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級上冊歷史練習冊答案參考2015

字號:

第一課
    看圖說一說 P2
    原始人類遺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區(qū)。
    想一想 P4
    火的作用有:1照明,從而擴大生活領域。2、御寒。3、熟食。熟食縮短了消化過程,有利于攝取食物營養(yǎng),促進人類體質,尤其是大腦的發(fā)展和健康。4、火可以幫助人么驅逐野獸,增強人類自衛(wèi)和狩獵能力。
    第二課
    比一比 P8
    1、 使用時間不同。打制石器廣泛應用于舊石器時代,磨制石器則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特征
    2、 制作方法不同。打制石器僅僅是將石塊打制成形,而磨制石器是將打制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而制成的,因而刀部鋒利,器形規(guī)整。
    3、 勞動效用不同。打制石器比較粗糙難用,而磨制石器精致好用。
    議一議 P10
    相同點: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開始了農業(yè)生產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點:二者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黃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長江流域;房屋結構不同,前者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為干欄式房屋,半坡聚落主要種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種植水稻。
    材料閱讀 P11
    走出洞穴蓋房定居,使人們進一步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改善了生存環(huán)境,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
    第三課
    材料閱讀((原文大意)P17
    中華民族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遠古時期的部落,相互雜居在一起,通過相互接觸、交往,它們之間的差異逐漸消失,相同的地方增多,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華夏族。
    自我測評 P17
    出現了物與物之間的交換現象。人們開辟集市,以物換物,互通有無,從事一些簡單的交換活動。
    第五課
    想一想 P22
    (1) 啟在禹的幫助下培植個人勢力,樹立了較高的威信;(2)禹死后,啟先后打敗了伯益和其他不服從的部落,正式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
    禪讓制是我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民主推舉首領的制度,開始于堯擔任部落聯盟首領時。 王位世襲制是指一個家族世世代代世襲王位,或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是一種“家天下”制度。
    議一議 P25
    (1) 統(tǒng)治者要勤于政事,愛護百姓,政策應該符合人民心愿;用人應做到唯才是舉,廣納諫言。(2)荒*無度,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材料閱讀P27
    材料一講述的是“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
    材料二講述的是“天下為家”的小康之世
    自我測評 P27
    1.C 2.東周建立是在公元前8世紀70年代
    第六課
    想一想 P31
    當時的刑罰主要有用刑具把雙手銬起來,關監(jiān)獄、活埋、割鼻,另外還有墨面、斷足、斬首等。
    材料閱讀 P33
    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自我測評 P33
    夏商西周通過軍隊、刑法的暴力鎮(zhèn)壓和思想上的禮儀教化等雙重手段統(tǒng)治人民。
    第七課
    想一想 P35
    (1) 齊是東方大國,有魚鹽之利;(2)齊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3)順應當時政治形勢,打起“尊王攘夷”的旗號
    每課一得 P39
    了解“臥薪嘗膽”的故事,懂得立志的重要性:立志是越王建立霸業(yè),立志可以實現個人的抱負,立志可以為國家作更大貢獻。
    材料閱讀 P39
    (1) 秦國用賄賂、威脅的手法破壞合縱,各個擊破;(2)秦國采取“連橫”的策略破了“合縱”;(3)五國間“朝秦暮楚”立場不堅定
    第八課
    想一想 P42
    “公作”時勞動者沒有人身自由,被強制集體勞動,生產的收獲物全部上繳,因此它們沒有生產的積極性,
    而消極怠工;“分地”時勞動者個體耕作,能夠支配一部分自己的勞動,占有少量的生產資料,因此勞動者生產積極性高。
    自我測評 P45
    商鞅變法簡表
    第九課
    想一想 P47
    種類繁多,工藝高超,鑄有花紋裝飾,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有的青銅器氣勢極其宏大。 自我測評 P49
    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于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第十課
    同意。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知識、能力與品德可以讓他人學習、思考。孔子的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學無常師、擇善而從的主張和謙虛、好學的精神。
    材料閱讀 P53
    (出自《論語.為政》,大意是,孔子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學習上聰明的態(tài)度啊)
    啟示我們在學習時,來不得半點虛偽,只有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才有可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如果一知半解或不懂裝懂,就得不到提高。
    自我測評 P53
    第十一課
    材料閱讀 P57
    進一步說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自我測評P57
    (1) 防洪、灌溉并舉,至今仍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維護了生態(tài)平衡,保護了自然環(huán)境;(3)具有科學性,并代表了當時世界先進的水利工程水平;(4)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類征服自然、協(xié)調與自然關系的成功典范。
    第十三課
    想一想 P65
    戰(zhàn)國以來統(tǒng)一成為大趨勢,人們苦于戰(zhàn)爭,渴望和平;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實力強;秦采取了正確的軍事方針,長平之戰(zhàn)后六國皆無力御秦。
    材料閱讀 P68
