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體“州”字中豎與柳體“十”字的起筆相同,但收筆卻不一樣,柳體“十”是懸針豎,而顏體“州”字中豎的收筆是回鋒呈“垂露”狀(形如下落的露珠),所以叫做垂露豎(見圖一)。它的寫法的前面步驟與懸針豎相同,但收筆方法不同(見圖二):①提筆圓轉(zhuǎn);②回鋒收筆。
“垂露”豎畫無論起筆是方、是圓,收筆方法相同。必須特別提醒的是:垂露豎畫的收筆在圓轉(zhuǎn)時有個方向問題。許多書中僅指出“提筆自右往左回到筆畫中再收筆”,其實還應(yīng)該有另一種收筆方法,即“提筆自左往右回到筆畫中收筆”(見圖二)??刹灰】簇Q畫的收筆方向,這里可涉及到豎畫的態(tài)勢及筆意的連貫問題。譬如柳體“百”字(見圖二)的兩個豎畫,其收筆的方向就各不相同,左豎收筆是從左往右,而右豎收筆是從右往左。為什么必須這樣收筆呢?反過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按照筆順“百”字左豎結(jié)束就應(yīng)該收筆向右上寫橫折豎畫,因此必然是從左往右收筆。如果只知道豎畫的收筆一律從右往左收筆,那么態(tài)勢必然出現(xiàn)別扭。因為第一豎畫的左邊不再存在呼應(yīng)問題,所以那種寫法就不合情理。而右邊的豎畫收筆就不同了,豎結(jié)束以后緊接著要寫中間的兩短橫,從右往左收筆合乎情理。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規(guī)律:豎畫的收筆方向必須與下一個筆畫的起筆關(guān)聯(lián)。如果豎畫的下一個筆畫的起筆在豎畫的左邊,那么豎畫的收筆應(yīng)該由右往左收;如果豎畫的下一個筆畫的起筆在豎畫的右邊,那么豎畫的收筆應(yīng)該由左往右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