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天叫地āi tiān jiào dì
成語解釋: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極。
例 句:平兒豐兒等哭的哀天叫地,賈政心中也著了忙。(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
安身之地ān shēn zhī dì
成語解釋: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為建業(yè)的根基。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jī)會,取得荊州為安身之地。”
拔地?fù)u山bá dì yáo shān
成語解釋:翻動大地,搖撼山岳。形容聲勢極大。
成語出處:《英烈傳》第四十九回:“烏龍鎮(zhèn)上駐不赤龍舟,攪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fù)u山?!?BR> 拔地倚天bá dì yǐ tiān
成語解釋:拔:突出,聳出。倚:倚傍,貼近。從地面突兀而起,貼近天際。比喻高大突出,氣勢雄偉。
成語出處:唐·孫樵《與王霖秀才書》:“譬玉川子《月蝕詩》、楊司城《華山賦》、韓吏部《進(jìn)學(xué)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例 句:那懸崖之上,一株株蒼松翠柏拔地倚天,傲然屹立。
拔了蘿卜地皮寬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
成語解釋:比喻為了行事方便而把礙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為了擴(kuò)展地盤而排擠別人。
例 句:拔了蘿卜地皮寬,交他去了,省得他在這里跑兔子一般。(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一回)
哀感天地āi gǎn tiān dì
成語解釋:形容極其哀痛,使天地都為之感動。
成語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一:“王聞失聲號慟,哀感天地?!?BR>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成語解釋:赤:空。形容天災(zāi)或戰(zhàn)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成語出處:《韓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千里?!?BR> 例 句:說者謂當(dāng)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蕩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三)
別有天地bié yǒu tiān dì
成語解釋: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風(fēng)景或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成語出處:唐·李白詩《山中問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BR> 例 句:出了山洞口,只見小橋流水,竹籬茅舍,真是別有天地。
冰天雪地bīng tiān xuě dì
成語解釋:形容冰雪漫天蓋地。
成語出處:清·蔣士銓《雞毛房》:“冰天雪地風(fēng)如虎,*而泣者無棲所。”
例 句:你就在這兒吧,冰天雪地的上哪兒去?(老舍《駱駝祥子》十二)
翻天覆地fān tiān fù dì
成語解釋:覆:翻過來。形容變化巨大而徹底。也指鬧得很兇。
成語出處:唐·劉商《胡茄十八拍》詩:“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BR> 例 句:*翻天覆地的變動就快要臨頭了。(沙汀《獸道》)
不留余地bù liú yú dì
成語解釋:不留一點(diǎn)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語、行動沒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成語出處: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此狐眼光如鏡,然詞鋒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BR>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成語解釋: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成語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錫(賜)之不毛之地.”
例 句: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鄉(xiāng);丞相秉鈞衡之重任,而自遠(yuǎn)征,非所宜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不牧之地bù mù zhī dì
成語解釋:不能牧養(yǎng)牛馬的地。指荒地。
成語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BR> 設(shè)身處地shè shēn chǔ dì
成語解釋:設(shè):設(shè)想。設(shè)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
成語出處:《禮記·中庸》:“體群臣也?!敝祆渥ⅲ骸绑w,謂設(shè)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
例 句:若非夢往神游,何謂設(shè)身處地?(清·李漁《閑情偶寄》卷三《語求肖似》)
尺寸之地chǐ cùn zhī dì
成語解釋:尺寸:形容數(shù)量少。面積狹小的封地。
成語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而齊尺寸之地?zé)o得,豈不欲得地哉?形勢不能有也?!?BR> 天羅地網(wǎng)tiān luó dì wǎng
成語解釋:天羅:張?jiān)诳罩胁而B的網(wǎng)。天空地面,遍張羅網(wǎng)。指上下四方設(shè)置的包圍圈。比喻對敵人、逃犯等的嚴(yán)密包圍。
成語出處:《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離陰府恓惶難,又值天羅地風(fēng)災(zāi)?!痹o名氏《鎖魔鏡》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羅地網(wǎng)者,休要走了兩洞妖魔?!?BR> 例 句:形成一個(gè)使法西斯孫悟空無處逃跑的天羅地網(wǎng),那就是敵人死亡之時(shí)了。(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
出人頭地chū rén tóu dì
成語解釋:指高人一等。
成語出處: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老夫當(dāng)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例 句:孫俊英見人家看得起,能出人頭地,一呼百應(yīng),好不威風(fēng)自在。(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愴地呼天chuàng dì hū tiān
成語解釋:愴:悲傷,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極其悲痛絕望的神態(tài)。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又延兩日,夫妻相繼而亡,二子嗆地呼天,號啕痛哭?!?BR> 一敗涂地yī bài tú dì
成語解釋:形容失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語出處:《史記·高祖本紀(jì)》:“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壹敗涂地?!?BR> 刁天決地diāo tiān jué dì
成語解釋:形容大吵大鬧。
例 句:言不諳典,話不投機(jī)??床坏脝趟鶠?,歹見識,刁天決地。(《元曲選·誤入桃園》)
頂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成語解釋:頭頂云天,腳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慨豪邁。
成語出處: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安吉州道場無庵法全禪師》:“汝等諸人,個(gè)個(gè)頂天立地……更來這里覓個(gè)甚么?”元·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我韓厥是一個(gè)頂天立地的男兒。”
例 句:先生是楚國的棟梁,是頂天立地的柱石。(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補(bǔ)天柱地bǔ tiān zhù dì
成語解釋:修補(bǔ)天,支撐地。比喻偉大的功勛。
盆朝天,碗朝地pén cháo tiān,wǎn cháo dì
成語解釋:形容家庭中雜亂無條理。
伏地圣人fú dì shèng rén
成語解釋: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識就逞能的人。
強(qiáng)龍不壓地頭蛇qiáng lóng bù yā dì tóu shé
成語解釋: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難對付盤踞當(dāng)?shù)氐膼簞萘Α?BR> 地崩山摧dì bēng shān cuī
成語解釋:土地崩裂,山嶺倒塌。多形容巨大變故。
成語出處:唐·李白《蜀道難》:“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BR> 山崩地裂shān bēng dì liè
成語解釋:山岳倒塌,大地裂開。形容響聲巨大或變化劇烈。
成語出處:《漢書·元帝紀(jì)》:“山崩地裂,水泉涌出?!?BR> 例 句:這正是山崩地裂有人見,捉生替死卻難逢?。鳌浅卸鳌段饔斡洝返谑兀?BR> 地丑德齊dì chǒu dé qí
成語解釋: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成語出處:《孟子·公孫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BR> 必爭之地bì zhēng zhī dì
成語解釋:敵對雙方非爭奪不可的戰(zhàn)略要地。
成語出處:《周書·王悅傳》:“白馬要沖,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BR> 黑天摸地hēi tiān mō dì
成語解釋: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見。
例 句:那王小二聽言,一轂轆爬起來,黑天摸地,又是著忙的人,撈著褲子當(dāng)衫子,左穿也穿不上,右套也套不上。(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四
花天酒地huā tiān jiǔ dì
成語解釋:形容荒*腐化、吃喝嫖賭的生活。
成語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七回:“到京之后,又復(fù)花天酒地,任意招搖?!?BR> 例 句:誰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著的,倒大多數(shù)是醉生夢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就是膽小怕事,買進(jìn)賣出的商人。(清·曾樸《孽?;ā返诙?BR> 天高地厚tiān gāo dì hòu
成語解釋:原形容天地的廣大,后形容恩德極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艱巨、嚴(yán)重,關(guān)系的重大。
成語出處:《詩經(jīng)·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脊?!薄盾髯印駥W(xué)》:“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例 句:門生受恩師三番知遇,今日小小效勞,止可少答科舉而已,天高地厚,未酬萬一。(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八)
地久天長dì jiǔ tiān cháng
成語解釋:時(shí)間長,日子久。
地曠人稀dì kuàng rén xī
成語解釋:地方大,人煙少。
成語出處:《漢書·地理志下》:“習(xí)俗頗殊,地廣民稀?!?BR> 例 句:離此十五里之地,叫做介山,地曠人稀,都是綠林中好漢出沒之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際地蟠天jì dì pán tiān
成語解釋:形容遍及天地間。
成語出處:《莊子·刻意》:“上際于天,下蟠于地。”
地利人和dì lì rén hé
成語解釋:地利:地理的優(yōu)勢;人和:得人心。表示優(yōu)越的地理?xiàng)l件和群眾基礎(chǔ)。
成語出處:《孟子·公孫丑下》:“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R> 例 句:雖然犯了錯(cuò)誤,紅軍已卷土重來此地利人和之邊界,前途希望還是不惡。(毛澤東《井崗山的斗爭》)
錦天繡地jǐn tiān xiù dì
成語解釋:形容房屋或其他環(huán)境布置得十分美觀華麗。
成語出處:宋·范成大《清明日試新火作牡丹會》:“那得青煙穿御柳,且將銀燭照京花……錦天繡地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BR> 例 句:燈如晝,人如蟻,總為賞元宵,妝點(diǎn)出錦天繡地。(明·李翠微《正宮山樵燈犯·元宵艷曲》)
地上天官dì shàng tiān guān
成語解釋:比喻社會生活繁華安樂。
春回大地chūn huí dà dì
成語解釋: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嚴(yán)寒已過,溫暖和生機(jī)又來到人間。
成語出處: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歲杪雨雪連日悶題二首》:“樹頭雪過梅猶在,地上春回柳未知?!?BR> 地獄變相dì yù biàn xiàng
成語解釋:舊時(shí)比喻社會的黑暗殘酷。
成語出處:宋·黃休復(fù)《益州名畫錄》:“吳道子畫地獄變相,都人咸觀,懼罪修善?!?BR> 地主之誼dì zhǔ zhī yì
成語解釋:地主:當(dāng)?shù)氐闹魅耍徽x:義務(wù)。住在本地的人對外地客人的招待義務(wù)。
成語出處:《左傳·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謂子財(cái)曰:‘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
例 句: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如何便要去?(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遮天蓋地zhē tiān gài dì
成語解釋:形容數(shù)量多,占的面積大。
例 句:洪水霎時(shí)遮天蓋地而來,沖倒了樹木和房屋。
釣游之地diào yóu zhī dì
成語解釋: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鄉(xiāng)。
成語出處:唐·韓愈《送楊少尹序》:“今之歸,指其樹曰:‘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時(shí)所釣游也。’”
例 句:兒時(shí)的釣游之地,當(dāng)然很使人懷念的。(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
寸地尺天cùn dì chǐ tiān
成語解釋:指一小塊土地和天空。
成語出處:唐·杜甫《洗兵馬》:“寸地盡天皆入貢,奇祥異端爭來送。”
寸土尺地cùn tǔ chǐ dì
成語解釋: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極少的土地。
例 句:我們是不能把寸土尺地輕易地送給敵人的。(郭沫若《羽書集·抗戰(zhàn)與覺悟》)
方寸之地fāng cùn zhī dì
成語解釋:指心。
成語出處:《列子·仲尼篇》:“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BR> 例 句:尋省遭罹,萬重不幸。方寸之地,自不能言;求人見諒,豈復(fù)容易?(唐·劉禹錫《上杜司徙啟》)
盤古開天地pán gǔ kāi tiān dì
成語解釋:指人類開始有了歷史。
福地洞天fú dì dòng tiān
成語解釋: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后多比喻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地方。
成語出處: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記》:“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稱?!?BR> 例 句:一到南邊,果然山明川麗,如登福地洞天。(清·曾樸《孽?;ā返谄呋兀?BR> 戴天履地dài tiān lǚ dì
成語解釋:戴:頂著天;履:踏,踩著。頭頂著天,腳踩著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間。比喻恩德深廣,如天高地厚?!竞刈值某烧Z有哪些】含地字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出處:《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shí)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fēng)?!?BR> 鋪天蓋地pū tiān gài dì
成語解釋:一下子到處都是。形容來勢很猛。
例 句:洪水霎時(shí)鋪天蓋地而來,沖倒了樹木和房屋。
欺天誑地qī tiān kuāng dì
成語解釋:欺騙天地神明。形容極其欺詐之能事。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這等窮兒乍富,瞞心昧己,欺天誑地,只要損別人,安自己?!?BR> 改天換地gǎi tiān huàn dì
成語解釋:徹底改變原來的面貌。指改造社會,改造自然。
肝腦涂地gān nǎo tú dì
成語解釋: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
成語出處:《史記·劉敬書孫通列傳》:“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BR> 例 句:今得相隨,大稱平生,雖肝腦涂地,無恨矣。(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
感天動地gǎn tiān dòng dì
成語解釋:使蒼天和大地為之感動。形容誠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無情天地受感動。形容冤屈極大。
成語出處:《列子·黃帝篇》:“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動天地,感鬼神,橫六合,而無逆者,豈但履危險(xiǎn),入水火而已哉?”
