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敬佩的人,而我最敬佩的人則是人人皆知的天下一代智將——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東漢末期徐州之人。一生輔佐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智者與忠臣的代表。
我敬佩諸葛亮,敬佩他的神機妙算。
記得我第一次看見諸葛亮的時候,是在電視上面,當時正在播放諸葛亮“借東風(fēng),敗魏軍,火燒赤壁”,那時候,我就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震撼了。
隨后,我去買了一本三國演義。當看見了“空城計”時,我更是被深深的震撼了:諸葛亮因錯用馬謖導(dǎo)致街亭失守,引司馬懿帶15萬大軍攻打西城,當時諸葛亮身邊全是文官,所帶5000軍,也有2500軍去搬運糧草了,按當時的情況,只能逃跑。但是,諸葛亮憑借他的才智,施展“空城計”——將旌旗全部藏了起來,讓軍士原地不動,且東西南北城門各派20名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而他自己則端坐于城樓,頭戴綸巾,焚香彈琴。司馬懿到了這里,被氣勢震撼住,認為城里有大軍埋伏在此,就等他們進去。而且他覺得諸葛亮一生不曾冒險,就信以為真,匆匆退去。
我敬佩諸葛亮,敬佩他的忠誠。
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之后,遵循劉備的遺愿,六出祁山,在第五次差一點打到許昌的時候,卻因后主劉禪聽信*臣之言,召回諸葛亮,使得諸葛亮功虧一簣。在第六次出祁山的時候,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親自上陣,最后位于五丈原去世。
杜甫有詩贊: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諸葛亮。
六年級:張洲翔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東漢末期徐州之人。一生輔佐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智者與忠臣的代表。
我敬佩諸葛亮,敬佩他的神機妙算。
記得我第一次看見諸葛亮的時候,是在電視上面,當時正在播放諸葛亮“借東風(fēng),敗魏軍,火燒赤壁”,那時候,我就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震撼了。
隨后,我去買了一本三國演義。當看見了“空城計”時,我更是被深深的震撼了:諸葛亮因錯用馬謖導(dǎo)致街亭失守,引司馬懿帶15萬大軍攻打西城,當時諸葛亮身邊全是文官,所帶5000軍,也有2500軍去搬運糧草了,按當時的情況,只能逃跑。但是,諸葛亮憑借他的才智,施展“空城計”——將旌旗全部藏了起來,讓軍士原地不動,且東西南北城門各派20名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而他自己則端坐于城樓,頭戴綸巾,焚香彈琴。司馬懿到了這里,被氣勢震撼住,認為城里有大軍埋伏在此,就等他們進去。而且他覺得諸葛亮一生不曾冒險,就信以為真,匆匆退去。
我敬佩諸葛亮,敬佩他的忠誠。
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之后,遵循劉備的遺愿,六出祁山,在第五次差一點打到許昌的時候,卻因后主劉禪聽信*臣之言,召回諸葛亮,使得諸葛亮功虧一簣。在第六次出祁山的時候,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親自上陣,最后位于五丈原去世。
杜甫有詩贊: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諸葛亮。
六年級:張洲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