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秦皇鞭山填海的傳說故事

字號:

相傳,巍峨雄峻的三角山原是波濤萬頃的東海,那時所說的“?!睂嶋H上就是今人所說的湖。當時大別山南、長江以北的大片水域看似一片汪洋,便像當年的“東海”。秦始皇滅了六國而統(tǒng)一天下后,置全國人民厭戰(zhàn)情緒不顧,大肆橫征暴斂,搜刮民膏,繼續(xù)大興土木、大肆用兵,弄得天下怨聲載道。
    一天長史李斯愁悶難消,就邀請一幫朋友借酒澆愁。略有幾分醉意之后,一友人問:“將來滅秦國者,長史以為何人?”李斯隨口答道:“胡亥”。隔墻有耳,這話傳到秦始皇那里去了。秦始皇暗自思忖:難道亡秦之人是風光正勁的次子胡亥?拆開二字:“胡”乃胡人,“亥”他聽為海。于是,他兵分兩路:為防胡人入侵,北上筑起萬里長城;為防四海(東、西、南、北)漫水中原,南下取土一舉填平。
    填東海的百萬民工在兇殘的監(jiān)工驅使下拼命的填海,怎奈海浪濤天,進展十分緩慢,監(jiān)工于是規(guī)定民工每日要完成的土石方數(shù)量,否則不但沒有飯吃還要挨打。民工橫尸遍野,哭聲、悲嘆之聲隨東海的濤聲響徹云霄。驚動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南海觀世音菩薩。菩薩帶著善財童子和惠岸行者變成一賣線的老嫗和兩個孩兒,將云拂上的五色線賜給民工每人一根,叫他們系在扁擔上,便不愁完不成任務了。民工照辦,十分靈驗,百十斤的擔子如同燈草,一天不吃不喝照樣精力充沛。監(jiān)工見狀,十分驚詫,便密報了秦始皇。秦始皇聞訊,十分好奇,命人將所有五色線收起來,扎成一根七尺長的鞭子。
    說來也怪,這寶鞭在秦始皇的手里如同孫悟空的金箍棒,可長可短,威力無窮。秦始皇一會兒指向咸陽城,城塌了一大截;一會指向天空,天空烏云密布……果真厲害!秦始皇視之為奇寶,不離身邊左右。
    一日,秦始皇游到南山,苦山路阻塞,車馬難行,惱得秦始皇抽出鞭子,遙對山頂“啪啪啪”連抽三下,“還不快滾”,頓時地動天搖,飛沙走石,電閃雷鳴,南山呼嘯東去。秦始皇大喜,緊隨而至,只見東海矗起一座萬仞高山,秦始皇仰視不見其頂。秦始皇又照此高山連抽兩鞭,一剎那,萬丈高山“呼啦”一下矮降下來,那兩鞭子在高山留下了兩道深凹,形成三角,后人見山峰似三根柱子直插云天,便取名叫“三角山”。
    只是以后秦始皇再揮此鞭時,威力全無,也許是完成了菩薩的使命,便失靈了。日久天長,大別山一帶也就有了“秦始皇趕南山填東海”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