膏腴之地gāo yú zhī dì
成語解釋: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饒的地區(qū)。
成語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東割膏腴之地,以為桂林、象郡?!?BR> 例 句:江南水鄉(xiāng)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如今變得更加繁榮富足。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成語解釋: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成語出處:《韓非子·解老》:“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
割地求和gē dì qiú hé
成語解釋:割讓土地,求得和平。
成語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例 句:打了勝仗,反而割地求和,……就是外國人也覺得詫異。(李劼人《暴風(fēng)雨前》第三部分)
地大物博dì dà wù bó
成語解釋:博:豐富。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
例 句: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
刮地皮guā dì pí
成語解釋:比喻貪官污吏千方百計(jì)地搜刮人民的財(cái)產(chǎn)。
成語出處:《新唐書·程日華傳》:“馬瘠士饑死,刺史不棄毫發(fā)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BR> 四戰(zhàn)之地sì zhàn zhī dì
成語解釋:指四面平坦,無險(xiǎn)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
成語出處:《史記·樂毅列傳》:“趙,四戰(zhàn)之地也,其民習(xí)兵,伐之不可?!薄逗鬂h書·荀彧傳》:“穎川,四戰(zhàn)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沖?!?BR> 地動山搖dì dòng shēn yáo
成語解釋:地震發(fā)生時(shí)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斗爭激烈。
成語出處: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奏議集·一二·論修河第一狀》:“臣恐地動山搖,從此災(zāi)禍自此而始?!?BR> 呼天搶地hū tiān qiāng dì
成語解釋:搶地:觸地。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
成語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搶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BR> 例 句:老板奶奶見媳婦已死,呼天搶地,哭個(gè)不了。(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四回)
地廣人稀dì guǎng rén xī
成語解釋:地方大,人煙少。
成語出處:《漢書·地理志下》:“習(xí)俗頗殊,地廣民稀。”
例 句:奈緣地廣人稀,首尾不能救應(yīng)。(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三回)
畫地而趨huà dì ér qū
成語解釋:趨:疾走。只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行動。比喻不知變通。
成語出處:《莊子·人世間》:“殆乎!殆乎!畫地而趨?!?BR> 地角天涯dì jiǎo tiān yá
成語解釋:比喻偏遠(yuǎn)的地方或相隔很遠(yuǎn)。
成語出處: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shí)與嶺南酋豪書》:“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面無由,但似情企?!?BR> 畫地為牢huà dì wéi láo
成語解釋:在地上畫一個(gè)圈當(dāng)做監(jiān)獄。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活動。
成語出處:漢·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jì)于鮮也?!?BR> 例 句:這一封號,雖是幾根柳森片門戶,一張紅紙的封條,法令所在,也同畫地為牢,再沒人敢任意行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天寒地凍tiān hán dì dòng
成語解釋:形容天氣極為寒冷。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凍,軍馬難以久住,權(quán)且回山?!?BR> 天昏地暗tiān hūn dì àn
成語解釋:昏:天黑。天地昏黑無光。形容刮大風(fēng)時(shí)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敗,社會黑暗。
成語出處:唐·韓愈《龍移》詩:“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BR> 例 句:只見狂風(fēng)四起,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回)
極天際地jí tiān jì dì
成語解釋:形容十分高大。
成語出處:《禮記·樂記》:“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
例 句:司馬氏功德彌隆,極天際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紹魏統(tǒng)。(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
寂天寞地jì tiān mò dì
成語解釋:比喻人沒有能力或沒有什么作為。
成語出處:明·徐愛《傳習(xí)錄》下:“未扣時(shí),原是驚天動地;既扣時(shí),也只是寂天寞地?!?BR> 地老天荒dì lǎo tiān huāng
成語解釋:指經(jīng)歷的時(shí)間極久。
成語出處:唐·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BR> 例 句:然而??菔癄€,此恨難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鳌挠印都魺粜略挕ぞG衣人傳》)
江河行地jiāng hé xíng dì
成語解釋:象江河在陸地上奔流一樣。比喻確切不可改變。
天搖地動tiān yáo dì dòng
成語解釋:形容威力或聲勢極大。
成語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三回:“這場大戰(zhàn),真?zhèn)€是天搖地動,日色無光?!?BR> 例 句:剛一迷糊眼兒,半天空里咕隆隆地一聲響,從西半天響到東半天,震得天搖地動。(梁斌《播火記》二四)
腳踏實(shí)地jiǎo tà shí dì
成語解釋:比喻做事踏實(shí),認(rèn)真。
成語出處:宋·邵伯溫《邵氏聞見前錄》卷十八:“公嘗問康節(jié)曰:‘某何如人?’曰:‘君實(shí)腳踏實(shí)地人也。’”
例 句:他們漸漸丟了那空架子,腳踏實(shí)地向前走去。(朱自清《論書生的酸氣》)
無地自容wú dì zì róng
成語解釋: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夙宵戰(zhàn)怖,無地自厝?!?BR> 例 句:大娘搜捉以出。女乃指福唾罵,福漸汗無地自容。(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仇大娘》)
驚天動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成語解釋:形容某個(gè)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成語出處: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例 句: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覺轟轟烈烈,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來,功垂竹帛,世享榮華。(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一回)
掀天揭地xiān tiān jiē dì
成語解釋:可以撼動天地。形容聲勢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徹底的變化。
經(jīng)天緯地jīng tiān wěi dì
成語解釋:規(guī)劃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做非常偉大的事業(yè)。
成語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經(jīng)緯天地曰文?!薄秶Z·周語》:“天六地五,數(shù)之常也。經(jīng)之以天,緯之以地?!?BR> 例 句:想先生意中,必以為這一篇經(jīng)天緯地的妙文,定能使《新青年》諸記者拜服得五體投地。(劉半農(nóng)《奉答王敬軒先生》)
顏面掃地yán miàn sǎo dì
成語解釋:比喻面子喪失干凈。
九天九地jiǔ tiān jiǔ dì
成語解釋:原指天上的高層和地的深處。后比喻兩者相差極遠(yuǎn)。
成語出處:《孫子·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乎九天之上?!?BR> 就地取材jiù dì qǔ cái
成語解釋: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發(fā)揮本單位的潛力。
例 句:噫,豈其娶妻必齊之姜,就地取材,但不失立言之大意而已矣。(清·李漁《笠翁偶集·三·手足》)
就地正法jiù dì zhèng fǎ
成語解釋:在犯罪的當(dāng)?shù)貓?zhí)行死刑。
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
成語解釋:因:依據(jù);制:制定;宜:適當(dāng)?shù)拇胧?。根?jù)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成語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夫筑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dāng)?shù)以威鄰國者乎?”
