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自古以來,奇聞異事數(shù)不勝數(shù),古人言:“
正直之士能日審陽間,夜審陰獄”,這個故事便來源于一個失意的
正直書生。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大唐帝國第二任皇帝李世民因病駕
崩于含風(fēng)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與此同時,遠(yuǎn)在戎州
的一位少年書生司安平大呼“蒼天不公,我一身才智竟無用武之地
”,就此昏了過去,迷茫中似見兩人,一人身著白衣,舌頭三尺長
,戴著高帽,上書“你也來了”四個大字,而另一人渾身如炭,高
帽上書四字“正在捉你”,司安平仿佛聽到兩人對話:“這小子也
真是大逆不道,竟敢誹謗老天,看今日不讓他受上刀山下火海之苦
,我就不姓范……”,至此,司安平徹底暈了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司安平悠悠轉(zhuǎn)醒,但見周圍一片漆黑,只點了
七盞昏暗的油燈,燈光時明時滅,四周隱隱傳來冤魂索命之聲,司
安平抬頭一看,此地儼然一副公堂布局,大堂之上,一大漢身著袞
龍服,正是閻羅天子。
“這是什么情況”,司安平不解道,堂上判官諂媚道:“那日
司公子大呼上蒼不公,正逢陽間皇帝陛下崩殂,上帝派使者前來查
看,正巧聽到公子的話,于是便稟告玉皇上帝,上帝聽之大怒,本
想將公子打入十八層地獄受苦,而此時太白金星勸誡上帝,讓公子
擔(dān)任一天的閻君陛下來判清斷明,上帝準(zhǔn)許了,但同時也說如若公
子您做得好,則下一世富貴榮耀,如若做的不好,則打入十八層地
獄,永世不得超生”,司安平聞言大喜道:“此上天予我一展心中
抱負(fù)”,遂換上袞服,升堂審案。
司安平向左右說道:“上帝予我一天閻君之位,這多年積累的
案件我也判不得完,爾等便拿兩件疑案懸案給我審了,也好有個交
代”。
左右判官上前唱諾道:“稟閻君陛下,這倒是有三樁案子,皆
因涉及人間天潢貴胄,陰司不敢擅專,涉案幾人的魂魄都還在陰司
滯留,輪回不得”。司安平奇道:“哦,竟有這等事,快呈上來,
待我將其審了”,左右摸索著拿出一卷燙金卷軸,高聲唱道:“第
一案:原告唐皇李淵訴其子李世民逼父奪位。第二案:原告唐太子
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訴其兄弟李世民弒兄殺弟。第三案:“唐太子
李承乾訴其父唐皇李世民逼殺之罪”。
“既然三案都涉及大唐皇帝李世民,便一同審了吧!左右,將
原告被告都帶上來”,司安平一拍驚堂木喝道。左右唱諾,不一會
兒,便將李氏三代帶上了堂來。
“李淵,你有何冤情,可速速呈上來?”司安平朝著李淵問道
,李淵拱手一禮似泣道:“閻君容稟,隋末年間,我于太原起兵,
多年南征北戰(zhàn),終于定鼎天下,皇位還沒坐幾年,這逆子便殺兄弒
弟,仗著兵戈之利,強(qiáng)逼我禪位于他,又修建大明宮,說是給我養(yǎng)
老,實則是將我軟禁,終于,讓我郁郁而終?!?BR> “本君知道了,那爾等又有何冤情,快快道來”,司安平轉(zhuǎn)頭
向李建成兄弟問道。
“啟稟閻君陛下,我兄弟二人對那李世民雖勢同水火,但卻無
一絲一毫殺他之心,更有甚者,我弟元吉力勸我早日殺掉李世民,
我仍念兄弟之誼放棄了這大好機(jī)會,卻不想他竟在玄武門軾殺我兄
弟二人,絲毫不念兄弟之誼”,李建成捶地恨道,當(dāng)李元吉正欲說
話時,李世民上前一步扇了他一耳光說道:“原來你殺朕之心早已
有之,朕悔不當(dāng)初留你全尸”,李元吉捂著臉怒道:“你這個偽君
子,常人尚知禍不及家人,你卻殺我與大哥滿門,連我那可憐的侄
子也不放過,竟生生將其勒死,你還有半點人性嗎?”