    秦朝的統(tǒng)治非常殘暴。廣大農民的徭役、兵役負擔沉重;刑法嚴酷;秦二世的統(tǒng)治更加殘暴。秦朝的*使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在這種情況下,陳勝吳廣發(fā)動起義得到全國人民的響應。秦末農民戰(zhàn)爭*了秦朝的統(tǒng)治。
    想一想 P71
    (1) 國家的政令無法統(tǒng)一;(2)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受到阻礙;(3)各地區(qū)的人們交流困難或無法交流
    自我測評 P73
    分封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官職是世襲的;而郡縣制不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其官吏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
    第十五課
    想一想 P76
    “推恩令”巧妙在漢武帝不費一兵,不費寸土,就削弱了諸侯封國的勢力,使之無法與中央對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諸侯子弟,對此不僅沒有反抗,還對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閱讀 P78
    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第十六課
    材料閱讀 P85
    (1) 同意第一種看法。因為長城的修建是一種消極被動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了閉關鎖國的作用;同時長城把游牧區(qū)或農耕區(qū)隔開,阻礙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
    (2) 同意第二種看法。因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成為西漢在西域的傳播站;對匈奴的進攻起了屏護作用,保證了漢朝同西域的交通暢通,所以說具有關鍵意義。
    第十七課
    議一議 P87
    (1) 造紙術發(fā)明以前,世界各國的書寫材料,有的堅硬,有的笨重,有的價格昂貴,都不是理想的書寫材料,不利于文化的傳播。(2)造紙術的發(fā)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特別是蔡倫改進造紙術,提高了紙的質量和產量,使紙日益成為普遍的書寫材料。(3)造紙術的對外傳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進程。造紙術的發(fā)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第十八課
    說一說P95
    秦始皇陵兵馬俑再現了當年秦國軍隊統(tǒng)一六國的宏大場面和威武雄姿,生動的表現了秦始皇的烜赫軍勢,展現了一種開拓進取的精神面貌。
    材料閱讀 P96
    《史記》由五部分組成:本紀十二篇——記述帝王的事跡;世家30篇——記述諸侯的事跡;列傳70篇——記述重要人物;表10篇——編排時間與事件;書8篇——記述典章制度 第二十課
    材料閱讀 P106
    1、 曹操采納賢士建議,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經濟上注意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保證軍糧的供應;2、袁紹驕傲輕敵,聽不進正確意見。
    自我測評 P106
    2、(1)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zhàn)中,逐漸形成了曹操和袁紹兩個對立的強大軍事集團。(2)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逐步消滅了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3)208年,曹軍與孫劉聯軍決戰(zhàn)于赤壁,曹軍大敗,退守北方,無力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鞏固;劉備占據四川,并取得漢中。(4)220年,曹丕自稱皇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至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第二十一課
    想一想 P108
    大批北方人口南下,為南方補充了大量勞動力,并且?guī)砹酥性貐^(qū)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豐富的生產經驗;同時北方人民還和南方人民共同勞動開發(fā),從而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fā)展。 材料閱讀 P112
    《漢書》所記載的內容反映了江南當時開發(fā)不夠充分,生產力水平較低,但由于江南地區(qū)本身物產豐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卻不富有。而《宋書》所記載的內容則說明了江南在這時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開發(fā),出現了跟以前不同的情況,不僅農業(yè)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而且農業(yè)發(fā)展還帶動了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由于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江南成為當時全國繁榮富庶的地方。 自我測評P112
    江南經濟之所以得到發(fā)展,其原因主要有:(1)南方戰(zhàn)亂較少,為南方經濟發(fā)展提供了較為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淝水之戰(zhàn)東晉的勝利,再次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南方經濟的發(fā)展進程沒有被打斷。(2)人口南遷為南方經濟的發(fā)展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3)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開發(fā)。(4)南方一些統(tǒng)治者實行了一些有利于生產的政策,促進了南方的發(fā)展。(5)江南地區(qū)自然條件的優(yōu)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發(fā)達,而且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優(yōu)越,而黃河流域開發(fā)后過度砍伐,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第二十二課
    想一想 P115
    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鮮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到了中原漢族先進的文化,推動了社會進步,同時促進了各民族間的了解。
    自我測評 P116
    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1)遷都洛陽;(2)實行漢化政策。改穿漢服,學說漢語,采用漢姓,同漢族通婚。
    第二十三課
    自我測評 P120
    科技成就簡表
    第二十四課
    找一找 P121
    王羲之書法藝術特點是:字端莊清新,絢麗華貴,有“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