月地云階yuè dì yún jiē
成語解釋: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成語出處:唐·牛僧儒《周秦行紀(jì)》詩:“香風(fēng)引到大羅天,月地云階拜洞仙?!?BR> 此地?zé)o銀三百兩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成語解釋: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jié)果反而暴露。
成語出處: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zé)o銀三百兩”。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指天畫地zhǐ tiān huà dì
成語解釋:形容說話沒有顧忌,目中無人。
成語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招聚天下豪杰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不仰視天而俯畫地,辟倪兩宮間,幸天下有變,而欲有大功?!薄逗鬂h書·侯霸傳》:“歆指天畫地,言甚剛切,坐免,歸田里?!?BR> 例 句:唐先生方站在臺上,興高采烈,指天畫地的在那里開始他的雄辯。(清·曾樸《孽?;ā返谌幕兀?BR> 哭天喊地kū tiān hǎn dì
成語解釋:提高嗓門又哭又叫。
置之死地而后快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成語解釋: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腸狠毒。
立地成佛lì dì chéng fó
成語解釋:佛家語,禪宗認(rèn)為人皆有佛性,棄惡從善,即可成佛。此為勸善之語。
成語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昭覺勤禪師法嗣》:“廣額正是個(gè)殺人不眨眼底漢。飏下屠刀,立地成佛?!?BR> 例 句:既然“立地成佛”有了保證,屠刀便不妨隨時(shí)拿起,隨時(shí)放下,隨時(shí)放下,隨時(shí)拿起。(聞一多《畫展》)
坐地分贓zuò dì fēn zāng
成語解釋:原指盜賊就地瓜分偷盜來的贓物。現(xiàn)多指匪首窩主自己不動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盜來的財(cái)物。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六:“還有獨(dú)自無力,四五個(gè)合做伙計(jì),一人出名做官,其余坐地分贓。”
例 句:附近一帶防軍,望風(fēng)生懼,沒人敢與接仗,甚且與他勾通,轉(zhuǎn)好坐地分贓。(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五回)
立于不敗之地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成語解釋:立于:處在。使自己處在不會失敗的地位。
成語出處:《孫子·軍形》:“故善戰(zhàn)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dāng)∫病!?BR> 例 句:毛主席的正確的路線,和高度發(fā)展了的馬克思主義的軍事藝術(shù),是使我軍立于不敗之地的保證。(劉伯承《回憶長征》)
立錐之地lì zhuī zhī dì
成語解釋:插錐尖的一點(diǎn)地方。形容極小的一塊地方。也指極小的安身之處。
成語出處:《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史記·留侯世家》:“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
例 句:天地如此之大,難道竟連一個(gè)十八歲的女孩子的立錐之地都沒有?(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
立足之地lì zú zhī dì
成語解釋:站腳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處所。
掠地攻城lüè dì gōng chéng
成語解釋:奪取地盤,攻戰(zhàn)城池。形容向敵方進(jìn)攻。
成語出處:明·無名氏《精忠記·應(yīng)詔》:“勤王報(bào)國應(yīng)無憚,掠地攻城也畏難。”
幕天席地mù tiān xí dì
成語解釋:把天作幕,把地當(dāng)席。原形容心胸開闊?,F(xiàn)形容在野外作業(yè)的艱苦生活。
成語出處:晉·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BR> 例 句:睡時(shí)節(jié)幕天席地,黑嘍嘍鼻息如雷。(元·馬致遠(yuǎn)《陳摶高臥》第三折)
大地回春dà dì huí chūn
成語解釋:指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現(xiàn)一片生機(jī)景象。有時(shí)亦用比喻形勢好轉(zhuǎn)。
例 句:陰歷正月初三日立春,當(dāng)時(shí)有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之義,故諏吉于初四日。(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二回夾注)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成語解釋: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rèn)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成語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gè)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BR> 例 句:從來說:“孽海茫茫,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保ㄇ濉の目怠秲号⑿蹅鳌返诙换兀?BR> 貧無立錐之地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
成語解釋:窮得連可以插下錐子那樣小的地方都沒有。形容窮困之極。
成語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四:“十子者,不能親也,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則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薄稘h書·食貨志》:“富者田連仟佰,貧者亡(無)立錐之地?!?BR> 平地風(fēng)波píng dì fēng bō
成語解釋:平地上起風(fēng)浪。比喻突然發(fā)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成語出處:唐·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例 句:紂王見賈氏墜樓而死,好懊惱,平地風(fēng)波,悔之不及。(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回)
平地樓臺píng dì lóu tái
成語解釋:比喻原來沒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來的事業(yè)。
平地起孤丁píng dì qǐ gū dīng
成語解釋:比喻無事生非。
平地一聲雷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
成語解釋:比喻突然發(fā)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成語出處:五代·前蜀·韋莊《喜遷鶯》:“鳳銜金榜出門來,平地一聲雷?!?BR> 例 句:雖然是運(yùn)不齊,他可也志不灰。只等待桃花浪暖蟄龍飛,平地一聲雷。(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
俯拾地芥fǔ shí dì jiè
成語解釋:象低頭拾一根小草那樣。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成語出處:《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jīng)術(shù),經(jīng)術(shù)茍明,其取青紫,猶俯拾地芥耳?!?BR> 彈丸之地dàn wán zhī dì
成語解釋:彈丸:彈弓所用的鐵丸或泥丸。彈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狹小。
成語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年復(fù)攻王,王得無割其內(nèi)而媾乎?”
例 句:西歧城不過彈丸之地,姜子牙不過淺行之夫。(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四回)
覆地翻天fù dì fān tiān
成語解釋:指發(fā)生極大的事。也比喻亡國。
成語出處:唐·劉商《胡茄十八拍》詩:“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BR> 例 句:你道他兩個(gè)覆地翻天,射影吹沙,舞爪張牙,那恢恢天網(wǎng),終久還他帶鎖披枷。(明·楊珽《龍膏記·脫難》)
人地生疏rén dì shēng shū
成語解釋: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對當(dāng)?shù)氐娜耸潞偷乩矶疾皇煜ぁ?BR> 例 句:《自由談》的編輯新?lián)Q了黎烈文先生了,但他才從法國回來,人地生疏,怕一時(shí)搞不起稿子,要我去投幾回稿。(魯迅《偽自由書·前記》)
人間地獄rén jiān dì yù
成語解釋:人世間的活地獄。比喻黑暗的社會。
例 句:許多煙鬼橫在地上,象蛆蟲似地在那里蠕動,吞云吐霧,活象人間地獄。(葉元《林則徐》)
人杰地靈rén jié dì líng
成語解釋:杰:杰出;靈: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qū)。
成語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BR> 例 句:實(shí)在襄陽的人杰地靈,恐怕比它的山水形勝更值得人贊美。(聞一多《孟浩然》)
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成語解釋:太陽和月亮每天經(jīng)過天空,江河永遠(yuǎn)流經(jīng)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偉大。
成語出處:《后漢書·桓譚馮衍傳》:“其事昭昭,日月經(jīng)天,江海帶地,不足以比?!?BR> 例 句:譬之六經(jīng),猶蒼蠅聲耳,豈得為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哉。(清·鄭燮《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
如拾地芥rú shí dì jiè
成語解釋:象從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職、名位)。
成語出處:南朝梁任彥升《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輜青紫,如拾地芥,而惰游廢業(yè),十室而九?!?BR> 掃地出門sǎo dì chū mén
成語解釋:比喻將壞東西徹底清除出去。也沒收全部財(cái)產(chǎn),趕出家門。
例 句:這次掃地出門的政策很明確,除了個(gè)別實(shí)在開明、對抗戰(zhàn)有功的地主分子外,其他一律不放過。(馮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掃地以盡sǎo dì yǐ jìn
成語解釋:比喻破壞得徹底。也比喻面子、威風(fēng)丟失干凈。
成語出處:《漢書·魏豹田儋韓信傳贊》:“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
例 句:把幾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權(quán),打得個(gè)落花流水。地主的體面威風(fēng),掃地以盡。(毛澤東《湖南農(nóng)*動考察報(bào)告》)
地坼天崩dì chè tiān bēng
成語解釋:坼:開裂;崩:倒塌。地裂開,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變故。
成語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后漢書·翟酺傳》:“自去年以來,災(zāi)遣頻數(shù),地坼天崩,高岸為谷?!?BR> 山搖地動shān yáo dì dòng
成語解釋:山和地都在動搖。形容聲勢或力量的巨大。
割地稱臣gē dì chēng chén
成語解釋:割讓土地,臣服于對方。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游酆都胡母迪吟詩》:“若放我南歸,愿為金邦細(xì)作,饒幸一朝得志,必當(dāng)主持和議,使南朝割地稱臣?!?BR> 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
成語解釋: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成語出處:宋·釋悟明《聯(lián)燈會要》卷二十八:“進(jìn)前則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
例 句:大家的心境都已經(jīng)達(dá)到絕望的程度了,真?zhèn)€是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對著那浩浩的贛江,竟想喊出兩聲蹩腳的秦腔了。(郭沫若《南昌之一夜》)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
成語解釋:頭頂上沒有一片瓦,肢底下沒有插針的地方。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diǎn)。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xué)人向什么處立?”
例 句:貧農(nóng)們不怕失掉什么。他們中間有很多人,確實(shí)是“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他們有什么不進(jìn)農(nóng)會?(毛澤東《湖南農(nóng)*動考察報(bào)告》)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
成語解釋: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diǎn)。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xué)人向什么處立?”
攻城略地gōng chéng lüè dì
成語解釋:略:掠奪。攻打城市,掠奪土地。
成語出處:《淮南子·兵略訓(xùn)》:“攻城略地,莫不降下?!?BR> 例 句:英法聯(lián)軍侵華的那幾年,法國海軍附帶在越南攻城略地。(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斯文掃地sī wén sǎo dì
成語解釋: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yù)、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成語出處:《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類鈔·三十四》:“巡檢作巡撫,一步登天;監(jiān)生作監(jiān)臨,斯文掃地?!?BR> 例 句:完全應(yīng)當(dāng)罷課*!真是斯文掃地,~。(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三章)
死無葬身之地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成語解釋: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慘死或嚴(yán)厲的懲罰。
成語出處:明·王世貞《鳴鳳記·寫本》:“相公堅(jiān)執(zhí)如此,夫婦死無葬身之地矣!”
死心塌地sǐ xīn tā dì
成語解釋:原指死了心,不作別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決不改變。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gè)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shí)方才死心塌地?!?BR> 例 句:那呆子縱身跳起,口里絮絮叨叨的,挑著擔(dān)子,只得死心塌地,跟著前來。(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回)
汗顏無地hàn yán wú dì
成語解釋:汗顏:臉上出汗。形容極其羞愧,無地自容。
成語出處:唐·韓愈《朝歸》詩:“服章豈不好,不與德相對,顧影聽其聲,赪顏汁漸背?!?BR> 例 句:這在我們做中國人的說來雖覺汗顏無地,但卻是事實(shí)。(鄒韜奮《經(jīng)歷·新聞檢查》)
談天說地tán tiān shuō dì
成語解釋:指隨便談?wù)?,漫無邊際。
成語出處: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二折:“說地談天口若開,伏虎降龍志不改。”
例 句:錢青見那先生學(xué)問平常,故意談天說地,講古論今,驚得先生一字俱無。(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
天崩地坼tiān bēng dì chè
成語解釋:崩:倒塌;坼:裂開。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也形容巨大的聲響。
成語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BR> 例 句:只聽得海外一個(gè)大炮如天崩地坼的一連響了百余響。(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三回)
天崩地裂tiān bēng dì liè
成語解釋: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
成語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天差地遠(yuǎn)tiān chā dì yuǎn
成語解釋:比喻兩者相差極大。
成語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余小琴一想他是制臺的少爺,有財(cái)有勢,我的老人家雖說也是個(gè)監(jiān)司職分,然而比起來,已天差地遠(yuǎn)了?!?BR> 天長地久tiān cháng dì jiǔ
成語解釋:跟天和地存在的時(shí)間那樣長。形容時(shí)間悠久。也形容永遠(yuǎn)不變(多指愛情)。
成語出處:《老子》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shí)盡,此恨綿綿無絕期?!?BR> 天愁地慘tiān chóu dì cǎn
成語解釋: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慘。形容極其悲慘(多用作渲染氣氛)。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孔明奄然歸天?!?BR> 天地經(jīng)緯tiān dì jīng wěi
成語解釋:指天地間理所應(yīng)當(dāng)、無可非議的道理。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成語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jì)、天地之經(jīng)緯也?!?BR> 天翻地覆tiān fān dì fù
成語解釋:覆:翻過來。形容變化巨大。也形容鬧得很兇。
成語出處:唐·劉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例 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nóng)村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天覆地載tiān fù dì zǎi
成語解釋:覆:蓋;載:承受。象天覆蓋萬物,地承受一切一樣。比喻范圍極廣大。也比喻恩澤深厚。
成語出處:《禮記·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薄豆茏印ば男g(shù)下》:“是故圣人若天然,無私覆也;若地然,無私載也?!?BR> 例 句:將軍必須立下幾個(gè)大功,方能報(bào)陛下天覆地載之恩,也不負(fù)本督師一片厚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畫地刻木huà dì kè mù
成語解釋:比喻進(jìn)監(jiān)獄,受審訊。
成語出處:《梁書·王僧儒傳》:“蓋畫地刻木,昔人所惡。叢棘既累,于何可聞?”
