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級上冊語文陳涉世家原文及翻譯

字號: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同別人一起被雇傭耕地。(有一天)陳勝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說:“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誰)富貴了,不會(互相)忘記?!惫凸冃χ卮鹫f:"你是個被雇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 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fā)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九百人 停駐在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都被編入戍邊的隊伍里,擔任了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jīng)誤了期限。 誤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要斬首。陳勝、吳廣就商量說:"現(xiàn)在逃走(被抓回來)也是死,發(fā)動起義(失?。┮彩撬?,同樣是死,為國家而死可以嗎?" 陳勝說:"全國百姓苦于秦(的統(tǒng)治)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應(yīng)繼位當皇帝,應(yīng)當繼位當皇帝的是公子扶蘇。 扶蘇因為屢次勸誡(秦始皇)的緣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 現(xiàn)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秦二世卻殺了他。百姓多數(shù)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jīng)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lǐng),多次立有戰(zhàn)功,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走了。 現(xiàn)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冒充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 為天下首發(fā)(反秦),應(yīng)該有很多響應(yīng)的人。”吳廣認為他說的對。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業(yè). 然而你們把這件事向鬼神卜問一下吧?"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先威服眾人罷了。"于是用丹砂在綢上寫"陳勝王"(意為"陳勝要稱王"), 放在別人用網(wǎng)捕獲的魚的肚子里面。士兵買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fā)現(xiàn)魚肚子里面的綢子上的字, 自然就詫怪這事了。陳勝又暗中指使吳廣到軍隊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晚上用竹籠罩著火裝作鬼火,像狐貍嚎叫一樣叫喊道:"大楚要復(fù)興,陳勝要稱王”。士兵們夜里都驚慌。第二天,士兵中到處談?wù)撨@件事,指指點點,都互相以目示意陳勝。
    吳廣平時很關(guān)心周圍的人,士兵們大多愿意為他出力。(那天)(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都尉發(fā)怒,讓都尉責辱他,借此來激怒士兵。那軍官果然用竹板打了吳廣。(眾士兵憤憤不平,)軍官拔出劍來威嚇(士兵),吳廣一躍而起,奪過劍來殺死了他。陳勝協(xié)助吳廣,一同殺了兩個軍官。陳勝把眾戍卒召集起來,說:“各位遇到大雨,都超過了規(guī)定到達漁陽的期限。過期就要殺頭。即使僅能免于斬刑,而戍守邊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得死去。 況且大丈夫不死便罷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手下的人都說:“愿意聽從命令!”就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為的是順從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打出大楚旗號。筑了臺,舉行誓師儀式,用那兩個軍官的頭祭祀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起義軍(首先)進攻大澤鄉(xiāng),占領(lǐng)該鄉(xiāng)后接著進攻蘄縣。攻克蘄縣后,就派符離人葛嬰帶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铚、酇、苦、柘、譙,都攻打下來。一路上收編人馬,等打到陳縣的時候,已有戰(zhàn)車六七百輛,戰(zhàn)馬一千多匹, 士卒幾萬人。進攻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帶兵在譙門中應(yīng)戰(zhàn)。起義軍(一時)不能戰(zhàn)勝,(不久)守丞被人殺死,大軍才進入陳縣。幾天后,陳勝召集當?shù)氐泥l(xiāng)官和有聲望的人共同商討大事。 這些人異口同聲地說:“將軍您親自披甲上陣,手拿武器,討伐殘暴無道的秦國,恢復(fù)楚國的社稷,論功應(yīng)當稱王?!标悇倬妥粤橥酰▏枮椤皬埑?。在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事,懲辦當?shù)氐拈L官,把他們殺死,來響應(yīng)陳勝的號召。
    重點
    課文注音 夏(jiǎ) 輟(chuò) 壟(lǒng)悵恨(chàng) 鴻鵠(hóng hú) 閭(lǘ) 發(fā)閭左謫戍漁陽(zhé) 戍(shù) 當行(dāng háng)大雨(yǔ) 屯(tún)度(duó) 以數(shù)諫(shuò jiàn) 上使外將兵(jiàng) 行卜(bǔ)帛(bó) 陳勝王(wàng)罾(zēng)魚腹(fù) 間令(jiàn) 祠(cí) 篝火(gōu) 忿(fèn)恚(huì)尉 笞(chī)毋(wú) 藉第令(jiè) 寧有種乎(nìng) 袒 (tǎn)為壇而盟(wéi) 蘄(qí) 铚(zhì) 酂(cuó) 柘(zhè) 譙(qiáo) 身被(pī)會(huì)計事 六七百乘(shèng) 騎(jì) 稷(jì)長(zhǎng)吏 以應(yīng)(yìng)
    通假字
    【發(fā)閭左戍謫(此為車字底,"謫"為今字)漁陽】“謫”通“謫”,流放充軍。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jīng)。
    【為天下唱】“唱”通“倡”,倡導(dǎo)。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被”通“披”,穿。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圖。
    古今異義詞(加粗字)
    【等死】 古義:一樣,同樣。 今義: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語】 古義:處處,到處。 今義:常常,經(jīng)常。
    【楚人憐之】 古義:擁戴,愛戴。 今義:憐惜,憐憫。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義:十分之六七,表分數(shù)的約數(shù)。 今義:十六或十七,表整數(shù)的約數(shù)。
    【今亡亦死】 古義:逃跑,逃走。 今義:死亡 。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古義:私自,偷著 。 今義:間隙。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古義:親自。 今義:身體。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古義:如果。 今義:誠心誠意,的確,實在。 【比至陳】 古義:等到。 今義:比較,比方。
    【會天大雨】 古義:適逢,恰巧遇到。 今義:集會,聚會,見面等。
    【會計】 古義:聚會商議 今義:管理財務(wù)的人員 。
