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伊始,我給學生講了三個石匠的故事:我在路上遇到了三個石匠。他們各自在用心地做著自己手中的活——叮叮當當的鑿石聲,響成一片。我問第一個石匠:“你在干什么呀?”他回答說:“我在用自己的勞動養(yǎng)家糊口。”我想,他干得很辛苦。我又問第二個石匠,“你在干什么呀?”他回答說,他在做好的石匠活。我想他在非常認真地做事情,而且干得很有信心,認為自己能干得好。我又問第三個石匠,:“你在干什么呀?”他抬起頭回答道:“我在建造一座宮殿?!甭犃怂幕卮?,我非常感動,他心中有理想,有追求,而且做起活來心里是快樂的,并且充滿了幸福。
講完了這個故事,我接著說,其實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每一個同學都在學習,關鍵是看你的學習態(tài)度是什么樣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在寫作業(yè)?!边@樣,他只把學習當作一件任務去做,對學習沒有感情,只是機械地去做作業(yè)。久而久之,他對學習會失去信心。也可能有的同學會說,“我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這種學習的態(tài)度較之上面的又提高了一個層次。認識到了自己的使命,當然學習也會增加動力。也可能有同學會說,“我在構建未來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比绻辛诉@樣的認識,那么他的學習必然充滿了愉快,有了幸福感,會克服困難,永往直前。對于他來說,學習正象是走在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他的學習也會特別地輕松高效。
學生們認真地聽我的故事,沉浸在故事之中,顯然受到了啟發(fā)。
其實對于我來說,這個故事也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干了十幾年的教師,覺得一切都是那么樣,于是失去了激情,失去了熱情。感覺到教學是那么的枯燥無味,感覺到付出的多,而收入的少,羨慕其他行業(yè)的人。但是,又找不到其它門路,所以不得不繼續(xù)勉強干著這一職業(yè)。這就是進入了所謂的教書匠狀態(tài)吧。我正像第一位石匠,辛辛苦苦地干著自己的事情。有人說,教育是一個幸福的職業(yè),只要擁有一顆愛心,就能發(fā)現其中的幸福;也有人說,教育是一充滿快樂的職業(yè),只要你用心觀察,就能發(fā)現其中的好多樂趣;也有人說,教育是一個高尚而體面的職業(yè),只要心底無私,胸懷天下,就能體會出其中的高尚;也有人說,教育是一個美好的職業(yè),只要走進學生中間就能體會到一顆顆晶瑩美麗的心靈……這些我都十分贊同,然而現實的情況,總是次地磨滅我的理想和信念。
我要做第三個石匠,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如果不行,也要做第二個石匠,用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好。
講完了這個故事,我接著說,其實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每一個同學都在學習,關鍵是看你的學習態(tài)度是什么樣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在寫作業(yè)?!边@樣,他只把學習當作一件任務去做,對學習沒有感情,只是機械地去做作業(yè)。久而久之,他對學習會失去信心。也可能有的同學會說,“我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這種學習的態(tài)度較之上面的又提高了一個層次。認識到了自己的使命,當然學習也會增加動力。也可能有同學會說,“我在構建未來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比绻辛诉@樣的認識,那么他的學習必然充滿了愉快,有了幸福感,會克服困難,永往直前。對于他來說,學習正象是走在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他的學習也會特別地輕松高效。
學生們認真地聽我的故事,沉浸在故事之中,顯然受到了啟發(fā)。
其實對于我來說,這個故事也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干了十幾年的教師,覺得一切都是那么樣,于是失去了激情,失去了熱情。感覺到教學是那么的枯燥無味,感覺到付出的多,而收入的少,羨慕其他行業(yè)的人。但是,又找不到其它門路,所以不得不繼續(xù)勉強干著這一職業(yè)。這就是進入了所謂的教書匠狀態(tài)吧。我正像第一位石匠,辛辛苦苦地干著自己的事情。有人說,教育是一個幸福的職業(yè),只要擁有一顆愛心,就能發(fā)現其中的幸福;也有人說,教育是一充滿快樂的職業(yè),只要你用心觀察,就能發(fā)現其中的好多樂趣;也有人說,教育是一個高尚而體面的職業(yè),只要心底無私,胸懷天下,就能體會出其中的高尚;也有人說,教育是一個美好的職業(yè),只要走進學生中間就能體會到一顆顆晶瑩美麗的心靈……這些我都十分贊同,然而現實的情況,總是次地磨滅我的理想和信念。
我要做第三個石匠,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如果不行,也要做第二個石匠,用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