天高地迥tiān gāo dì jiǒng
成語解釋:迥:遠(yuǎn)。形容極其高遠(yuǎn)。
成語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例 句: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天公地道tiān gōng dì dào
成語解釋: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例 句:如今人人的腦袋里頭既都有了一個(gè)社會平等,政治自由,是個(gè)天公地道的思想。(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三回)
天冠地屨tiān guān dì jù
成語解釋:比喻雙方相差極大。
成語出處:《史記·日者列傳》:“夫卜而有不審,不見奪糈;為人主計(jì)而不審,身無所處。此相去遠(yuǎn)矣,猶天冠地屨也?!?BR> 歡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
成語解釋:形容非常高興。
成語出處: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我現(xiàn)將著夫人誥欶,縣君名稱,怎生待歡天喜地,兩只手兒親付與他?!?BR> 例 句:剛才二奶奶從老太太屋里出來,不似往日歡天喜地的,叫了平兒,唧唧咕咕的不知說了些什么。(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
天荒地老tiān huāng dì lǎo
成語解釋:指經(jīng)歷的時(shí)間極久。
成語出處:唐·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BR> 昏天黑地hūn tiān hēi dì
成語解釋:形容天色昏暗。也比喻社會黑暗混亂。
成語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真乃是慌不擇路,趕了幾日旱路,又搭船走,昏天黑地,一直走到浙江烏鎮(zhèn)地方?!?BR> 例 句:加以象現(xiàn)在的昏天黑地,你若打開窗子說亮話,還是免不了做犧牲。(魯迅《兩地書》九)
天經(jīng)地義tiān jīng dì yì
成語解釋:經(jīng):規(guī)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dāng)然的事。
成語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BR> 例 句:學(xué)好科學(xué)文化知識是每個(gè)學(xué)生天經(jīng)地義的事。
遍地開花biàn dì kāi huā
成語解釋:比喻好的事物到處涌現(xiàn)或普遍發(fā)展。
例 句:遍地開花鬧,沖天干勁傳。糧棉大增產(chǎn),煤鐵倍加權(quán)。(董必武《祝賀建國十周年》)
天南地北tiān nán dì běi
成語解釋: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區(qū)各不相同。也形容距離極遠(yuǎn)。
成語出處:金·元好問《邁陂塘》詞:“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BR> 例 句: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shí)間月缺花飛。(元·關(guān)漢卿《沉醉東風(fēng)》)
天凝地閉tiān níng dì bì
成語解釋: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成語出處:《晉書·張協(xié)傳》:“天凝地閉,風(fēng)厲霜飛。”
天平地成tiān píng dì chéng
成語解釋:指萬事安排妥當(dāng),天下太平。
成語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夏書》曰‘地平天成’,稱也。”
天堂地獄tiān táng dì yù
成語解釋:原為佛家語。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惡人死后墮入地獄。佛家用以勸善懲惡。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兩種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成語出處:《宋書·天竺迦毘黎國傳》:“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義而蹈道;懼地獄以敕身,孰與從理以端心?!?BR> 例 句:天堂地獄門相對,任君揀取那邊好。(元·無名氏《度柳翠》第二折)
天懸地隔tiān xuán dì gé
成語解釋:懸、隔:距離遠(yuǎn)。比喻相差極大。
成語出處:《南齊書·陸厥傳》: “一人之思,遲速天懸;一家之文,工拙壤隔?!?BR> 例 句:真真一個(gè)娘肚子里跑出這樣天懸地隔的兩個(gè)人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五回)
天旋地轉(zhuǎn)tiān xuán dì zhuàn
成語解釋:天地轉(zhuǎn)動。比喻重大的變化。也形容眩暈時(shí)的感覺或鬧得極兇。
成語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BR> 例 句:低下頭歇了一會,覺得天旋地轉(zhuǎn),忽忽悠悠,再也站不起來。(梁斌《紅旗譜》四五)
天涯地角tiān yá dì jiǎo
成語解釋:形容極遠(yuǎn)的地方,或相隔極遠(yuǎn)。
成語出處: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shí)與嶺南酋豪書》:“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陰謀詭計(jì) 面無由,但以情企?!?BR> 例 句: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宋·晏殊《踏莎行》詞)
腳不點(diǎn)地jiǎo bù diǎn dì
成語解釋:形容走得非???,好象腳尖都未著地。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七:“七八個(gè)老嫗丫環(huán),扯耳朵、拽胳膊,好似六賊戲彌陀一般,腳不點(diǎn)地,擁到新人面前?!?BR> 天造地設(shè)tiān zào dì shè
成語解釋:造:制作;設(shè):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成語出處:宋·趙佶(徽宗)《艮岳記》:“真天造地設(shè),神謀化力,非人力所能為者。”
例 句:天造地設(shè),待人而發(fā)。(宋·樓鑰《揚(yáng)州平山堂記》)
天誅地滅tiān zhū dì miè
成語解釋:誅:殺死。比喻罪惡深重,為天地所不容。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誅滅,神明鑒查?!?BR> 例 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剝削階級的人生觀。
威信掃地wēi xìn sǎo dì
成語解釋:威信:威望和信譽(yù)。威望、信譽(yù)全部喪失。比喻威望和信譽(yù)完全喪失。
例 句:有心勾銷這次旅行吧,那就會威信掃地,還是得硬著頭皮去碰一碰。(楊朔《“世界”》)
地平天成dì píng tiān chéng
成語解釋: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成語出處:《尚書·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shí)乃工?!薄蹲髠鳌の墓四辍罚骸八闯紙?,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shí)序,地平天成。”
五經(jīng)掃地wǔ jīng sǎo dì
成語解釋:五經(jīng):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臉都丟盡了。舊時(shí)也指圣人之道泯滅。
成語出處:《新唐書·祝欽明傳》:“帝與群臣宴,欽明自言能《八風(fēng)舞》,帝許之。欽明體肥丑,據(jù)地?fù)u頭睆目,左右顧眄,帝大笑。吏部侍郎盧藏用嘆曰:‘是舉《五經(jīng)》掃地矣。’”
五體投地wǔ tǐ tóu dì
成語解釋: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是佛教一種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diǎn)。
成語出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fā)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BR> 例 句: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五體投地。(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
席地而坐xí dì ér zuò
成語解釋:泛指在地上坐。
成語出處:《舊五代史·李茂貞傳》:“但御軍整眾,都無紀(jì)律,當(dāng)食造庖廚,往往席地而坐。”
荊天棘地jīng tiān jí dì
成語解釋:到處都是荊棘。形容困難重重,障礙極多。
謝天謝地xiè tiān xiè dì
成語解釋:表示目的達(dá)到或困難解除后滿意輕松的心情。
成語出處:明·馮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歸田》:“祖孫空切陳情表,母子遙懸陟屺懷,到如今謝天謝地全恩愛。”
例 句:謝天謝地,這件事總算辦成了。
薰天赫地xūn tiān hè dì
成語解釋:薰天:氣勢極盛的樣子;赫:顯明,盛大。形容氣焰熾盛。
成語出處:唐·張九齡《南陽道中》詩:“茲邦稱貴近,與世嘗薰赫。”
例 句:然那等薰天赫地富貴人,除非是遇了朝廷誅戮,或是生下子孫不肖,方是敗落散場。(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地下修文dì xià xiū wén
成語解釋: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成語出處:《太平御覽》卷八八引王隱《晉書》:“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顏淵、卜商今見在為修文郎?!?BR> 例 句: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饑處倒空墻。(唐·司空圖《狂題》詩)
酒食地獄jiǔ shí dì yù
成語解釋:陷入終日為酒食應(yīng)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成語出處: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三:“東坡倅杭,不勝杯酌……疲于應(yīng)接,乃號杭倅為酒食地獄。”
一箭之地yī jiàn zhī dì
成語解釋:相當(dāng)于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yuǎn)。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lǐng),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BR> 一塊石頭落地yī kuài shí tóu luò dì
成語解釋:比喻放了心,再沒有顧慮。
一錢不落虛空地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
成語解釋:比喻絲毫不浪費(fèi)。
一隅之地yī yú zhī dì
成語解釋:隅:角落。形容地域狹小。
成語出處:《南史·王弘傳論》:“晉自中原沸騰,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國?!?BR> 以錐刺地yǐ zhuī cì dì
成語解釋:用錐子刺地來測量地的深淺。比喻見識淺陋,所知甚少。
成語出處:《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易地而處yì dì ér chǔ
成語解釋:換一換所處的地位。比喻為對方想一想。
成語出處:唐·劉知幾《通史·雜說上》:“若使(司)馬遷易地而處 ,撰成《漢書》,將恐多言費(fèi)辭,有逾班氏?!?BR> 異地相逢yì dì xiāng féng
成語解釋:異地:他鄉(xiāng)。在他鄉(xiāng)相遇。
成語出處:唐·李咸用《春日喜逢鄉(xiāng)人劉松》詩:“故人不見五春風(fēng),異地相逢岳影中?!?BR> 舊地重游jiù dì chóng yóu
成語解釋:再度來到曾經(jīng)居住過或游覽過的地方。
英雄無用武之地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
成語解釋:比喻有才能卻沒地方或機(jī)會施展。
成語出處:《資治通鑒·漢紀(jì)·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BR> 例 句:齊先生之所以英雄無用武之地,豈不是當(dāng)時(shí)腐敗的社會所造成的嗎?(沙葉新《陳毅市長》)
跼天蹐地jú tiān jí dì
成語解釋:跼:彎腰;蹐:前腳接后腳地小步走。天雖高,卻不得不彎著腰;地雖厚,卻不得不小步走。形容處境困窘,戒慎、恐懼之至。
成語解釋: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極。
例 句:平兒豐兒等哭的哀天叫地,賈政心中也著了忙。(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
安身之地ān shēn zhī dì
成語解釋: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為建業(yè)的根基。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jī)會,取得荊州為安身之地。”
拔地?fù)u山bá dì yáo shān
成語解釋:翻動大地,搖撼山岳。形容聲勢極大。
成語出處:《英烈傳》第四十九回:“烏龍鎮(zhèn)上駐不赤龍舟,攪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fù)u山?!?BR> 拔地倚天bá dì yǐ tiān
成語解釋:拔:突出,聳出。倚:倚傍,貼近。從地面突兀而起,貼近天際。比喻高大突出,氣勢雄偉。
成語出處:唐·孫樵《與王霖秀才書》:“譬玉川子《月蝕詩》、楊司城《華山賦》、韓吏部《進(jìn)學(xué)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例 句:那懸崖之上,一株株蒼松翠柏拔地倚天,傲然屹立。
拔了蘿卜地皮寬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
成語解釋:比喻為了行事方便而把礙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為了擴(kuò)展地盤而排擠別人。
例 句:拔了蘿卜地皮寬,交他去了,省得他在這里跑兔子一般。(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一回)
哀感天地āi gǎn tiān dì
成語解釋:形容極其哀痛,使天地都為之感動。
成語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一:“王聞失聲號慟,哀感天地?!?BR>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成語解釋:赤:空。形容天災(zāi)或戰(zhàn)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成語出處:《韓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千里?!?BR> 例 句:說者謂當(dāng)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蕩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三)
別有天地bié yǒu tiān dì
成語解釋: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風(fēng)景或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成語出處:唐·李白詩《山中問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BR> 例 句:出了山洞口,只見小橋流水,竹籬茅舍,真是別有天地。
冰天雪地bīng tiān xuě dì
成語解釋:形容冰雪漫天蓋地。
成語出處:清·蔣士銓《雞毛房》:“冰天雪地風(fēng)如虎,*而泣者無棲所。”
例 句:你就在這兒吧,冰天雪地的上哪兒去?(老舍《駱駝祥子》十二)
翻天覆地fān tiān fù dì
成語解釋:覆:翻過來。形容變化巨大而徹底。也指鬧得很兇。
成語出處:唐·劉商《胡茄十八拍》詩:“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BR> 例 句:*翻天覆地的變動就快要臨頭了。(沙汀《獸道》)
不留余地bù liú yú dì
成語解釋:不留一點(diǎn)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語、行動沒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成語出處: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此狐眼光如鏡,然詞鋒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BR>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成語解釋: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成語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錫(賜)之不毛之地.”
