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南歌子-游賞

字號:

南歌子·游賞
    [宋]蘇軾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
    【詞義】
    歌女眉頭黛色濃聚,就象遠處蒼翠的山巒;醉后眼波流動,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游人都愿意登這十三樓,登樓聽歌,極目遠眺,湖光山色讓人樂而忘憂,更不必去向往竹西什歌吹了,即便是揚州古城也不過如此了吧!
    吃糯米粽,喝菖蒲酒,推杯換盞,杯盤狼藉,不亦快哉?咦,誰家的歌女唱的《水調歌頭》如此動人,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海龍聊詞】
    這首詞寫的是蘇軾游賞杭州名勝十三樓的情景。蘇軾借用聽歌、飲酒等雅興豪舉,烘托出一種與超脫自然精神境界,給人一種飄然欲仙的愉悅之感;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為此詞增色不少,詩人不說十三樓的美色,而是通過與竹西亭的對比而突現(xiàn)出來的,省去了很多筆墨,卻增添了強烈的藝術效果。這種寫法就好像一個絕世武林高手在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面前飄然下拜,自愧不如的影視效果,高下自現(xiàn)。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這句不大好理解,不過細品倒也不難。是說作者與同伴面對旖旎的湖光山色,盡情聽歌,開懷痛飲??粗?,望著湖,聽著歌,于是乎蘇學士就神來一筆,將湖光山色,美女清音溶為一處,將十三樓的美妙之處巧妙托出,接著補敘一筆:“游人都上十三樓。”意即凡是來游西湖的人,沒有不上十三樓的
    文中提到吃糯米粽,喝菖蒲酒,正是杭州端午節(jié)的習俗。十三樓平日里已然游人如鯽,端午節(jié)里,十三樓上必定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