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學習總結

字號:

我是98年畢業(yè)走上講臺的青年教師,以前也參加了新教師培訓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并且在這么多年的教學中不斷的滲透以前接受的理念。時代在推移,知識在更新,觀念也在變更,這次我又特意參加了由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的“高校新入職教師教學適應性培訓班”,也從幾位專家教授那里“淘”到了我想要的、也缺乏的“金子”?,F就高校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講講我個人的看法。
    一、教學與科研同樣重要。
    教學與科研是涉及兩方面不同領域的兩項活動,表面看上去它們相對獨立,異質性明顯。然而,它們又具有內在聯系,相輔相成、互為促進。
    我們一些教師認為,高校教師重點是科研,教不好也沒什么;也有很多教師認為,象我們這樣的高職院校,沒有必要搞科研,負責把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好就可以了。葉志明教授說在點子上“要搞科研,科研帶動教學”、“要搞教學,教學促進科研”。教師必須以教學為中心。你要教好一門課程,上好一堂課,必須有充足的準備:知識準備、操作準備、方法準備、思想準備等。要作這些準備,就必須去學習、收集、鉆研、整理。通過整理出來的東西:心得、看法、觀點、思想等,這就是你的科研成果了。這些成果可以在課堂上有效的傳授給學生,形成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或者成為學生積累知識的工具。只有教師對所教的東西研究到一定程度,才能跳出書本,才能把問題講透,才能“入木三分”。這里可以看出從教學到科研,又到教學,它們是一個循環(huán)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二、教學與科研分別對待。
    教學和科研都重要,但我們又要區(qū)別對待。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綜合性大學有很多不同,學生結構(知識結構、認知水平等)與培養(yǎng)目標都不同,我們必須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輔助。側重科研不行,我們不是培養(yǎng)科研型人才,而是培養(yǎng)的具有某種技能或具有高技能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如果把人才看成金字塔的話,綜合性大學培養(yǎng)的人才是上面的一部分,而我們的人才是中間的大部分。但又不能忽視科研。給學生一杯水,我們要有一壇水,沒有了科研,就沒有了源頭,這一壇水會成為死水。教師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沒有科研就會出現方法和思想陳舊或失去。我們要從教學的實踐中積累,加強個人的科研,多出科研成果;要在科研中拓展,將自己的成果讓大家共享。
    教學一心為學生能力素質培養(yǎng),科研一心為教學水平質量提升,有了一流的教師和出色的學生,學院自然不斷發(fā)展,有了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