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入門教程:工筆畫墨的用法五大技巧

字號:


    中國畫極其重視用墨,我們中華民族也極為善于用墨。古今不少人,單獨用墨作畫,或以墨為主。總之,中國畫沒有不用墨的。以墨為主,成為中國畫的特點之一。而畫油畫和水彩中基本上沒有專用的墨色,即使用炭條鉛筆作的素描,也不象我們國畫,水墨互起作用,大有潤濕之味,運用得好,好象欣賞京劇一樣,“韻味十足”頗為感人。
    單用墨作的國畫,最講究“墨分五色”,實際并不止于五個色階。特別講求一筆下去,就能表達由深到淺,或由淺到深的漸變關系,極為自然。一般的用墨方法有濃、淡、干、濕、破五種,說明如下:
    濃墨:濃墨的標準是,研墨的時候,硯臺里出現合不攏的路子,就達到濃的程度了。具體運用的時候,還有個妙處,就是一筆下去,表現得“死活”的問題,假如你把濃墨蘸在筆上,于硯池翻來覆去調得過火了,在筆上看起來是很均勻,可是畫下去,待干了再看,就有死氣了,如根據這一筆的需要,事先考慮到蘸墨多少,基本上不用把筆頭在硯池或調色盤內調來調去,漫不經意的蘸一蘸,墨好象也漫不經意的畫下去,就呈現活的味道,墨色既有神韻又有光華。其實,并非漫不經意,而是落筆之前,早就心中有數了。用濃墨的主要關鍵,在于防死,防死的主要辦法,在于蘸墨就用,不可調弄過甚,特別是和寫字一樣,不能重復涂改,也不能先用鉛筆起稿,必須做到成熟,而后才能落筆自如,用墨靈活。
    淡墨:國畫中用墨問題,濃較易,淡較難,淡到所謂“無墨求染”則更難。用墨之深與淺,輕與重,濃與淡,皆相對而言,也是對比作用。完全用濃墨則氣霸,完全用淡墨則失神。一幅畫中淡墨少了亦復無神。因此,若能于濃淡配合,濃中有淡,才能表現出一幅畫的空間概念和虛實關系。處理得好則神氣十足。至于濃和淡的面積比例,一般地濃部占三分之一左右,好象人的瞳孔一般,重墨只占小部分,才有神態(tài),而淡墨淡到捉摸不透的程度,才有韻味。
    我見過有的繪畫理論作品上說:“西畫重外光,中國畫只重視固有色”。其實這問題,我的看法不盡然,我國廣大群眾,欣賞一幅國畫,往往說:“畫得真好,簡直是離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