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線段、量、畫線段典型錯題分析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線段、量、畫線段典型錯題分析】,供大家參考!
    教學簡述
    這是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學習后的一道拓展題。課堂作業(yè)本P4頁的第四題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類似的習題,只不過是以圖畫的形式出現(xiàn)的,學生掌握情況尚可。
    ◆典型錯題
    題目:
    小軍拿了一根長10米的竹竿插到井底去測井深,結果竹竿還有4米露出井口,這口井深( )米。
    正確答案:10-4=6(米)
    學生錯解: 10+4=14(米)
    ◆原因分析
    1.學生對于本知識點掌握不好,出現(xiàn)知識點混淆現(xiàn)象。因為這種類型的題目在指導叢書和課堂作業(yè)本里都出現(xiàn)過,并且是以對比形式出現(xiàn)的,如:小軍拿了一根長10米的竹竿插到井底去測井深,結果竹竿還有4米露出井口,這口井深( )米;小軍拿了一根長10米的竹竿插到井底去測井深,結果竹竿離井口還有4米,這口井深( )米。
    2.學生抽象思維比較弱。這類題目在作業(yè)本出現(xiàn)的時候有圖形輔助,學生答題情況比較好,而試卷上只有文字出現(xiàn)時,則答題情況不佳,說明學生的抽象思維還不是很發(fā)達。
    3.對于那些優(yōu)秀生出現(xiàn)錯誤的情況,她們不是知識點沒有掌握,也不是題目意思不理解,而是粗心大意,導致終的錯誤。
    ◆教學建議
    首先,讓學生反復閱讀這道題,理解題目意思。
    其次,讓學生回憶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以前做到過嗎?哪里出現(xiàn)過?當時我們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第三,比較這道題與以前出現(xiàn)的題目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之處?
    第四,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來解決這道題?
    第五,學生獨立畫圖作答。
    第六,反饋交流,總結做題方法。
    ◆資源鏈接
    強化訓練:
    一根竹竿12米,把它插在水里,露出來8米,水深多少米?
    拓展訓練:
    小明用一根繩子去測量一口井的深度。他把繩子三折后去測量井深,結果井口外余3 米;他又把繩子四折后去測量井深,結果井口外余l(xiāng) 米。這口井深幾米?這條繩子長幾米?
    對比下面的示意圖不難看出,把繩子三折后,井口外余3 米,那么井口外繩子的總長就是3×3=9 米;把繩子四折后,井口外余1 米,那么井口外繩子的總長就是1×4=4 米。從9 米中減去4 米,剩下的繩長恰好就是井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