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jié) 生物的特征
基礎練習
1.D 2.B 3.C 4.A 5.B 6.D 7.A 8.B 9.B 10.B
能力提高
11.C 12.C 13.(1)生長與發(fā)育現象。 (2)生殖現象。 (3)遺傳現象。 (4)變異現象。 (5)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14.(1)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2)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3)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 15.生物有:老樹、昏鴉、瘦馬、人; 非生物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夕陽、天涯。
拓展練習
16.是生物。證據是能夠吸收人們排除的二氧化碳,利用陽光,使自身產生大量營養(yǎng)物質并且排出氧氣,凈化太空飛船中的空氣。它還能利用一分為二的方式進行繁殖,一晝夜產生 2~3代。
第二節(jié) 調查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
基礎練習
1.A 2.A 3.B 4.B 5.C 6.D 7.A 8.B 9.A 10.A
能力提高
11.D 12.C 13.A—b, B—c, C—a
14.(1)植物:銀杏樹、海帶、白菜; 動物:鯽魚、奶牛、螞蟻; 其他生物:木耳、大腸桿菌。 (2)水生生物:海帶、鯽魚; 陸生生物:銀杏樹、木耳、奶牛、螞蟻、白菜、大腸桿菌。 15.答案提示:近視率=近視人數÷班級人數×100%
拓展練習
16.(1)調查目的:調查清楚寵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及如何防止寵物向人類傳播疾病。
(2)調查方式:采用訪談法、查閱資料等。
(3)調查對象:飼養(yǎng)的寵物。
(4)調查范圍:所有的寵物。
(5)調查方案:①制訂調查計劃;
③設計合理的調查路線;
⑤歸類、整理分析。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節(jié) 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基礎練習
1.D 2.A 3.B 4.A 5.C 6.A 7.D 8.A 9.D 10.C
能力提高
11.A 12.D 13.(1) — D, (2)— B, (3)— A, (4)— C
14.開放性試題,回答正確即可。要點:人類對野生動物濫捕濫殺,造成某些動物種類和數量減少,最終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
15.作出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合理即可)
設計方案:(2)明亮 陰暗 實驗結論:光 陰暗 光照
拓展練習
16.(1)B 因為B耳小、短,熱量不易散失。 (2)生存環(huán)境
(3)減少甚至滅絕。 (4)植樹造林,減少廢氣排放(開發(fā)綠色能源等)。
第二節(jié) 生物與環(huán)境組成生態(tài)系統
基礎練習
1.D 2.C 3.B 4.D 5.D 6.B 7.B 8.D 9.C 10.C
能力提高
11.C 12.B 13.(1)分解者 (2)太陽能(或太陽、陽光) (3)不正確。因為生產者的主要特點是能夠制造有機物,而人不能。
14.(1)濕潤 (2)土壤濕度(或濕潤土與干土)。 (3)光、空氣、溫度(任答兩個即可,或答其他兩個合理答案亦可)。 (4)分解
15.(1)5 草→鼠→蛇→鷹。 (2)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3)草 鷹 (4)在短期內增加。
拓展練習:
16.(1)浮游藻類是生產者;浮游動物、魚、蝦、貝、鯨等動物是消費者;細菌是分解者。
(2)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海水的溶解氧;藻類還會產生一些毒素,動物攝食這些藻類后,
其毒素會積聚在動物體內。這些都會危及動物生存。
(3)藻類毒素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富集),體型越大的魚類,越位于食物鏈的后端,
積聚的毒素濃度越高(或在同種魚類中,魚體越大,生活時間越長,攝食量越大,積
聚的毒素濃度越高)。
第三節(jié) 生物圈是的生態(tài)系統
基礎練習
1.C 2.A 3.B 4.D 5.D 6.A 7.D 8.D 9.A 10.D
能力提高
11.生物圈 12.森林 濕地 13.(1)—③, (2)—①, (3)—②, (4)—⑥,
(5)—④, (6)—⑤
拓展練習
14.(1)亂砍伐樹木,森林大面積消失; (2)過度放牧,草原沙漠化; (3)河流、湖泊污染,出現“赤潮”等。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jié) 生物的特征