    【篝火】 古義:指用竹籠罩的火 今義:泛指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燒的火堆。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古義:有的人 。 今義:或者,也許 。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三老】古義:封建社會里掌管教化的鄉(xiāng)官。 今義:三位老人。
    【豪杰】 古義:這里指當?shù)赜新曂陀械匚坏娜恕?今義:才能出眾的人。
    【籍第令毋斬】 古義:即使,假若,表假設(shè)關(guān)系的連詞。 今義:常用以為憑借,假托義。
    【嘗與人傭耕】 古義:曾經(jīng) 今義:品嘗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古義:怎么,哪里。 今義:安全,平安。
    詞類活用
    【大楚興,陳勝王】 王:名詞活用為動詞,稱王。 【尉果笞廣】 笞:名詞活用為動詞,用竹板或鞭子打。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詞意動用法,苦于,以……痛苦 。
    【夜篝火
    】 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間,修飾動詞。 篝火:名詞用作動詞,提著燈籠。
    【狐鳴呼曰】 狐:名詞用作狀語,像狐貍一樣。
    【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名詞用作動詞,就是用網(wǎng)捕。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硬的鎧甲。 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
    【死國可乎】 ……而死。
    【乃丹書】 丹:名詞作動詞,用朱砂。 【法皆斬】 法:名詞做動詞,按法律。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詞意動用法,對……感到奇怪。
    【忿恚尉】 忿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惱怒。 一詞多義
    之: 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去,往)
    悵恨久之(語氣助詞,無意義)
    二世殺之(代詞,他,指扶蘇)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結(jié)構(gòu)助詞,的)
    楚人憐之(代詞,他,指項燕)
    次: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編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旅行或軍隊在途中停留)
    會: 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
    與皆來會計事(集會)
    將:
    上使外將兵(帶領(lǐng),率領(lǐng)) 項燕為楚將(將領(lǐng))
    為:
    為屯長(擔任) 為天下唱(向)
    士卒多為用者(被) 為壇而盟(修筑)
    書:
    乃丹書帛曰(名詞作動詞,書寫) 得魚腹中書(書信,這里指丹書)
    數(shù):
    廣故數(shù)言欲亡(幾次) 卒數(shù)萬人(幾,概數(shù)詞)
    以數(shù)諫故(屢次) 數(shù)有功(多次)
    乃: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表判斷,是) 陳勝乃立為王(于是,就)
    號: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動詞,號令) 號為張楚(定國號)
    以:
    以數(shù)諫故(因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經(jīng))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把) 祭以尉首(用)
    與: 與戰(zhàn)譙門中(和) 嘗與人傭耕(和……一起)
    與皆來會計事(全,都)
    行: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行列) 乃行卜(進行) 行收兵(行軍)
    廣故數(shù)言欲亡(故意) 扶蘇以數(shù)諫故(緣故)
    上:
    輟耕之壟上(方位名詞,上面) 上使外將兵(名詞,圣上)
    道:
    道不通(道路) 伐無道(仁道,道義)
    令:
    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命令) 陳守令皆不在(縣令)
    應(yīng):
    傭者笑而應(yīng)曰(回答) 宜多應(yīng)者(響應(yīng))
    等:
    等死,死國可乎(同樣) 公等遇雨(用在名詞之后,表示數(shù)量多)
    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吳廣以為然(是這樣,對,正確)
    指:
    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圖) 皆指目陳勝 (指著)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據(jù)陳:“乃”的前面省略“起義軍”。
    2、廣以為然:“以為然”是“以之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將兵:“使”后面省略代詞“之”,指扶蘇
    4、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為”后面省略了代詞“之”或“其”,指吳廣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詞“其”,指都尉
    6、輟耕之壟上,“輟耕”前省略陳勝
    判斷句
    1、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標準的判斷句式標志 后演化為……者或……也 這都是判斷句)
    2、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3、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是、為……)
    重點語句翻譯
    1、陳勝佐之,并殺兩尉 翻譯:陳勝協(xié)助(幫助)吳廣,一齊殺了兩個軍官
    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翻譯:現(xiàn)在如果把我們的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和大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fā)出號召,應(yīng)當有很多響應(yīng)的人 。
    3、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翻譯:何況大丈夫不死也就罷了,死就要干一番大事業(yè)來成就名聲。
    4、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翻譯:(用土)筑臺并(在臺上)宣誓,用兩尉的頭祭天。
    5、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翻譯: 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么!
    6、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譯:即使僅能免于斬刑,戍守邊塞死的人本來也有十分之六七。
    7、置人所罾魚腹中。 翻譯:放在別人所捕獲的魚的肚子里。
    8、上使外將兵。 翻譯:皇上派(他)到邊疆帶領(lǐng)兵隊。
    9、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翻譯:又暗中指使吳廣往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 間:私自,暗中。
    1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翻譯:燕雀怎么會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呢!
    11、茍富貴,無相忘。 翻譯:如果(有朝一日誰)富貴了,不要忘記(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