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蒙古族舞蹈,是鄂爾多斯牧人性格、愛好、審美和情趣的必然產物,有著自己獨有的風格與特色。節(jié)奏明快、語匯豐富,動作大方、韻律流暢、跳躍奔騰、激情奔放,是它最突出的特點。
《頂碗舞》、《盅子舞》和《筷子舞》是鄂爾多斯蒙古族舞蹈的代表作品和經典作品。
《盅子舞》源于盛大的宮廷宴。舞伎們翩翩起舞,并平端酒盅給王者、長者敬酒。興至酣處,歌舞者情不自禁的敲擊手中金盅,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和入樂曲。此后做便逐漸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盅子舞》。蒙古族貴族宮廷的禮儀習俗及歌舞活動自然會流入民間。牧民們在喜慶之時或勞動之余,大家聚在一起,進行彈、拉、說、唱等自娛活動,常常隨手拿起身邊的簡易物具,如筷子、盅碗等,一邊和樂曲敲擊節(jié)奏,一邊手、臂、肩部自然舞動起來,同時伴以扭肩、旋轉、下蹲、伸展等形體動作,這便形成了現(xiàn)在的《筷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