李世民臉上似乎出現(xiàn)了一絲羞愧之色,但轉(zhuǎn)瞬即逝,目光直視
李元吉道:“這事確實是朕做的不厚道,然換做你,你不會如此嗎
?”,李建成挺身而起道:“我自然不會,非但如此,我還會好好
待他們”,李世民深深地望了他一眼,向李淵長身一禮后面對李建
成道:“朕信你這句話,然而這就是你與我的區(qū)別,我大唐初立,
群敵環(huán)伺,以你的性子只能做個守成之君,而在這種時候,讓你登
上皇位,必然將我天策府眾臣?xì)⑺?,到那時以你和他……”李世民
頓了頓,瞥了李元吉一眼繼續(xù)道:“以他之無勇無謀與你的才智,
必定使國將不國?!?BR> 李世民說完后面向司安平道:“閻君陛下,朕與貞觀八年曾游
過地府,當(dāng)時曾問過判官我的壽元,判官言朕有六十二歲,然如今
朕才五十二歲便亡了,還請閻君解惑?”,司安平奇道:“還有此
事?”,又向判官問道:“可有此事?”,判官趕忙說道:“卻有
此事,但人皇李世民將魏征大人的墓碑推了,又撕毀當(dāng)初金城公主
與魏征之子魏伯玉的婚約,犯了侮辱死者,不信不義,故減壽五年
”,“那還有五年呢?”司安平問道,判官翻了翻面前的簿子道:
“人皇李世民動用民力征伐高句麗,被其打敗,死者無數(shù),這五年
壽元因此而減”。
“原來如此,你可聽到了?”,司安平向李世民說道,李世民
略顯頹廢地點了點頭,司安平又看向李淵父子三人,見其三人默默
無語,便一拍驚堂木道:“此案本君已然清楚,堂下之人聽判”,
司安平首先望向李世民道:“貞觀天子李世民雖開創(chuàng)盛世,逐蠻夷
于邊疆,然殺兄逼父亦是事實,有功也有過,故判你轉(zhuǎn)世為唐玄宗
李隆基,前半生開創(chuàng)盛世,后半生顛沛流離于蜀中,因你殺你兄長
全家,你之妃子楊玉環(huán)會死于馬嵬,又因你逼你父退位,故你回到
長安后便會被逼退位,被囚于長生殿中,受相思之苦”。
見李世民默然無語,司安平便望向李淵道:“你為帝皇時統(tǒng)一
天下,卻受退位亡子囚禁之苦,故判你轉(zhuǎn)世改名不改姓,名曰白,
雖受玄宗賜金放還,但給你無邊詩才,又念你囚于大明宮不得出,
變讓你能遨游天下,自由自在”,李淵拱手一禮問道:“行走天下
路遇強(qiáng)盜怎生是好?”,司安平想了想道:“便讓你能仗劍除惡吧
”,李淵拜謝。
司安平望向李元吉道:“既然你與貞觀天子仇恨如斯,便判你
轉(zhuǎn)世為一胡人,名曰安祿山,亂玄宗江山者,你也”,言罷,也不
去看他,望向李建成道:“你為太子監(jiān)國時,雖無大功,亦無大過
,切切堅守兄弟之義,故判你轉(zhuǎn)生為唐肅宗李亨,雖為玄宗之子,
然收復(fù)長安,受百姓愛戴,囚禁玄宗,也算報了玄武門之仇?!?BR> 見四人無異議,司安平便就此退堂,將審案簿子交給閻羅天子
,閻羅天子贊不絕口,又將此事原原本本說給玉皇上帝,上帝聽后
道:“只予了他一天,這案子也判得如此之好,朕便如前言所說,
給他富貴吧!然天的威嚴(yán)不容冒犯,故判司安平轉(zhuǎn)世成狀元,然因
其相貌奇丑無比,人皇剝奪其身份,其撞柱而死,但其審案有功,
便讓他做降魔大神,專司審判孤魂野鬼之士,名曰鐘馗。”于是司
安平壽終轉(zhuǎn)世便做了降魔大神。
——改編自馮夢龍《喻世明言》
正直之士能日審陽間,夜審陰獄”,這個故事便來源于一個失意的
正直書生。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大唐帝國第二任皇帝李世民因病駕
