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升本語文復習資料:《大學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字號:

1.閱讀韓愈《張中丞傳后敘》中的一段文字:
    說著又謂遠與巡分城而守,誠之陷,自遠所分始,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人之將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于理矣。
    請回答:
    (1)這段文字所駁斥的謬論是什么?(2分)
    (2)這里用的是什么駁論方法和論證方法?(2分)
    (3)概括文中的論據,說明其屬于什么論據。(3分)
    2.閱讀梁實秋的《談時間》中的一段文字:
    不可挽住的就讓它去罷!問題在,我們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時間,如何去打發(fā)它。梁任公先生最惡聞“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煩的人才忍心去“殺時間”。他認為一個人要做的事太多,時間根本不夠用,哪里還有時間可供消遣?不過打發(fā)時間的方法,亦人各個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見運河上舟楫往來,熙熙攘攘,顧問左右:“他們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衛(wèi)在側,脫口而出:“無非名利二字?!边@答案相當正確,我們不可以人廢言。不過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當中還是利的成分大些。“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時間即金錢之說仍屬不誣。
    請回答:
    (1)本片段從內容上可分為幾個層次?哪個層次是論點?論點的實質是什么?(2分)
    (2)本片段中,作者在議論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2分)
    (3)本片段中,作者列舉了兩種人打發(fā)時間的方式,請說出他們之間的根本區(qū)別。由此能看出作者的意圖嗎?(3分)
    3.閱讀沈從文《箱子巖》中的一段文字: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過大端陽節(jié)。箱子巖洞窟中最美麗的三只龍船,早被鄉(xiāng)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狹而長,船舷描繪有朱紅線條,全船坐滿了青年漿手,頭腰各纏紅布。鼓聲起處,船便如一支沒羽箭,在平靜無波的長潭中來去如飛。河身大約一里路寬,兩岸皆有人看船,大聲吶喊助興。且有好事者,從后山爬到懸?guī)r頂上去,把“鋪地錦”百子鞭炮從高巖上拋下,盡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團團五彩碎紙云塵,彭彭彭彭的鞭炮聲與水面船中鑼鼓聲相應和。引起人對于歷史回溯發(fā)生一種幻想,一點感慨。
    請回答:
    (1)作者在這一片段中著重描寫了什么場面?(2分)
    (2)這一片段場景描寫的作用是什么?(3分)
    (3)沈從文的這一場面描寫的地域背景是哪里?(2分)
    4.閱讀契訶夫《苦惱》中的一段文字:
    姚納沉默了一忽兒,繼續(xù)說:“就是這樣嘛,我的小母馬?!瓗炱潿敗ひ{奇不在了?!率懒恕!麩o緣無故死了?!确秸f,你現在有個小駒子,你就是這個小駒子的親娘。……忽然,比方說,這個小駒子下世了?!悴皇且獋膯?”
    那匹瘦馬嚼著草料,聽著,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氣。
    姚納講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話統(tǒng)統(tǒng)對它講了?!?BR>    請回答:
    (1)姚納為什么要向馬訴說苦惱?(2分)
    (2)這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2分)
    (3)文中什么地方用了類比手法?(2分)
    (4)為什么說這里運用了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詩詞賞析(10分)
    5.閱讀下面一首詞,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賞析短文。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會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參考答案:
    1.(1)這段文字所駁斥的謬論是:由于城破是從許遠所分守的地方開始的,所以就認為許遠是投降了敵人。
    (2)這里用的駁論方法是駁斥論據。所用的論證方法是:比較法中的類比法,即比喻論證方法。
    (3)這里運用了兩個比喻論據,一是人之死必有某臟腑先受病,二是引繩而絕必有處。這兩個論據都是日常事理論據。
    2.(1)分兩個層次:“不可挽住的就詿它去罷”為第一層;從“問題在,我們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時間”至結尾為第二層。第二層是論點。論點的實質是如何處理和運用“我們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時間”
    (2)比較論證中的對比論證法。
    (3)梁公所說的名人志士與和坤所說的凡夫俗子。他們之間的區(qū)別是打發(fā)時間的方式不同。前者為了要有所作為,不浪費任何時間,重寸之陰,后者也重視時間,但忙碌是為了名利。作者的意圖是通過兩種人打發(fā)時間的方式不同,將“時間即生命”和“時間即金錢”兩種觀點作對比,來說明“士各有志’’
    3.(1)因為蔣筑英和羅健夫是跟小弟一樣為國無私奉獻的人,作者對他們的去世也同樣感到痛惜,同時,作者在這里哭的是整一代人,蔣、羅二人就起了過渡的作用,作者從小弟這里,通過他們二人,哭了整整的一代人。
    (2)排比、比喻。(3)直接抒情。
    4.(1)沒有人愿聽姚納訴說苦惱,只好對馬說; (2)反映了****統(tǒng)治下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3)用母馬死了小崽兒來類比自己死了兒子; (4)沒有人聽姚納的訴說,而馬卻靜靜地聽著??梢姟叭伺c人’’的關系還不如“人與馬”聯(lián)系,突現主題思想。
    詩詞賞析(1 0分)
    5.全片由一個“愁”字統(tǒng)領。詞的上片主要寫獨處的愁苦?!氨§F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湟魄橛诰?、移情于物,渲染出濃烈的愁苦氣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更何況“佳節(jié)又重陽’’,一個“又”字,說明詞人不止一次一個人獨處重陽了。詞人化用王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句,借愁句更添愁思,怎不叫人分外傷心!獨自一個人睡,卻久久不能成眠,身涼心更涼。
    下片寫思夫的深切?!皷|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原應與丈夫把酒賞菊,共享花香,無奈“借酒消愁愁更愁”,勾起對丈夫更為強烈的思念?!澳啦幌辏熅砦黠L,人比黃花瘦,“愁”字被進一步深化。凄涼的西風吹處,卷簾飛起,簾內的思婦久久凝望著黃花沉思默想…黃花、佳人,原應互相比美,然心在丈夫身上的佳人,卻因思夫之愁更比黃花瘦。怎一個“愁”字了得!詞人善于用典,善于用喻,善于寄情于景于物?!凹压?jié)又重陽”化用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使愁緒更長,“東籬把酒黃昏后’’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詩句。黃花(菊花)開在秋季,花辯成絲狀,給人清瘦之感,詞人將自己比作西風中的黃花,作者在處境上、形貌上都極為切合。此外,詞人還將自己的愁緒寄托薄霧、濃云、瑞腦、玉枕紗程暗香等,使文,中雖僅一個“愁’’字,卻“愁’’遍全篇。
    這首詞用語通俗清新,抒情曲折幽深,形象鮮明生動,能讓人看出婉約詞派的基本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