基礎練習
1.D 2.B 3.C 4.A 5.B 6.D 7.A 8.B 9.B 10.B
能力提高
11.C 12.C 13.(1)生長與發(fā)育現象。 (2)生殖現象。 (3)遺傳現象。 (4)變異現象。 (5)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14.(1)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2)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3)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 15.生物有:老樹、昏鴉、瘦馬、人; 非生物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夕陽、天涯。
拓展練習
16.是生物。證據是能夠吸收人們排除的二氧化碳,利用陽光,使自身產生大量營養(yǎng)物質并且排出氧氣,凈化太空飛船中的空氣。它還能利用一分為二的方式進行繁殖,一晝夜產生 2~3代。
第二節(jié) 調查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
基礎練習
1.A 2.A 3.B 4.B 5.C 6.D 7.A 8.B 9.A 10.A
能力提高
11.D 12.C 13.A—b, B—c, C—a
14.(1)植物:銀杏樹、海帶、白菜; 動物:鯽魚、奶牛、螞蟻; 其他生物:木耳、大腸桿菌。 (2)水生生物:海帶、鯽魚; 陸生生物:銀杏樹、木耳、奶牛、螞蟻、白菜、大腸桿菌。 15.答案提示:近視率=近視人數÷班級人數×100%
拓展練習
16.(1)調查目的:調查清楚寵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及如何防止寵物向人類傳播疾病。
(2)調查方式:采用訪談法、查閱資料等。
(3)調查對象:飼養(yǎng)的寵物。
(4)調查范圍:所有的寵物。
(5)調查方案:①制訂調查計劃;
③設計合理的調查路線;
⑤歸類、整理分析。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節(jié) 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基礎練習
1.D 2.A 3.B 4.A 5.C 6.A 7.D 8.A 9.D 10.C
能力提高
11.A 12.D 13.(1) — D, (2)— B, (3)— A, (4)— C
14.開放性試題,回答正確即可。要點:人類對野生動物濫捕濫殺,造成某些動物種類和數量減少,最終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
15.作出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合理即可)
設計方案:(2)明亮 陰暗 實驗結論:光 陰暗 光照
拓展練習
16.(1)B 因為B耳小、短,熱量不易散失。 (2)生存環(huán)境
(3)減少甚至滅絕。 (4)植樹造林,減少廢氣排放(開發(fā)綠色能源等)。
第二節(jié) 生物與環(huán)境組成生態(tài)系統
基礎練習
1.D 2.C 3.B 4.D 5.D 6.B 7.B 8.D 9.C 10.C
能力提高
11.C 12.B 13.(1)分解者 (2)太陽能(或太陽、陽光) (3)不正確。因為生產者的主要特點是能夠制造有機物,而人不能。
14.(1)濕潤 (2)土壤濕度(或濕潤土與干土)。 (3)光、空氣、溫度(任答兩個即可,或答其他兩個合理答案亦可)。 (4)分解
15.(1)5 草→鼠→蛇→鷹。 (2)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3)草 鷹 (4)在短期內增加。
拓展練習:
16.(1)浮游藻類是生產者;浮游動物、魚、蝦、貝、鯨等動物是消費者;細菌是分解者。
(2)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海水的溶解氧;藻類還會產生一些毒素,動物攝食這些藻類后,
其毒素會積聚在動物體內。這些都會危及動物生存。
(3)藻類毒素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富集),體型越大的魚類,越位于食物鏈的后端,
積聚的毒素濃度越高(或在同種魚類中,魚體越大,生活時間越長,攝食量越大,積
聚的毒素濃度越高)。
第三節(jié) 生物圈是的生態(tài)系統
基礎練習
1.C 2.A 3.B 4.D 5.D 6.A 7.D 8.D 9.A 10.D
能力提高
11.生物圈 12.森林 濕地 13.(1)—③, (2)—①, (3)—②, (4)—⑥,
(5)—④, (6)—⑤
拓展練習
14.(1)亂砍伐樹木,森林大面積消失; (2)過度放牧,草原沙漠化; (3)河流、湖泊污染,出現“赤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