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司考民法-物權法講義:共同共有

字號: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共同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基于一定的共同關系對于同一標的物之全部,不分份額地、平等地享有所有權。
    2、特征
    (1)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額的共有。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xù)期間,各共有人對共有物享受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沒有份額之分。
    (2)共同共有的發(fā)生以共有人之間存在共同關系為前提。如夫妻關系,共同勞動、共同生活的父母、女子關系等。
    (3)共同共有人平等地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
    二、共同共有的內部關系
    1、使用收益:共有人之間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 2006-3-7
    2、共有財產的處分和重大修繕
    須經全體共有人一致同意。
    3、共有物、共有財產的管理
    保存行為和改良行為皆須全體共有人同意
    4、共有物的管理費用負擔
    對共有物的管理費用以及其他負擔,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共同共有人共同負擔。
    三、共同共有的外部關系
    因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產生的債權債務,在對外關系上,共有人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連帶債權債務關系的除外;在共有人內部關系上,除共有人另有約定外,共同共有人共同享有債權、承擔債務。
    【重點法條】:《物權法》第102條
    四、共有物的分割
    共同關系消滅時共同共有轉變?yōu)榘捶莨灿?,因此可以主張分割共有物,其分割方法與按份共有的完全相同。
    五、共同共有的類型
    1、夫妻共有財產
    我國《婚姻法》第13條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2、家庭共有財產
    家庭共有財產是指家庭成員在家庭共同生活關系存續(xù)期間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所得的財產。家庭共同勞動收入中作為家庭成員各自消費的財產和已在家庭成員間已分配了的財產,不屬于家庭共有財產,而屬于家庭成員的個人財產。
    家庭共有財產的主體范圍應如何界定,在我國學者間存在不同的認識。通說認為,家庭共有財產的主體只能是對家庭財產的形成做出過貢獻的家庭成員
    3、遺產分割前共同繼承的財產
    共同繼承的財產是指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兩個以上繼承人依法所繼承的被繼承人的遺產。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77條指出:"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未明確放棄繼承的,視為接受繼承,遺產未分割的,視為共同共有。"
    4、合伙財產
    5、推定共同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