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黨組織:
翻閱時下報刊,一些徇私枉法,瘋狂斂財而淪為階下囚的貪官污吏,在被審查期間往往不約而同地如此反思:本來是想做清官的,但經(jīng)不住誘惑接受了第一次賄賂后,也就放松了警惕,一步步走向了墮落。
顯然,那些受黨教育多年,身居顯赫高位去膽敢以身試法的貪官,斷不是東窗事發(fā)后一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可以輕飄飄搪塞過關(guān)的。然而究其蛻化變質(zhì)的軌跡,倒也確是由那第一次的思想松懈起步的。很多私欲膨脹而毀于貪欲的“人民公仆”在鐵窗內(nèi)回首自我毀滅的過程時,常常因“一個不慎,滿盤皆輸”而淚涕橫流,痛不欲生。這的確值得人們深思。
宋代哲學家王廷相講過這樣一個寓言:轎夫穿著新鞋進城,始而小心翼翼,生怕弄臟新鞋,后來一分心踩進水塘,由此便高一腳低一腳地踩過去,再也無所顧忌了。轎夫行路有個警惕第一腳的問題,為官行政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有些領(lǐng)導(dǎo)干部上任伊始抱負尚存,口碑尚可,一旦下水濕了第一腳后,便“進臭久聞不知其臭”,甚至“破罐破摔”,在毀滅泥潭中越陷越深,以至不能自拔。此類教訓舉不勝舉,是足以令每一個有職有權(quán)者驚醒的。
謹防“濕第一腳”,除了各級干部從嚴自律,潔身自好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建立健全有力的約束和監(jiān)督機制。惟有如此,方能真正震懾那些心存邪念和僥幸的意志薄弱者,使其“有此賊心,無此賊膽”;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絕大多數(shù)執(zhí)掌權(quán)力者清正廉潔,“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而公平公正跟廉潔是有連帶關(guān)系的。公平是大家都明白的,無非是指辦事無私心,處理事件不偏心,以規(guī)章制度為準則,堅決按照規(guī)章制度的要求辦事,不徇私舞弊,即所謂的“公道自在人心”;但是一個人必須要有廉潔,才會公平;反過來說,如果心存貪污,那什么公平都沒有了。
翻閱時下報刊,一些徇私枉法,瘋狂斂財而淪為階下囚的貪官污吏,在被審查期間往往不約而同地如此反思:本來是想做清官的,但經(jīng)不住誘惑接受了第一次賄賂后,也就放松了警惕,一步步走向了墮落。
顯然,那些受黨教育多年,身居顯赫高位去膽敢以身試法的貪官,斷不是東窗事發(fā)后一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可以輕飄飄搪塞過關(guān)的。然而究其蛻化變質(zhì)的軌跡,倒也確是由那第一次的思想松懈起步的。很多私欲膨脹而毀于貪欲的“人民公仆”在鐵窗內(nèi)回首自我毀滅的過程時,常常因“一個不慎,滿盤皆輸”而淚涕橫流,痛不欲生。這的確值得人們深思。
宋代哲學家王廷相講過這樣一個寓言:轎夫穿著新鞋進城,始而小心翼翼,生怕弄臟新鞋,后來一分心踩進水塘,由此便高一腳低一腳地踩過去,再也無所顧忌了。轎夫行路有個警惕第一腳的問題,為官行政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有些領(lǐng)導(dǎo)干部上任伊始抱負尚存,口碑尚可,一旦下水濕了第一腳后,便“進臭久聞不知其臭”,甚至“破罐破摔”,在毀滅泥潭中越陷越深,以至不能自拔。此類教訓舉不勝舉,是足以令每一個有職有權(quán)者驚醒的。
謹防“濕第一腳”,除了各級干部從嚴自律,潔身自好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建立健全有力的約束和監(jiān)督機制。惟有如此,方能真正震懾那些心存邪念和僥幸的意志薄弱者,使其“有此賊心,無此賊膽”;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絕大多數(shù)執(zhí)掌權(quán)力者清正廉潔,“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而公平公正跟廉潔是有連帶關(guān)系的。公平是大家都明白的,無非是指辦事無私心,處理事件不偏心,以規(guī)章制度為準則,堅決按照規(guī)章制度的要求辦事,不徇私舞弊,即所謂的“公道自在人心”;但是一個人必須要有廉潔,才會公平;反過來說,如果心存貪污,那什么公平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