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百無聊賴的意思|故事|典故|百無聊賴是什么意思

字號:

【成語】百無聊賴
    【釋義】百:泛指多;各個方面;聊賴:依賴,指生活或感情上的依托,形容非常無聊。
    【結構】 偏正式
    【用 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空虛無聊,沒有依托。
    【近義詞】興味索然、萬念俱灰、意興闌珊、無精打采。
    【反義詞】 興致勃勃、趣意盎然、興致盎然
    成語出處
    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漢·蔡琰《悲憤》詩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軍閥公孫瓚盤踞薊州,袁紹想消滅公孫瓚,故意散布謠言說易州城易守難攻,公孫瓚遷都易州城,大量修筑工事。袁紹大軍圍困易州,公孫瓚暗中慶幸占據(jù)了有利地形,但時間一長就百無聊賴,士氣低落,被袁紹挖通地道進城占領。
    成語舉例
    ◎在百無聊賴中,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么都一樣。——魯迅《彷徨·傷逝》
    ◎就是此時執(zhí)筆,也覺得百無聊賴,骨胳松軟,萬分苦痛,因為元旦在我們中國向來應該是一年三百六十日最清閑的一天。
    ◎ 我們毋寧在百無聊賴時候把所經過的暗淡的光陰的影子留了下來,也許倒可保留一點真實之美。
    ◎這時夏季雖已過去,但這些酒家還作最后的掙扎,仍然開著,有一晚我在百無聊賴中約了老柳和他的愛人跑到那里去。
    ◎列寧早在十月革命時期,在強調文藝是無產階級事業(yè)一部分的同時,宣稱:無產階級文學不同于其他一切剝削階級的文學,”它不是為飽食終日的貴婦人服務,不是為百無聊賴、胖得發(fā)愁的’幾萬上等人’服務,而是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
    ◎ 這時的秦嫻就很煩悶,百無聊賴地等著電視新聞,父親每晚都要喝二兩白酒,不是以酒澆愁,也不是借酒作歡,只是一種習慣,一種嗜好。
    ◎ 而現(xiàn)在,長助駐扎在日本的百無聊賴的日子讓他厭煩了。
    ◎ 有一天,百無聊賴地到一個小書攤看連環(huán)畫,正巧看到了這一本。
    ◎ 我一個人真是百無聊賴,苦苦難熬,真是懊悔不該來見他。
    ◎ 我剛坐了不久就覺得百般不適,不斷變換姿勢,又百無聊賴地東張西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