崩于含風(fēng)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與此同時,遠(yuǎn)在戎州
的一位少年書生司安平大呼“蒼天不公,我一身才智竟無用武之地
”,就此昏了過去,迷茫中似見兩人,一人身著白衣,舌頭三尺長
,戴著高帽,上書“你也來了”四個大字,而另一人渾身如炭,高
帽上書四字“正在捉你”,司安平仿佛聽到兩人對話:“這小子也
真是大逆不道,竟敢誹謗老天,看今日不讓他受上刀山下火海之苦
,我就不姓范……”,至此,司安平徹底暈了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司安平悠悠轉(zhuǎn)醒,但見周圍一片漆黑,只點了
七盞昏暗的油燈,燈光時明時滅,四周隱隱傳來冤魂索命之聲,司
安平抬頭一看,此地儼然一副公堂布局,大堂之上,一大漢身著袞
龍服,正是閻羅天子。
“這是什么情況”,司安平不解道,堂上判官諂媚道:“那日
司公子大呼上蒼不公,正逢陽間皇帝陛下崩殂,上帝派使者前來查
看,正巧聽到公子的話,于是便稟告玉皇上帝,上帝聽之大怒,本
想將公子打入十八層地獄受苦,而此時太白金星勸誡上帝,讓公子
擔(dān)任一天的閻君陛下來判清斷明,上帝準(zhǔn)許了,但同時也說如若公
子您做得好,則下一世富貴榮耀,如若做的不好,則打入十八層地
獄,永世不得超生”,司安平聞言大喜道:“此上天予我一展心中
抱負(fù)”,遂換上袞服,升堂審案。
司安平向左右說道:“上帝予我一天閻君之位,這多年積累的
案件我也判不得完,爾等便拿兩件疑案懸案給我審了,也好有個交
代”。
左右判官上前唱諾道:“稟閻君陛下,這倒是有三樁案子,皆
因涉及人間天潢貴胄,陰司不敢擅專,涉案幾人的魂魄都還在陰司
滯留,輪回不得”。司安平奇道:“哦,竟有這等事,快呈上來,
待我將其審了”,左右摸索著拿出一卷燙金卷軸,高聲唱道:“第
一案:原告唐皇李淵訴其子李世民逼父奪位。第二案:原告唐太子
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訴其兄弟李世民弒兄殺弟。第三案:“唐太子
李承乾訴其父唐皇李世民逼殺之罪”。
“既然三案都涉及大唐皇帝李世民,便一同審了吧!左右,將
原告被告都帶上來”,司安平一拍驚堂木喝道。左右唱諾,不一會
兒,便將李氏三代帶上了堂來。
“李淵,你有何冤情,可速速呈上來?”司安平朝著李淵問道
,李淵拱手一禮似泣道:“閻君容稟,隋末年間,我于太原起兵,
多年南征北戰(zhàn),終于定鼎天下,皇位還沒坐幾年,這逆子便殺兄弒
弟,仗著兵戈之利,強(qiáng)逼我禪位于他,又修建大明宮,說是給我養(yǎng)
老,實則是將我軟禁,終于,讓我郁郁而終?!?BR> “本君知道了,那爾等又有何冤情,快快道來”,司安平轉(zhuǎn)頭
向李建成兄弟問道。
“啟稟閻君陛下,我兄弟二人對那李世民雖勢同水火,但卻無
一絲一毫殺他之心,更有甚者,我弟元吉力勸我早日殺掉李世民,
我仍念兄弟之誼放棄了這大好機(jī)會,卻不想他竟在玄武門軾殺我兄
弟二人,絲毫不念兄弟之誼”,李建成捶地恨道,當(dāng)李元吉正欲說
話時,李世民上前一步扇了他一耳光說道:“原來你殺朕之心早已
有之,朕悔不當(dāng)初留你全尸”,李元吉捂著臉怒道:“你這個偽君
子,常人尚知禍不及家人,你卻殺我與大哥滿門,連我那可憐的侄
子也不放過,竟生生將其勒死,你還有半點人性嗎?”