例 句: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鄉(xiāng);丞相秉鈞衡之重任,而自遠(yuǎn)征,非所宜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不牧之地bù mù zhī dì
成語解釋:不能牧養(yǎng)牛馬的地。指荒地。
成語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BR> 設(shè)身處地shè shēn chǔ dì
成語解釋:設(shè):設(shè)想。設(shè)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
成語出處:《禮記·中庸》:“體群臣也?!敝祆渥ⅲ骸绑w,謂設(shè)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
例 句:若非夢往神游,何謂設(shè)身處地?(清·李漁《閑情偶寄》卷三《語求肖似》)
尺寸之地chǐ cùn zhī dì
成語解釋:尺寸:形容數(shù)量少。面積狹小的封地。
成語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而齊尺寸之地?zé)o得,豈不欲得地哉?形勢不能有也?!?BR> 天羅地網(wǎng)tiān luó dì wǎng
成語解釋:天羅:張?jiān)诳罩胁而B的網(wǎng)。天空地面,遍張羅網(wǎng)。指上下四方設(shè)置的包圍圈。比喻對敵人、逃犯等的嚴(yán)密包圍。
成語出處:《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離陰府恓惶難,又值天羅地風(fēng)災(zāi)?!痹o名氏《鎖魔鏡》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羅地網(wǎng)者,休要走了兩洞妖魔?!?BR> 例 句:形成一個(gè)使法西斯孫悟空無處逃跑的天羅地網(wǎng),那就是敵人死亡之時(shí)了。(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
出人頭地chū rén tóu dì
成語解釋:指高人一等。
成語出處: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老夫當(dāng)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例 句:孫俊英見人家看得起,能出人頭地,一呼百應(yīng),好不威風(fēng)自在。(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愴地呼天chuàng dì hū tiān
成語解釋:愴:悲傷,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極其悲痛絕望的神態(tài)。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又延兩日,夫妻相繼而亡,二子嗆地呼天,號啕痛哭?!?BR> 一敗涂地yī bài tú dì
成語解釋:形容失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語出處:《史記·高祖本紀(jì)》:“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壹敗涂地?!?BR> 刁天決地diāo tiān jué dì
成語解釋:形容大吵大鬧。
例 句:言不諳典,話不投機(jī)??床坏脝趟鶠?,歹見識,刁天決地。(《元曲選·誤入桃園》)
頂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成語解釋:頭頂云天,腳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慨豪邁。
成語出處: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安吉州道場無庵法全禪師》:“汝等諸人,個(gè)個(gè)頂天立地……更來這里覓個(gè)甚么?”元·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我韓厥是一個(gè)頂天立地的男兒。”
例 句:先生是楚國的棟梁,是頂天立地的柱石。(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補(bǔ)天柱地bǔ tiān zhù dì
成語解釋:修補(bǔ)天,支撐地。比喻偉大的功勛。
盆朝天,碗朝地pén cháo tiān,wǎn cháo dì
成語解釋:形容家庭中雜亂無條理。
伏地圣人fú dì shèng rén
成語解釋: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識就逞能的人。
強(qiáng)龍不壓地頭蛇qiáng lóng bù yā dì tóu shé
成語解釋: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難對付盤踞當(dāng)?shù)氐膼簞萘Α?BR> 地崩山摧dì bēng shān cuī
成語解釋:土地崩裂,山嶺倒塌。多形容巨大變故。
成語出處:唐·李白《蜀道難》:“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BR> 山崩地裂shān bēng dì liè
成語解釋:山岳倒塌,大地裂開。形容響聲巨大或變化劇烈。
成語出處:《漢書·元帝紀(jì)》:“山崩地裂,水泉涌出?!?BR> 例 句:這正是山崩地裂有人見,捉生替死卻難逢?。鳌浅卸鳌段饔斡洝返谑兀?BR> 地丑德齊dì chǒu dé qí
成語解釋: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成語出處:《孟子·公孫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BR> 必爭之地bì zhēng zhī dì
成語解釋:敵對雙方非爭奪不可的戰(zhàn)略要地。
成語出處:《周書·王悅傳》:“白馬要沖,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BR> 黑天摸地hēi tiān mō dì
成語解釋: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見。
例 句:那王小二聽言,一轂轆爬起來,黑天摸地,又是著忙的人,撈著褲子當(dāng)衫子,左穿也穿不上,右套也套不上。(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四
花天酒地huā tiān jiǔ dì
成語解釋:形容荒*腐化、吃喝嫖賭的生活。
成語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七回:“到京之后,又復(fù)花天酒地,任意招搖?!?BR> 例 句:誰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著的,倒大多數(shù)是醉生夢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就是膽小怕事,買進(jìn)賣出的商人。(清·曾樸《孽?;ā返诙?BR> 天高地厚tiān gāo dì hòu
成語解釋:原形容天地的廣大,后形容恩德極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艱巨、嚴(yán)重,關(guān)系的重大。
成語出處:《詩經(jīng)·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脊?!薄盾髯印駥W(xué)》:“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例 句:門生受恩師三番知遇,今日小小效勞,止可少答科舉而已,天高地厚,未酬萬一。(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八)
地久天長dì jiǔ tiān cháng
成語解釋:時(shí)間長,日子久。
地曠人稀dì kuàng rén xī
成語解釋:地方大,人煙少。
成語出處:《漢書·地理志下》:“習(xí)俗頗殊,地廣民稀?!?BR> 例 句:離此十五里之地,叫做介山,地曠人稀,都是綠林中好漢出沒之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際地蟠天jì dì pán tiān
成語解釋:形容遍及天地間。
成語出處:《莊子·刻意》:“上際于天,下蟠于地。”
地利人和dì lì rén hé
成語解釋:地利:地理的優(yōu)勢;人和:得人心。表示優(yōu)越的地理?xiàng)l件和群眾基礎(chǔ)。
成語出處:《孟子·公孫丑下》:“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R> 例 句:雖然犯了錯(cuò)誤,紅軍已卷土重來此地利人和之邊界,前途希望還是不惡。(毛澤東《井崗山的斗爭》)
錦天繡地jǐn tiān xiù dì
成語解釋:形容房屋或其他環(huán)境布置得十分美觀華麗。
成語出處:宋·范成大《清明日試新火作牡丹會》:“那得青煙穿御柳,且將銀燭照京花……錦天繡地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BR> 例 句:燈如晝,人如蟻,總為賞元宵,妝點(diǎn)出錦天繡地。(明·李翠微《正宮山樵燈犯·元宵艷曲》)
地上天官dì shàng tiān guān
成語解釋:比喻社會生活繁華安樂。
春回大地chūn huí dà dì
成語解釋: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嚴(yán)寒已過,溫暖和生機(jī)又來到人間。
成語出處: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歲杪雨雪連日悶題二首》:“樹頭雪過梅猶在,地上春回柳未知?!?BR> 地獄變相dì yù biàn xiàng
成語解釋:舊時(shí)比喻社會的黑暗殘酷。
成語出處:宋·黃休復(fù)《益州名畫錄》:“吳道子畫地獄變相,都人咸觀,懼罪修善?!?BR> 地主之誼dì zhǔ zhī yì
成語解釋:地主:當(dāng)?shù)氐闹魅耍徽x:義務(wù)。住在本地的人對外地客人的招待義務(wù)。
成語出處:《左傳·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謂子財(cái)曰:‘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
例 句: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如何便要去?(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遮天蓋地zhē tiān gài dì
成語解釋:形容數(shù)量多,占的面積大。
例 句:洪水霎時(shí)遮天蓋地而來,沖倒了樹木和房屋。
釣游之地diào yóu zhī dì
成語解釋: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鄉(xiāng)。
成語出處:唐·韓愈《送楊少尹序》:“今之歸,指其樹曰:‘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時(shí)所釣游也。’”
例 句:兒時(shí)的釣游之地,當(dāng)然很使人懷念的。(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
寸地尺天cùn dì chǐ tiān
成語解釋:指一小塊土地和天空。
成語出處:唐·杜甫《洗兵馬》:“寸地盡天皆入貢,奇祥異端爭來送。”
寸土尺地cùn tǔ chǐ dì
成語解釋: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極少的土地。
例 句:我們是不能把寸土尺地輕易地送給敵人的。(郭沫若《羽書集·抗戰(zhàn)與覺悟》)
方寸之地fāng cùn zhī dì
成語解釋:指心。
成語出處:《列子·仲尼篇》:“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BR> 例 句:尋省遭罹,萬重不幸。方寸之地,自不能言;求人見諒,豈復(fù)容易?(唐·劉禹錫《上杜司徙啟》)
盤古開天地pán gǔ kāi tiān dì
成語解釋:指人類開始有了歷史。
福地洞天fú dì dòng tiān
成語解釋: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后多比喻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地方。
成語出處: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記》:“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稱?!?BR> 例 句:一到南邊,果然山明川麗,如登福地洞天。(清·曾樸《孽?;ā返谄呋兀?BR> 戴天履地dài tiān lǚ dì
成語解釋:戴:頂著天;履:踏,踩著。頭頂著天,腳踩著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間。比喻恩德深廣,如天高地厚?!竞刈值某烧Z有哪些】含地字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出處:《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shí)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fēng)?!?BR> 鋪天蓋地pū tiān gài dì
成語解釋:一下子到處都是。形容來勢很猛。
例 句:洪水霎時(shí)鋪天蓋地而來,沖倒了樹木和房屋。
欺天誑地qī tiān kuāng dì
成語解釋:欺騙天地神明。形容極其欺詐之能事。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這等窮兒乍富,瞞心昧己,欺天誑地,只要損別人,安自己?!?BR> 改天換地gǎi tiān huàn dì
成語解釋:徹底改變原來的面貌。指改造社會,改造自然。
肝腦涂地gān nǎo tú dì
成語解釋: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
成語出處:《史記·劉敬書孫通列傳》:“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BR> 例 句:今得相隨,大稱平生,雖肝腦涂地,無恨矣。(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
感天動地gǎn tiān dòng dì
成語解釋:使蒼天和大地為之感動。形容誠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無情天地受感動。形容冤屈極大。
成語出處:《列子·黃帝篇》:“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動天地,感鬼神,橫六合,而無逆者,豈但履危險(xiǎn),入水火而已哉?”
