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精選15個)

字號: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長河中,寓言故事宛如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它們以簡潔生動的故事,蘊含深刻的哲理,歷經(jīng)歲月沉淀,流傳千古。而寓言故事成語,更是這些明珠中最耀眼的存在,它們將故事凝練成短短數(shù)字,言簡意賅,卻意味深長。為大家整理了15個成語寓言故事,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段引人深思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充滿智慧的寓言世界,探尋成語背后的奧秘,汲取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經(jīng)驗與教訓(xùn)。
    1.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一
    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廉潔的縣官,他審問一個拿了公家一枚銅錢的倉庫管理人。那人說:“不就是一枚銅錢嗎?”他提筆寫下一行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說,一天偷一枚銅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繩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珠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
    [提示]比喻雖然力量小,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難辦到的事來。也作“滴水穿石”。
    2.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二
    熟能生巧
    宋朝時,有個人叫陳堯咨,他一箭射斷了一根細(xì)樹枝。正在自鳴得意時,旁邊一個賣油的老翁把一枚銅幣放在油葫蘆口上,舀了一勺油從高高的地方倒下來,油從銅幣的小孔里穿過,流進油葫蘆里去了。陳堯咨十分驚奇,老翁說:“可是是熟能生巧而已?!?BR>    [提示]指做事情熟練了,就會掌握竅門。
    3.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三
    哄堂大笑
    宋朝時候,有個叫馮相的官員。有一天,他穿著一雙新靴子走進辦公的衙門。一個同僚問他:“您買這雙新靴子花了多少錢?”他抬起一只腳說:“九百。”那個同僚驚奇地說:“怎樣我這雙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馮相又抬起另一只腳說:“這只也是九百?!睗M屋的人都大笑起來。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時都大笑起來。
    4.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四
    雞犬不寧
    唐朝時,柳宗元勸說一個捕蛇者去種田,那人卻說:“種田,苛捐雜稅繁多,官吏逼債又兇,鬧得雞和狗都不得安寧。我干捕蛇這行當(dāng)雖然有生命危險;可是也比種田要強?!绷谠挥傻酶袊@道:“這樣殘酷地壓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還兇??!”
    [注釋]寧:安寧。
    [提示]形容侵?jǐn)_得很厲害。
    5.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五
    一言九鼎
    戰(zhàn)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lǐng)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jié)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fā),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lián)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yīng)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6.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六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里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氐郊抑芯蜕鸩?。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里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里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7.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七
    螳螂捕蟬
    園中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動翅膀悲切地鳴叫著,準(zhǔn)備吮吸些清涼的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兩只像砍/刀一樣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時候,卻不知道黃雀就在它的后面。
    黃雀伸長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時,卻不知道榆樹下面有個拿著彈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長長的,正在瞄準(zhǔn)它。
    孩子一心想射殺黃雀時,卻不知道前面有個深坑,后面還有個樹樁子。
    這都是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后隱藏著禍害的表現(xiàn)呀!
    寓意啟示:目光短淺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后面隱藏著的危險。
    8.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八
    患得患失
    春秋時期,孔子經(jīng)常與學(xué)生討論為人的問題,他說:可鄙的庸俗低級的家伙不能與之同事,當(dāng)他沒得到權(quán)勢或好處時,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設(shè)法得到。而當(dāng)他得到時,卻又怕丟失掉。像這樣的人都是利欲熏心,處處為個人打算,什么壞事都能干得出來。
    患:憂患,擔(dān)心。擔(dān)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dān)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9.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九
    癡人說夢
    從前一個外國和尚到一座中國廟里燒香,廟里的小和尚問他何姓及來自何國,外國和尚不懂他的話,跟著說何姓何國人。小和尚向住持報告外面來了何國一個姓何的和尚。眾和尚紛紛出來看熱鬧,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原指對癡人說夢話而癡人信以為真。比喻憑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亂語。
    10.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十
    對牛彈琴
    古代音樂家公明儀每次彈琴時,他的琴聲引來很多鳥兒與蝴蝶。當(dāng)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對水牛彈奏幾曲,結(jié)果水牛無動于衷地走開,公明儀大嘆:“對牛彈琴,一竅不通?!?BR>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么。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11.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十一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xiāng)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
    后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jù),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12.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十二
    買櫝還珠
    傳說楚國有個珠寶商到鄭國去賣珍珠,為了吸引顧客,他做一個很漂亮的用名貴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還鑲嵌著寶石和翡翠,看起來十分華貴。一個鄭國的買主抱著珍珠匣子便以高價買下,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楚國商人。
    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dāng)。
    13.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十三
    鄭人買履
    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墒桥R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fā)現(xiàn)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guī)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14.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十四
    畫地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
    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于市井道窄,將柴擔(dān)換肩時不知塌了一頭,翻轉(zhuǎn)扁擔(dān)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了一下,當(dāng)即就打死了,被拿住來見文王。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dāng)?shù)置?。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guān)了起來。
    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dāng)然。你為什么要哭呢?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了!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yǎng)母親的后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準(zhǔn)了,就讓武吉回家去了。
    畫地為牢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活動。
    15.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篇十五
    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shù)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yīng)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蹦侨藵M不在乎地說:“沒關(guān)系,我的馬快著呢!”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guī)У穆焚M多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么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lǐng)高著呢!”路人無奈,只好松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夫好等優(yōu)越條件,朝著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zhǔn)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