李世民臉上似乎出現(xiàn)了一絲羞愧之色,但轉(zhuǎn)瞬即逝,目光直視
李元吉道:“這事確實是朕做的不厚道,然換做你,你不會如此嗎
?”,李建成挺身而起道:“我自然不會,非但如此,我還會好好
待他們”,李世民深深地望了他一眼,向李淵長身一禮后面對李建
成道:“朕信你這句話,然而這就是你與我的區(qū)別,我大唐初立,
群敵環(huán)伺,以你的性子只能做個守成之君,而在這種時候,讓你登
上皇位,必然將我天策府眾臣?xì)⑺?,到那時以你和他……”李世民
頓了頓,瞥了李元吉一眼繼續(xù)道:“以他之無勇無謀與你的才智,
必定使國將不國?!?BR> 李世民說完后面向司安平道:“閻君陛下,朕與貞觀八年曾游
過地府,當(dāng)時曾問過判官我的壽元,判官言朕有六十二歲,然如今
朕才五十二歲便亡了,還請閻君解惑?”,司安平奇道:“還有此
事?”,又向判官問道:“可有此事?”,判官趕忙說道:“卻有
此事,但人皇李世民將魏征大人的墓碑推了,又撕毀當(dāng)初金城公主
與魏征之子魏伯玉的婚約,犯了侮辱死者,不信不義,故減壽五年
”,“那還有五年呢?”司安平問道,判官翻了翻面前的簿子道:
“人皇李世民動用民力征伐高句麗,被其打敗,死者無數(shù),這五年
壽元因此而減”。
“原來如此,你可聽到了?”,司安平向李世民說道,李世民
略顯頹廢地點了點頭,司安平又看向李淵父子三人,見其三人默默
無語,便一拍驚堂木道:“此案本君已然清楚,堂下之人聽判”,
司安平首先望向李世民道:“貞觀天子李世民雖開創(chuàng)盛世,逐蠻夷
于邊疆,然殺兄逼父亦是事實,有功也有過,故判你轉(zhuǎn)世為唐玄宗
李隆基,前半生開創(chuàng)盛世,后半生顛沛流離于蜀中,因你殺你兄長
全家,你之妃子楊玉環(huán)會死于馬嵬,又因你逼你父退位,故你回到
長安后便會被逼退位,被囚于長生殿中,受相思之苦”。
見李世民默然無語,司安平便望向李淵道:“你為帝皇時統(tǒng)一
天下,卻受退位亡子囚禁之苦,故判你轉(zhuǎn)世改名不改姓,名曰白,
雖受玄宗賜金放還,但給你無邊詩才,又念你囚于大明宮不得出,
變讓你能遨游天下,自由自在”,李淵拱手一禮問道:“行走天下
路遇強(qiáng)盜怎生是好?”,司安平想了想道:“便讓你能仗劍除惡吧
”,李淵拜謝。
司安平望向李元吉道:“既然你與貞觀天子仇恨如斯,便判你
轉(zhuǎn)世為一胡人,名曰安祿山,亂玄宗江山者,你也”,言罷,也不
去看他,望向李建成道:“你為太子監(jiān)國時,雖無大功,亦無大過
,切切堅守兄弟之義,故判你轉(zhuǎn)生為唐肅宗李亨,雖為玄宗之子,
然收復(fù)長安,受百姓愛戴,囚禁玄宗,也算報了玄武門之仇?!?BR> 見四人無異議,司安平便就此退堂,將審案簿子交給閻羅天子
,閻羅天子贊不絕口,又將此事原原本本說給玉皇上帝,上帝聽后
道:“只予了他一天,這案子也判得如此之好,朕便如前言所說,
給他富貴吧!然天的威嚴(yán)不容冒犯,故判司安平轉(zhuǎn)世成狀元,然因
其相貌奇丑無比,人皇剝奪其身份,其撞柱而死,但其審案有功,
便讓他做降魔大神,專司審判孤魂野鬼之士,名曰鐘馗。”于是司
安平壽終轉(zhuǎn)世便做了降魔大神。
——改編自馮夢龍《喻世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