膏腴之地gāo yú zhī dì
成語解釋: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饒的地區(qū)。
成語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東割膏腴之地,以為桂林、象郡?!?BR> 例 句:江南水鄉(xiāng)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如今變得更加繁榮富足。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成語解釋: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成語出處:《韓非子·解老》:“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
割地求和gē dì qiú hé
成語解釋:割讓土地,求得和平。
成語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例 句:打了勝仗,反而割地求和,……就是外國人也覺得詫異。(李劼人《暴風(fēng)雨前》第三部分)
地大物博dì dà wù bó
成語解釋:博:豐富。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
例 句: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
刮地皮guā dì pí
成語解釋:比喻貪官污吏千方百計(jì)地搜刮人民的財(cái)產(chǎn)。
成語出處:《新唐書·程日華傳》:“馬瘠士饑死,刺史不棄毫發(fā)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BR> 四戰(zhàn)之地sì zhàn zhī dì
成語解釋:指四面平坦,無險(xiǎn)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
成語出處:《史記·樂毅列傳》:“趙,四戰(zhàn)之地也,其民習(xí)兵,伐之不可?!薄逗鬂h書·荀彧傳》:“穎川,四戰(zhàn)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沖?!?BR> 地動山搖dì dòng shēn yáo
成語解釋:地震發(fā)生時(shí)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斗爭激烈。
成語出處: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奏議集·一二·論修河第一狀》:“臣恐地動山搖,從此災(zāi)禍自此而始?!?BR> 呼天搶地hū tiān qiāng dì
成語解釋:搶地:觸地。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
成語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搶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BR> 例 句:老板奶奶見媳婦已死,呼天搶地,哭個(gè)不了。(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四回)
地廣人稀dì guǎng rén xī
成語解釋:地方大,人煙少。
成語出處:《漢書·地理志下》:“習(xí)俗頗殊,地廣民稀。”
例 句:奈緣地廣人稀,首尾不能救應(yīng)。(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三回)
畫地而趨huà dì ér qū
成語解釋:趨:疾走。只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行動。比喻不知變通。
成語出處:《莊子·人世間》:“殆乎!殆乎!畫地而趨?!?BR> 地角天涯dì jiǎo tiān yá
成語解釋:比喻偏遠(yuǎn)的地方或相隔很遠(yuǎn)。
成語出處: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shí)與嶺南酋豪書》:“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面無由,但似情企?!?BR> 畫地為牢huà dì wéi láo
成語解釋:在地上畫一個(gè)圈當(dāng)做監(jiān)獄。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活動。
成語出處:漢·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jì)于鮮也?!?BR> 例 句:這一封號,雖是幾根柳森片門戶,一張紅紙的封條,法令所在,也同畫地為牢,再沒人敢任意行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天寒地凍tiān hán dì dòng
成語解釋:形容天氣極為寒冷。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凍,軍馬難以久住,權(quán)且回山?!?BR> 天昏地暗tiān hūn dì àn
成語解釋:昏:天黑。天地昏黑無光。形容刮大風(fēng)時(shí)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敗,社會黑暗。
成語出處:唐·韓愈《龍移》詩:“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BR> 例 句:只見狂風(fēng)四起,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回)
極天際地jí tiān jì dì
成語解釋:形容十分高大。
成語出處:《禮記·樂記》:“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
例 句:司馬氏功德彌隆,極天際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紹魏統(tǒng)。(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
寂天寞地jì tiān mò dì
成語解釋:比喻人沒有能力或沒有什么作為。
成語出處:明·徐愛《傳習(xí)錄》下:“未扣時(shí),原是驚天動地;既扣時(shí),也只是寂天寞地?!?BR> 地老天荒dì lǎo tiān huāng
成語解釋:指經(jīng)歷的時(shí)間極久。
成語出處:唐·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BR> 例 句:然而??菔癄€,此恨難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鳌挠印都魺粜略挕ぞG衣人傳》)
江河行地jiāng hé xíng dì
成語解釋:象江河在陸地上奔流一樣。比喻確切不可改變。
天搖地動tiān yáo dì dòng
成語解釋:形容威力或聲勢極大。
成語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三回:“這場大戰(zhàn),真?zhèn)€是天搖地動,日色無光?!?BR> 例 句:剛一迷糊眼兒,半天空里咕隆隆地一聲響,從西半天響到東半天,震得天搖地動。(梁斌《播火記》二四)
腳踏實(shí)地jiǎo tà shí dì
成語解釋:比喻做事踏實(shí),認(rèn)真。
成語出處:宋·邵伯溫《邵氏聞見前錄》卷十八:“公嘗問康節(jié)曰:‘某何如人?’曰:‘君實(shí)腳踏實(shí)地人也。’”
例 句:他們漸漸丟了那空架子,腳踏實(shí)地向前走去。(朱自清《論書生的酸氣》)
無地自容wú dì zì róng
成語解釋: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夙宵戰(zhàn)怖,無地自厝?!?BR> 例 句:大娘搜捉以出。女乃指福唾罵,福漸汗無地自容。(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仇大娘》)
驚天動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成語解釋:形容某個(gè)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成語出處: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例 句: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覺轟轟烈烈,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來,功垂竹帛,世享榮華。(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一回)
掀天揭地xiān tiān jiē dì
成語解釋:可以撼動天地。形容聲勢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徹底的變化。
經(jīng)天緯地jīng tiān wěi dì
成語解釋:規(guī)劃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做非常偉大的事業(yè)。
成語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經(jīng)緯天地曰文?!薄秶Z·周語》:“天六地五,數(shù)之常也。經(jīng)之以天,緯之以地?!?BR> 例 句:想先生意中,必以為這一篇經(jīng)天緯地的妙文,定能使《新青年》諸記者拜服得五體投地。(劉半農(nóng)《奉答王敬軒先生》)
顏面掃地yán miàn sǎo dì
成語解釋:比喻面子喪失干凈。
九天九地jiǔ tiān jiǔ dì
成語解釋:原指天上的高層和地的深處。后比喻兩者相差極遠(yuǎn)。
成語出處:《孫子·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乎九天之上?!?BR> 就地取材jiù dì qǔ cái
成語解釋: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發(fā)揮本單位的潛力。
例 句:噫,豈其娶妻必齊之姜,就地取材,但不失立言之大意而已矣。(清·李漁《笠翁偶集·三·手足》)
就地正法jiù dì zhèng fǎ
成語解釋:在犯罪的當(dāng)?shù)貓?zhí)行死刑。
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
成語解釋:因:依據(jù);制:制定;宜:適當(dāng)?shù)拇胧?。根?jù)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成語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夫筑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dāng)?shù)以威鄰國者乎?”
