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議論文700字:讀書

字號:

中國是文明古國,讀經(jīng)閱史、搬文弄墨之風源遠流長,文人行
    徑也極為世人關(guān)注?!白x書破萬卷”、“文如其人”諸說頻見史書
    ,流傳于世,觸感世人。
    宋太宗趙匡胤閱讀《大平御覽》時感言:“開卷有益,豈徒然
    也”。從那以后,“開卷有益”成了婦孺皆知的成語。其益在于:
    益于識字作文,益于借鑒先輩忠言良訓,好自為人處世。劉向說: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BR>    然而,浩瀚書海,容清流也納濁水。固然有開啟智慧,增廣見
    識的好書,也有吟風嘆月、毀人意志的閑書,還有傳播黃毒、叫人
    *詐的壞書。因此,須“善讀”方可“醫(yī)愚”。反之,不加選擇的
    “開卷”,反會愚上加愚。前人言:“凡讀書須識貨,方不錯用功
    夫”、“盡信書不如無書”,斯言善也。
    諸葛亮《戒子書》云:“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v覽歷
    代文人巨士,無不是涉書海攀文山后勵志伏案而終成其才,故不波
    蘭群書,則難以成文。賈島言“”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曹
    雪芹經(jīng)“十年辛苦”始成《紅樓夢》。“詩圣”杜甫窮困潦倒,“
    囊中羞澀,留的一錢看”。南宋詩人陸游在下雪天悲嘆“不衾歲久
    真如鐵”。宋應星寫《天工開物》時,“傷哉貧也!”蕭軍、蕭紅
    窮到揭不開鍋,仍奮筆疾書,各自寫成《八月的鄉(xiāng)村》和《生死場
    》,轟動當時中國文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筆耕之苦,凡文人無不經(jīng)歷。
    無數(shù)人在文學陣地上辛苦筆耕一生,樂得其終。人窮志不短,文人
    之“至寶”。
    讀書苦,作文難,做人更難?。?!
    馬謖“飽讀兵書”,卻逃不了兵敗街亭,人頭落地的厄運。歷
    代“*”屈死多少說真話、寫真事的英才!另有某些好開卷弄
    文者,筆下慷慨激昂,行將起來卻大相徑庭。宋徽宗政和五年頭名
    狀元秦檜,可謂“才華卓絕”,卻變節(jié)為*,遺臭萬年,是為史鑒
    。故為人須德才兼?zhèn)涫几曳Q俊杰。
    縱觀古今,“開卷”不可濫,作文須不惜窮苦,做人能行如其
    文,方能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