旭得法。他參用了篆書筆意,寫出了端莊雄偉的楷書。是他開創(chuàng)了二王以外的新風格。
    我本身先從鐘紹京的楷書摹法,后又從歐陽詢、黃自元的楷書得法,在行書上追學黃若舟的筆法,自感距離尚遠,自己仍須努力。但不論你寫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寫鋼筆字摹仿毛筆字帖行嗎?實踐證明,可以,其效果一樣。
    寫好鋼筆字和毛筆字,不論年齡大小,不論你寫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當頭,下定決心,認識到對工作對前途有著相關的重要性,經過一番努力,是能寫好的。
    起步雖晚猶可追,古往今來,有許多三十而立后學成才的。宋朝的梁顥,八十二歲才考上進士,他詠道:“也知少年登科好,爭奪龍頭屬老成。”明朝李贄,棄官就學,立志著書的時候已是五十四歲了,他的名著《焚書》,《藏書》先后在六十四歲和七十三歲時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齡大小,關鍵在于志向和恒心。
    二、寫字應當從何學起?
    答:先要選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慮是否近似你所寫的字形,選好了,先看上幾遍,分析其中字形要點和結構的規(guī)律。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紙先描摹,后臨摹,熟記每個字中的關鍵部位。具體步驟分述如下:
    寫字的姿勢和執(zhí)筆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頭部不能歪,更不要低;兩眼距桌面約一尺,前胸距桌沿約三寸。
    (2)執(zhí)筆要正,筆尖應直向前,切忌內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筆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筆尖約一寸。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就寫不好捺,寫不好橫,寫不好鉤,很難順手,甚至每寫一筆,就得挪動一下右手。同時,寫出的線條一無骨氣,二無韻律,字形也就談不到舒展大方。
    (3)筆桿的斜度,寫大字拿筆往上些,筆桿斜度要稍大,寫小字往下些,筆桿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應傾斜在食指關節(jié)處,超過這個部位,寫出的筆畫,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筆桿斜度不適當,筆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寫出飄然、神韻的字形來,因此不應傾斜“虎口”處。
    (4)握筆要輕松,運筆才自如;握筆太緊,寫出的字,不能開闊大方。據(jù)在中學講課所見,一個有五十人的班級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大學里也是這樣,正是這個緣故,這些同學寫出的字,鉤不象鉤,捺不象捺,筆畫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說過,寫字好壞,在姿勢和執(zhí)筆上有絕對關系。如同木工鋸木一樣,如果姿勢和拿鋸不正,即便“線條”畫得再直,你也要鋸歪的。這和寫好字的道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