月地云階yuè dì yún jiē
成語解釋: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成語出處:唐·牛僧儒《周秦行紀(jì)》詩:“香風(fēng)引到大羅天,月地云階拜洞仙?!?BR> 此地?zé)o銀三百兩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成語解釋: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jié)果反而暴露。
成語出處: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zé)o銀三百兩”。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指天畫地zhǐ tiān huà dì
成語解釋:形容說話沒有顧忌,目中無人。
成語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招聚天下豪杰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不仰視天而俯畫地,辟倪兩宮間,幸天下有變,而欲有大功?!薄逗鬂h書·侯霸傳》:“歆指天畫地,言甚剛切,坐免,歸田里?!?BR> 例 句:唐先生方站在臺上,興高采烈,指天畫地的在那里開始他的雄辯。(清·曾樸《孽?;ā返谌幕兀?BR> 哭天喊地kū tiān hǎn dì
成語解釋:提高嗓門又哭又叫。
置之死地而后快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成語解釋: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腸狠毒。
立地成佛lì dì chéng fó
成語解釋:佛家語,禪宗認(rèn)為人皆有佛性,棄惡從善,即可成佛。此為勸善之語。
成語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昭覺勤禪師法嗣》:“廣額正是個(gè)殺人不眨眼底漢。飏下屠刀,立地成佛?!?BR> 例 句:既然“立地成佛”有了保證,屠刀便不妨隨時(shí)拿起,隨時(shí)放下,隨時(shí)放下,隨時(shí)拿起。(聞一多《畫展》)
坐地分贓zuò dì fēn zāng
成語解釋:原指盜賊就地瓜分偷盜來的贓物。現(xiàn)多指匪首窩主自己不動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盜來的財(cái)物。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六:“還有獨(dú)自無力,四五個(gè)合做伙計(jì),一人出名做官,其余坐地分贓。”
例 句:附近一帶防軍,望風(fēng)生懼,沒人敢與接仗,甚且與他勾通,轉(zhuǎn)好坐地分贓。(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五回)
立于不敗之地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成語解釋:立于:處在。使自己處在不會失敗的地位。
成語出處:《孫子·軍形》:“故善戰(zhàn)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dāng)∫病!?BR> 例 句:毛主席的正確的路線,和高度發(fā)展了的馬克思主義的軍事藝術(shù),是使我軍立于不敗之地的保證。(劉伯承《回憶長征》)
立錐之地lì zhuī zhī dì
成語解釋:插錐尖的一點(diǎn)地方。形容極小的一塊地方。也指極小的安身之處。
成語出處:《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史記·留侯世家》:“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
例 句:天地如此之大,難道竟連一個(gè)十八歲的女孩子的立錐之地都沒有?(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
立足之地lì zú zhī dì
成語解釋:站腳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處所。
掠地攻城lüè dì gōng chéng
成語解釋:奪取地盤,攻戰(zhàn)城池。形容向敵方進(jìn)攻。
成語出處:明·無名氏《精忠記·應(yīng)詔》:“勤王報(bào)國應(yīng)無憚,掠地攻城也畏難。”
幕天席地mù tiān xí dì
成語解釋:把天作幕,把地當(dāng)席。原形容心胸開闊?,F(xiàn)形容在野外作業(yè)的艱苦生活。
成語出處:晉·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BR> 例 句:睡時(shí)節(jié)幕天席地,黑嘍嘍鼻息如雷。(元·馬致遠(yuǎn)《陳摶高臥》第三折)
大地回春dà dì huí chūn
成語解釋:指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現(xiàn)一片生機(jī)景象。有時(shí)亦用比喻形勢好轉(zhuǎn)。
例 句:陰歷正月初三日立春,當(dāng)時(shí)有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之義,故諏吉于初四日。(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二回夾注)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成語解釋: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rèn)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成語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gè)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BR> 例 句:從來說:“孽海茫茫,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保ㄇ濉の目怠秲号⑿蹅鳌返诙换兀?BR> 貧無立錐之地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
成語解釋:窮得連可以插下錐子那樣小的地方都沒有。形容窮困之極。
成語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四:“十子者,不能親也,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則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薄稘h書·食貨志》:“富者田連仟佰,貧者亡(無)立錐之地?!?BR> 平地風(fēng)波píng dì fēng bō
成語解釋:平地上起風(fēng)浪。比喻突然發(fā)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成語出處:唐·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例 句:紂王見賈氏墜樓而死,好懊惱,平地風(fēng)波,悔之不及。(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回)
平地樓臺píng dì lóu tái
成語解釋:比喻原來沒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來的事業(yè)。
平地起孤丁píng dì qǐ gū dīng
成語解釋:比喻無事生非。
平地一聲雷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
成語解釋:比喻突然發(fā)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成語出處:五代·前蜀·韋莊《喜遷鶯》:“鳳銜金榜出門來,平地一聲雷?!?BR> 例 句:雖然是運(yùn)不齊,他可也志不灰。只等待桃花浪暖蟄龍飛,平地一聲雷。(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
俯拾地芥fǔ shí dì jiè
成語解釋:象低頭拾一根小草那樣。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成語出處:《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jīng)術(shù),經(jīng)術(shù)茍明,其取青紫,猶俯拾地芥耳?!?BR> 彈丸之地dàn wán zhī dì
成語解釋:彈丸:彈弓所用的鐵丸或泥丸。彈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狹小。
成語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年復(fù)攻王,王得無割其內(nèi)而媾乎?”
例 句:西歧城不過彈丸之地,姜子牙不過淺行之夫。(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四回)
覆地翻天fù dì fān tiān
成語解釋:指發(fā)生極大的事。也比喻亡國。
成語出處:唐·劉商《胡茄十八拍》詩:“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BR> 例 句:你道他兩個(gè)覆地翻天,射影吹沙,舞爪張牙,那恢恢天網(wǎng),終久還他帶鎖披枷。(明·楊珽《龍膏記·脫難》)
人地生疏rén dì shēng shū
成語解釋: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對當(dāng)?shù)氐娜耸潞偷乩矶疾皇煜ぁ?BR> 例 句:《自由談》的編輯新?lián)Q了黎烈文先生了,但他才從法國回來,人地生疏,怕一時(shí)搞不起稿子,要我去投幾回稿。(魯迅《偽自由書·前記》)
人間地獄rén jiān dì yù
成語解釋:人世間的活地獄。比喻黑暗的社會。
例 句:許多煙鬼橫在地上,象蛆蟲似地在那里蠕動,吞云吐霧,活象人間地獄。(葉元《林則徐》)
人杰地靈rén jié dì líng
成語解釋:杰:杰出;靈: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qū)。
成語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BR> 例 句:實(shí)在襄陽的人杰地靈,恐怕比它的山水形勝更值得人贊美。(聞一多《孟浩然》)
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成語解釋:太陽和月亮每天經(jīng)過天空,江河永遠(yuǎn)流經(jīng)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偉大。
成語出處:《后漢書·桓譚馮衍傳》:“其事昭昭,日月經(jīng)天,江海帶地,不足以比?!?BR> 例 句:譬之六經(jīng),猶蒼蠅聲耳,豈得為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哉。(清·鄭燮《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
如拾地芥rú shí dì jiè
成語解釋:象從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職、名位)。
成語出處:南朝梁任彥升《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輜青紫,如拾地芥,而惰游廢業(yè),十室而九?!?BR> 掃地出門sǎo dì chū mén
成語解釋:比喻將壞東西徹底清除出去。也沒收全部財(cái)產(chǎn),趕出家門。
例 句:這次掃地出門的政策很明確,除了個(gè)別實(shí)在開明、對抗戰(zhàn)有功的地主分子外,其他一律不放過。(馮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掃地以盡sǎo dì yǐ jìn
成語解釋:比喻破壞得徹底。也比喻面子、威風(fēng)丟失干凈。
成語出處:《漢書·魏豹田儋韓信傳贊》:“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
例 句:把幾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權(quán),打得個(gè)落花流水。地主的體面威風(fēng),掃地以盡。(毛澤東《湖南農(nóng)*動考察報(bào)告》)
地坼天崩dì chè tiān bēng
成語解釋:坼:開裂;崩:倒塌。地裂開,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變故。
成語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后漢書·翟酺傳》:“自去年以來,災(zāi)遣頻數(shù),地坼天崩,高岸為谷?!?BR> 山搖地動shān yáo dì dòng
成語解釋:山和地都在動搖。形容聲勢或力量的巨大。
割地稱臣gē dì chēng chén
成語解釋:割讓土地,臣服于對方。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游酆都胡母迪吟詩》:“若放我南歸,愿為金邦細(xì)作,饒幸一朝得志,必當(dāng)主持和議,使南朝割地稱臣?!?BR> 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
成語解釋: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成語出處:宋·釋悟明《聯(lián)燈會要》卷二十八:“進(jìn)前則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
例 句:大家的心境都已經(jīng)達(dá)到絕望的程度了,真?zhèn)€是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對著那浩浩的贛江,竟想喊出兩聲蹩腳的秦腔了。(郭沫若《南昌之一夜》)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
成語解釋:頭頂上沒有一片瓦,肢底下沒有插針的地方。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diǎn)。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xué)人向什么處立?”
例 句:貧農(nóng)們不怕失掉什么。他們中間有很多人,確實(shí)是“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他們有什么不進(jìn)農(nóng)會?(毛澤東《湖南農(nóng)*動考察報(bào)告》)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
成語解釋: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diǎn)。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xué)人向什么處立?”
攻城略地gōng chéng lüè dì
成語解釋:略:掠奪。攻打城市,掠奪土地。
成語出處:《淮南子·兵略訓(xùn)》:“攻城略地,莫不降下?!?BR> 例 句:英法聯(lián)軍侵華的那幾年,法國海軍附帶在越南攻城略地。(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斯文掃地sī wén sǎo dì
成語解釋: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yù)、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成語出處:《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類鈔·三十四》:“巡檢作巡撫,一步登天;監(jiān)生作監(jiān)臨,斯文掃地?!?BR> 例 句:完全應(yīng)當(dāng)罷課*!真是斯文掃地,~。(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三章)
死無葬身之地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成語解釋: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慘死或嚴(yán)厲的懲罰。
成語出處:明·王世貞《鳴鳳記·寫本》:“相公堅(jiān)執(zhí)如此,夫婦死無葬身之地矣!”
死心塌地sǐ xīn tā dì
成語解釋:原指死了心,不作別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決不改變。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gè)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shí)方才死心塌地?!?BR> 例 句:那呆子縱身跳起,口里絮絮叨叨的,挑著擔(dān)子,只得死心塌地,跟著前來。(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回)
汗顏無地hàn yán wú dì
成語解釋:汗顏:臉上出汗。形容極其羞愧,無地自容。
成語出處:唐·韓愈《朝歸》詩:“服章豈不好,不與德相對,顧影聽其聲,赪顏汁漸背?!?BR> 例 句:這在我們做中國人的說來雖覺汗顏無地,但卻是事實(shí)。(鄒韜奮《經(jīng)歷·新聞檢查》)
談天說地tán tiān shuō dì
成語解釋:指隨便談?wù)?,漫無邊際。
成語出處: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二折:“說地談天口若開,伏虎降龍志不改。”
例 句:錢青見那先生學(xué)問平常,故意談天說地,講古論今,驚得先生一字俱無。(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
天崩地坼tiān bēng dì chè
成語解釋:崩:倒塌;坼:裂開。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也形容巨大的聲響。
成語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BR> 例 句:只聽得海外一個(gè)大炮如天崩地坼的一連響了百余響。(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三回)
天崩地裂tiān bēng dì liè
成語解釋: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
成語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天差地遠(yuǎn)tiān chā dì yuǎn
成語解釋:比喻兩者相差極大。
成語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余小琴一想他是制臺的少爺,有財(cái)有勢,我的老人家雖說也是個(gè)監(jiān)司職分,然而比起來,已天差地遠(yuǎn)了?!?BR> 天長地久tiān cháng dì jiǔ
成語解釋:跟天和地存在的時(shí)間那樣長。形容時(shí)間悠久。也形容永遠(yuǎn)不變(多指愛情)。
成語出處:《老子》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shí)盡,此恨綿綿無絕期?!?BR> 天愁地慘tiān chóu dì cǎn
成語解釋: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慘。形容極其悲慘(多用作渲染氣氛)。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孔明奄然歸天?!?BR> 天地經(jīng)緯tiān dì jīng wěi
成語解釋:指天地間理所應(yīng)當(dāng)、無可非議的道理。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成語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jì)、天地之經(jīng)緯也?!?BR> 天翻地覆tiān fān dì fù
成語解釋:覆:翻過來。形容變化巨大。也形容鬧得很兇。
成語出處:唐·劉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例 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nóng)村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天覆地載tiān fù dì zǎi
成語解釋:覆:蓋;載:承受。象天覆蓋萬物,地承受一切一樣。比喻范圍極廣大。也比喻恩澤深厚。
成語出處:《禮記·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薄豆茏印ば男g(shù)下》:“是故圣人若天然,無私覆也;若地然,無私載也?!?BR> 例 句:將軍必須立下幾個(gè)大功,方能報(bào)陛下天覆地載之恩,也不負(fù)本督師一片厚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畫地刻木huà dì kè mù
成語解釋:比喻進(jìn)監(jiān)獄,受審訊。
成語出處:《梁書·王僧儒傳》:“蓋畫地刻木,昔人所惡。叢棘既累,于何可聞?”
