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家公務員申論熱點:弘揚真善美 傳遞正能量

字號:

背景鏈接
    神州大地向來都是英雄輩出的熱土、凡人善舉的搖籃。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元旦賀詞中說,“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贊”。“點贊”的背后,是行進中國迸發(fā)出的道德光芒。
    曾幾何時,大街上老太太跌倒無人敢去攙扶,害怕引火燒身;滿堂兒女,卻讓耄耋老人孤苦無依,流落街頭;下水救人,被救者卻迅即離開,讓英雄流汗又流淚;遇到挫折,不是去改變現(xiàn)狀,而是牢騷滿腹,發(fā)泄對政府的不滿……在現(xiàn)今的這個復雜社會中,“負能量”還存在,有時候還會甚囂塵上。正因為如此,這個社會才需要“正能量”,才需要積極向上不抱怨、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幫助他人、在大災大難面前敢于犧牲不屈不饒的人。
    深度解析
    [權(quán)威論述]
    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要充分發(fā)揮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樣作用,大力激發(fā)社會正能量,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
    [綜合分析]
    “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當下,中國人為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貼上“正能量”標簽。古往今來,讓我們感動的“二十四孝”的故事、雷鋒、董存瑞、邱少云、錢學森、郭明義的故事。他們,以平凡人的行動堅守諾言,展示著對社會、對人民、對發(fā)展的果敢與擔當。然而時下,我們處在一個并不完美的社會中:如買官賣官、貪污腐敗、奢侈浪費、假冒偽劣、坑蒙拐騙,見死不救、見義不為等種種亂象,它們是社會的負能量,削弱人們的意志,腐蝕人們的信念,摧毀人們的信心,不利于人民團結(jié),不利于社會和諧,不利于發(fā)展進步。因此,當前我們迫切需要激發(fā)社會各方面的正能量,以正能量抵消負能量的影響,以正能量凝聚實現(xiàn)中國夢的信心和力量。
    [參考對策]
    當前,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正處于全面轉(zhuǎn)型期,改革已經(jīng)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改革開放以來所積攢的矛盾和問題正逐步顯現(xiàn),教育專家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必須激發(fā)社會正能量:
    第一,必須增強信念的能量。
    人生到底是喜劇收場還是悲劇落幕,是有膽有識的還是無聲無息的,就全在于這個人到底抱持的是什么樣信念。信念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想有一個成功的人生,首要的就是剔除那些限制性的信念,而代之以積極的信念,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作為一個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積極的信念;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必須始終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信念、堅定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理念。
    第二,必須修養(yǎng)大愛的胸懷。
    愛的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chǎn)黨員愛的境界是愛人民。中華民族的大愛胸懷,在災難中展現(xiàn),為世人勾勒出一個美好的社會景象。但這樣的人性光芒,其持續(xù)性及影響力,終為有限?!耙饽哂趷勖?,行莫厚于樂民。”若要人間大愛常駐于世,一定要用精神文明體系的持續(xù)建設與完善,進而打造出人民精神素質(zhì)高度文明的境界,美麗的中國、我們的世界才會有大愛常駐的美好前景。
    第三,必須弘揚忘我的精神。
    一個人應該有一個比自己的利益更遠大的使命,并且他要在完成這個使命的過程中,完全地失去自己,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在最后找到自己的價值。作為社會新一代,我們要不辱歷史使命,要對事業(yè)專心致志,達到忘我的境界,弘揚忘我的精神。特別是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更要正確認識自己的使命、地位與作用,以黨和國家的目標為指南,以獻身人民的事業(yè)為己任,熱愛本職,忠于職守,樂于奉獻,忘我工作,任勞任怨,不出風頭,不計名利,發(fā)奮努力,扎扎實實完成各項任務。
    第四,必須永葆進取的銳氣。
    開拓進取的銳氣是我黨和政府引領新一輪改革發(fā)展的魂魄所在,開拓進取的銳氣已逐步成為絕大多數(shù)干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精神常態(tài)。這種開拓進取的銳氣,需要我們創(chuàng)造性地充實她,延伸她,當她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一種社會共識時,就會成為我們未來長久、自覺自愿的生活準則。中國要完成社會與人的雙向轉(zhuǎn)型,讓“中國夢”成真,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在濃郁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氛圍中提升自我,不懈求變,永葆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