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書法:淺談“豎”畫教學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字號:


    漢字是由點和線組成的,點線是構(gòu)成漢字的小單位,也是漢字的基本要素,是書寫的基礎。點線寫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字的好壞。元代書法家趙孟兆頁說過:“結(jié)字因時相宜,用筆千古不易。”
    所以,學習書法必須從學習基本筆畫入手。
    “橫平豎直”、“無橫不斜,凡豎皆直”。可見,楷書中的豎畫是骨架筆畫,在字中起著支柱作用。它的正斜決定著整個字的正直或歪斜問題。
    寫豎畫就要挺拔剛直,剛而不柔。在輔導寫字中加強豎畫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一、激發(fā)興趣?!芭d趣是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書法的原動力。如果教學前,以故事導入:“唐代三位大書法家顏真卿、懷素、鄔彤討論草書的豎畫怎么寫才灑脫。顏真卿說寫豎畫要像屋漏痕,鄔彤說要寫得想古腳釵,懷素則說寫草書豎畫就像夏天的云彩,沒有一定的姿態(tài),等風一來,云彩變化無窮,猶如飛鳥出林?!蓖ㄟ^故事導入的方式,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會得到提升,學習熱情高漲,想學、愛學、樂學,為后面豎畫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指導讀帖。古代碑帖是學生學習書法的藍本,帖中的字是臨習對象,任何書法教學都是圍繞著摹帖、臨帖進行的。學寫豎畫,必須指導學生先學會看豎(這一步似易實難,并非只粗略地看,而要分析豎畫的長短、弧度、粗細等相關(guān)要點),讓學生仔細觀察豎畫的形態(tài),初步感知,為其后的理論指導做好鋪墊。
    三、示范到位。教師作示范時,要注意說與教相結(jié)合。讓學生仔細觀察豎畫書寫的三個過程:起筆(從左上略向右下用力頓)、行筆(垂直向下,略慢,不停頓)、收筆(懸針豎提筆空收;垂露豎向上回收)。教師從分解動作到連貫動作,循序漸進,多遍示范,并讓學生書空,仔細感知豎畫的寫法,直至在腦中形成深刻的影像。
    四、結(jié)合范字。在教學中,教師須先注意豎畫與橫等筆畫教學的共性,不可一味地講授,而忽視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及其技能的養(yǎng)成。練寫豎畫要結(jié)合3至5個有不同豎畫的范字進行,每個字練習4遍為宜。單純地練習豎畫,不能讓學生體會到豎畫在漢字中的支柱作用,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教年齡較小的學生學習時,教師更要耐心指導,必要時,還需手把手地教。
    五、把握區(qū)別。豎的種類頗多,要結(jié)合例字指導學生分清懸針豎、垂露豎、短豎等,理清它們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因碑帖的不同,各類豎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又略有不同,垂露豎與懸針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垂露豎底端形如露滴下垂,懸針豎似一根懸掛的針,其形象性易于學生理解、接受。對于較難發(fā)現(xiàn)的區(qū)別,教師應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予以恰如其分的指導。像筆直端正的豎,因收筆方向的不同,會影響到豎畫的整體視覺感。此類豎畫,若為左收筆,整體就顯得有點向右取弧之勢,反則亦然。同時,兩豎搭配,有“相背”、“相向”之別。教師在教授字型時,針對不同字應區(qū)別對待,這里就不贅述了。 六、思想教育。書法教師也要結(jié)合豎畫的教學滲透德育,如豎畫寫得直,就如做人一樣,“心正則筆正”,“人正則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