天高地迥tiān gāo dì jiǒng
成語解釋:迥:遠(yuǎn)。形容極其高遠(yuǎn)。
成語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例 句: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天公地道tiān gōng dì dào
成語解釋: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例 句:如今人人的腦袋里頭既都有了一個(gè)社會平等,政治自由,是個(gè)天公地道的思想。(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三回)
天冠地屨tiān guān dì jù
成語解釋:比喻雙方相差極大。
成語出處:《史記·日者列傳》:“夫卜而有不審,不見奪糈;為人主計(jì)而不審,身無所處。此相去遠(yuǎn)矣,猶天冠地屨也?!?BR> 歡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
成語解釋:形容非常高興。
成語出處: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我現(xiàn)將著夫人誥欶,縣君名稱,怎生待歡天喜地,兩只手兒親付與他?!?BR> 例 句:剛才二奶奶從老太太屋里出來,不似往日歡天喜地的,叫了平兒,唧唧咕咕的不知說了些什么。(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
天荒地老tiān huāng dì lǎo
成語解釋:指經(jīng)歷的時(shí)間極久。
成語出處:唐·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BR> 昏天黑地hūn tiān hēi dì
成語解釋:形容天色昏暗。也比喻社會黑暗混亂。
成語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真乃是慌不擇路,趕了幾日旱路,又搭船走,昏天黑地,一直走到浙江烏鎮(zhèn)地方?!?BR> 例 句:加以象現(xiàn)在的昏天黑地,你若打開窗子說亮話,還是免不了做犧牲。(魯迅《兩地書》九)
天經(jīng)地義tiān jīng dì yì
成語解釋:經(jīng):規(guī)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dāng)然的事。
成語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BR> 例 句:學(xué)好科學(xué)文化知識是每個(gè)學(xué)生天經(jīng)地義的事。
遍地開花biàn dì kāi huā
成語解釋:比喻好的事物到處涌現(xiàn)或普遍發(fā)展。
例 句:遍地開花鬧,沖天干勁傳。糧棉大增產(chǎn),煤鐵倍加權(quán)。(董必武《祝賀建國十周年》)
天南地北tiān nán dì běi
成語解釋: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區(qū)各不相同。也形容距離極遠(yuǎn)。
成語出處:金·元好問《邁陂塘》詞:“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BR> 例 句: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shí)間月缺花飛。(元·關(guān)漢卿《沉醉東風(fēng)》)
天凝地閉tiān níng dì bì
成語解釋: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成語出處:《晉書·張協(xié)傳》:“天凝地閉,風(fēng)厲霜飛。”
天平地成tiān píng dì chéng
成語解釋:指萬事安排妥當(dāng),天下太平。
成語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夏書》曰‘地平天成’,稱也。”
天堂地獄tiān táng dì yù
成語解釋:原為佛家語。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惡人死后墮入地獄。佛家用以勸善懲惡。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兩種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成語出處:《宋書·天竺迦毘黎國傳》:“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義而蹈道;懼地獄以敕身,孰與從理以端心?!?BR> 例 句:天堂地獄門相對,任君揀取那邊好。(元·無名氏《度柳翠》第二折)
天懸地隔tiān xuán dì gé
成語解釋:懸、隔:距離遠(yuǎn)。比喻相差極大。
成語出處:《南齊書·陸厥傳》: “一人之思,遲速天懸;一家之文,工拙壤隔?!?BR> 例 句:真真一個(gè)娘肚子里跑出這樣天懸地隔的兩個(gè)人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五回)
天旋地轉(zhuǎn)tiān xuán dì zhuàn
成語解釋:天地轉(zhuǎn)動。比喻重大的變化。也形容眩暈時(shí)的感覺或鬧得極兇。
成語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BR> 例 句:低下頭歇了一會,覺得天旋地轉(zhuǎn),忽忽悠悠,再也站不起來。(梁斌《紅旗譜》四五)
天涯地角tiān yá dì jiǎo
成語解釋:形容極遠(yuǎn)的地方,或相隔極遠(yuǎn)。
成語出處: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shí)與嶺南酋豪書》:“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陰謀詭計(jì) 面無由,但以情企?!?BR> 例 句: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宋·晏殊《踏莎行》詞)
腳不點(diǎn)地jiǎo bù diǎn dì
成語解釋:形容走得非???,好象腳尖都未著地。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七:“七八個(gè)老嫗丫環(huán),扯耳朵、拽胳膊,好似六賊戲彌陀一般,腳不點(diǎn)地,擁到新人面前?!?BR> 天造地設(shè)tiān zào dì shè
成語解釋:造:制作;設(shè):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成語出處:宋·趙佶(徽宗)《艮岳記》:“真天造地設(shè),神謀化力,非人力所能為者。”
例 句:天造地設(shè),待人而發(fā)。(宋·樓鑰《揚(yáng)州平山堂記》)
天誅地滅tiān zhū dì miè
成語解釋:誅:殺死。比喻罪惡深重,為天地所不容。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誅滅,神明鑒查?!?BR> 例 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剝削階級的人生觀。
威信掃地wēi xìn sǎo dì
成語解釋:威信:威望和信譽(yù)。威望、信譽(yù)全部喪失。比喻威望和信譽(yù)完全喪失。
例 句:有心勾銷這次旅行吧,那就會威信掃地,還是得硬著頭皮去碰一碰。(楊朔《“世界”》)
地平天成dì píng tiān chéng
成語解釋: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成語出處:《尚書·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shí)乃工?!薄蹲髠鳌の墓四辍罚骸八闯紙?,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shí)序,地平天成。”
五經(jīng)掃地wǔ jīng sǎo dì
成語解釋:五經(jīng):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臉都丟盡了。舊時(shí)也指圣人之道泯滅。
成語出處:《新唐書·祝欽明傳》:“帝與群臣宴,欽明自言能《八風(fēng)舞》,帝許之。欽明體肥丑,據(jù)地?fù)u頭睆目,左右顧眄,帝大笑。吏部侍郎盧藏用嘆曰:‘是舉《五經(jīng)》掃地矣。’”
五體投地wǔ tǐ tóu dì
成語解釋: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是佛教一種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diǎn)。
成語出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fā)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BR> 例 句: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五體投地。(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
席地而坐xí dì ér zuò
成語解釋:泛指在地上坐。
成語出處:《舊五代史·李茂貞傳》:“但御軍整眾,都無紀(jì)律,當(dāng)食造庖廚,往往席地而坐。”
荊天棘地jīng tiān jí dì
成語解釋:到處都是荊棘。形容困難重重,障礙極多。
謝天謝地xiè tiān xiè dì
成語解釋:表示目的達(dá)到或困難解除后滿意輕松的心情。
成語出處:明·馮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歸田》:“祖孫空切陳情表,母子遙懸陟屺懷,到如今謝天謝地全恩愛。”
例 句:謝天謝地,這件事總算辦成了。
薰天赫地xūn tiān hè dì
成語解釋:薰天:氣勢極盛的樣子;赫:顯明,盛大。形容氣焰熾盛。
成語出處:唐·張九齡《南陽道中》詩:“茲邦稱貴近,與世嘗薰赫。”
例 句:然那等薰天赫地富貴人,除非是遇了朝廷誅戮,或是生下子孫不肖,方是敗落散場。(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地下修文dì xià xiū wén
成語解釋: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成語出處:《太平御覽》卷八八引王隱《晉書》:“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顏淵、卜商今見在為修文郎?!?BR> 例 句: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饑處倒空墻。(唐·司空圖《狂題》詩)
酒食地獄jiǔ shí dì yù
成語解釋:陷入終日為酒食應(yīng)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成語出處: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三:“東坡倅杭,不勝杯酌……疲于應(yīng)接,乃號杭倅為酒食地獄。”
一箭之地yī jiàn zhī dì
成語解釋:相當(dāng)于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yuǎn)。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lǐng),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BR> 一塊石頭落地yī kuài shí tóu luò dì
成語解釋:比喻放了心,再沒有顧慮。
一錢不落虛空地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
成語解釋:比喻絲毫不浪費(fèi)。
一隅之地yī yú zhī dì
成語解釋:隅:角落。形容地域狹小。
成語出處:《南史·王弘傳論》:“晉自中原沸騰,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國?!?BR> 以錐刺地yǐ zhuī cì dì
成語解釋:用錐子刺地來測量地的深淺。比喻見識淺陋,所知甚少。
成語出處:《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易地而處yì dì ér chǔ
成語解釋:換一換所處的地位。比喻為對方想一想。
成語出處:唐·劉知幾《通史·雜說上》:“若使(司)馬遷易地而處 ,撰成《漢書》,將恐多言費(fèi)辭,有逾班氏?!?BR> 異地相逢yì dì xiāng féng
成語解釋:異地:他鄉(xiāng)。在他鄉(xiāng)相遇。
成語出處:唐·李咸用《春日喜逢鄉(xiāng)人劉松》詩:“故人不見五春風(fēng),異地相逢岳影中?!?BR> 舊地重游jiù dì chóng yóu
成語解釋:再度來到曾經(jīng)居住過或游覽過的地方。
英雄無用武之地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
成語解釋:比喻有才能卻沒地方或機(jī)會施展。
成語出處:《資治通鑒·漢紀(jì)·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BR> 例 句:齊先生之所以英雄無用武之地,豈不是當(dāng)時(shí)腐敗的社會所造成的嗎?(沙葉新《陳毅市長》)
跼天蹐地jú tiān jí dì
成語解釋:跼:彎腰;蹐:前腳接后腳地小步走。天雖高,卻不得不彎著腰;地雖厚,卻不得不小步走。形容處境困窘,戒慎、恐懼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