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培書法:做官作書何曾殊

字號:

中國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應該是徹徹底底的上海人了.他老家江蘇省川沙縣(今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一八七八年黃炎培出生在川沙鎮(zhèn)的民居“內史第”沈宅。說起這“內史第’沈宅,可是大大的有名。多年前我曾專程到川沙鎮(zhèn)游覽過作為黃炎培故居—蘭芬堂七十四弄一號的“內史第”。這是一座坐北朝南、占地約三百平方米的兩層磚木結構院落,原為清咸豐九年(一八五九年)舉人、內閣中書沈樹墉的住宅。沈樹鋪是一位博學多才、能詩善畫的學問鑒賞家.又是一位古籍、書畫、金石碑帖的大收藏家.連文學家俞19都稱他的收藏是“富甲東南’。其中最珍貴的是他于一八六三年所得的漢代熹平石經(jīng)宋拓殘片,原為“西憐八家’之一黃易收藏.上有翁方綱、畢沉、孫凋如、王念孫等名家題跋。沈樹al后又得孫承澤藏熹平石經(jīng)殘字,于是便在“內史第”內宅樓上專辟一室,名日“漢石經(jīng)室”.有何紹基、趙之謙等書法家為之作題記。
     黃炎培的童年及青少年讀書時期,基本都在“內史第’的書房漢石經(jīng)室度過。因為黃家與沈家有著非常密切的親戚關系:黃炎培祖父黃典漠是沈樹墉的姐夫,外祖父孟慶曾是沈的妹夫,而沈樹諭之子沈肖韻又是黃炎培的姑父,黃家四代都居此屋。黃炎培出生于此,“漢石經(jīng)室”的大量碑帖、典藏古籍以及近代中外名著.為他青少年時臨帖讀書提供了得夭獨厚的條件。黃炎培十多歲時父母先后病段,雖然他九歲人私塾,兒時的識字做人受母親的教育頗多,而對他影響的還是其姑父沈肖韻,黃炎培少時學問、道德以及愛國思想,多由其姑父引導。他寫過一篇《題肖韻姑父遺像》詩,題記道:“川沙百年來文化中心,必推我姑父沈肖韻先生家,先生察承家學.器識文藝,為時推重,與物無許,對之如飲醇醒。甲午后.銳然以新知識授我后進?!庇捎陂喿x了大量的經(jīng)史子集,熟諳諸多經(jīng)典名篇,黃炎培二十一歲就中了秀才,二十三歲考人上海南洋公學特班,老師乃蔡元培、張元濟等一流名家,同學中最知名的如李叔同等。但沒多時南洋公學解散,他又應姑夫沈肖韻的函約,第一次參加了江南鄉(xiāng)試,不料輕而易舉地只此一次便中舉了。來源書法屋,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wǎng)。
     黃炎培雖然思想開明,接受新學,并不懈推行職業(yè)教育和民主革命,但他的舊學根底、八股文章以及書法功力都非常的深厚,這些主要得自其淵源家學的熏陶和他少年時的用功苦讀。黃炎培的書法,用墨豐潤,縱橫自如,雖然其楷書也帶有一點“館閣體”之風,但略經(jīng)變化,則巧拙相濟.寫得雍容雅逸而不俗。晚年黃炎培曾寫過一本自述體的回憶錄《八十年來》,書中詳記了他少年時代在內史第的漢石經(jīng)室讀書情景,雖然沒提臨池摹帖之事,但漢石經(jīng)室內大量的珍稀法帖、名碑宋拓一定使他如魚得水、大開眼界,若非整日沉浸其中、經(jīng)年累月地潛心研習探求,安能造就他那圓潤剛勁、儒雅自然的獨特書風?鄒韜奮創(chuàng)辦《生活》周刊時,“生活’兩字即請黃炎培先生題寫,他題后還分析道:“生’字有點倔強,敢于作艱苦奮斗;“活”字的“口”我將之放大了,說明大家有飯吃,也象征大家有話都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