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大師齊白石的故事

字號(hào):

在冷遇中奮起
    我們都知道齊白石是國畫大師,其實(shí)他也是一位篆刻大家,齊白石決意學(xué)篆刻,緣于他受到的一次冷遇。
    一次,齊白石在白石鋪一大戶人家描容,偶遇從長沙來的篆刻名家。人們送來不少名貴石料請(qǐng)他刻印,齊白石懷揣一塊壽山石,也希望這位刻印人為他雕琢一番。
    他按規(guī)定日期找到那位篆刻名家,深施一禮,恭敬地問:“先生,前幾天我送的石料刻好了嗎?”
    “你是誰呀?”刻印人答非所問。
    未等齊白石開口,一個(gè)管家模樣的人說:“他是我家老爺請(qǐng)來的描容匠?!?BR>    “描容匠?”篆刻名家漫不經(jīng)心地從箱里翻出一塊石科,“是這塊嗎?”
    “你曉得此為何石料?”
    “壽山石”,齊白石從容地回答道。
    篆刻名家想不到眼前這個(gè)平庸的小字輩答得如此爽快,便不敢再問了。為了顯示自己的學(xué)問,他舉起壽山石,面對(duì)眾人,口若懸河:“這種以葉蠟石為主組成的石料,品類繁多,我手中的壽山石是治印的上品。因該石產(chǎn)于福建省的壽山……”
    齊白石見篆刻名家滔滔不絕,好像忘記了自己的存在,急忙問道:“先生,我的印到底刻好沒有?”
    篆刻名家不耐煩地把石料往桌上一扔:“不平,拿回去磨平再來!”
    受到如此冷遇,齊白石不免怒火中燒。他沖上前,一把抓起那塊心愛的石料,回到住處,卷起行李,撕掉未畫完的人像,不辭而別了。
    他不知自己是如何跌跌撞撞地趕了幾十里山路回到家的。盡管父母、妻子的勸導(dǎo)是那樣言之諄諄,而他卻“聽之藐藐”。因?yàn)樗刂腥贾欢鸦?,憋著一股氣。他托起那塊壽山石,久久凝視著,任胸間的怒火燃向眼中,又任感情的淚水將怒火澆滅。
    驀地,他瞥見窗臺(tái)上那把錚亮的修腳刀。他想:別人用刀能刻印,難道我就不能上“刀山”,下“石?!??難道我就不能開始卓有成效的鐵筆生涯?他左手握石,右手持刀,把全身的憤懣和滿懷的情志凝聚于刀尖,平生第一方印章“金石癖”終于刻好了。這“憤怒之作”布局合理,刀法蒼勁,隱隱有一股剛毅之氣。他看著自己的勞動(dòng)成果,凝滯心頭的悶氣也驅(qū)散了不少。
    當(dāng)他把那方“金石癖”拿去請(qǐng)教黎松安時(shí),后者甚感驚喜:“了不起,了不起,妙趣天成,頗有韻味,與長沙名家所刻,大有雅俗之分嘛!”“這是被逼出來的,”于是他講了自己遭受冷遇的經(jīng)過后,又拿出幾方印章求教于黎松安。
    黎松安打趣道:“這有何難。南泉沖有的是‘楚石’,你挑上幾擔(dān)回家,隨刻隨磨,隨磨隨刻,等刻的石粉能裝滿三、四點(diǎn)心盒,功夫就到家了?!?BR>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從此,齊白石白天描容作畫,晚間操刀刻石。功夫不負(fù)苦心人,他的刻印技巧在同輩中后來居上,很快獨(dú)步一時(shí)了。在師友們的熱情鼓勵(lì)和大力支持下,他從所刻眾多的印章中精選出一部分,刊出了自己的第一次印稿,共四本,題名為《寄園印存》,每印均附拓邊款。而收在印稿中的第一方印章,便是當(dāng)年奮發(fā)圖強(qiáng)時(shí)用修腳刀刻的“金石癖”。
    警世箴言
    學(xué)我者生,似我者死。
    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余甘。
    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一語識(shí)人
    我不敢去你們中國,因?yàn)橹袊袀€(gè)齊白石。
    ——畢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