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法干警民法學考試鞏固練習題及答案

字號:

時間從指縫間流逝,轉眼就快到了2015年政法干警報名的日子,為了這一天大家已經付出了一年的努力,但是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大家還是不能放松,把握這僅剩的一個多月時間充分備考,對于提高成績起著關鍵作用,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考點進行理解記憶,多做練習則是鞏固知識點的方法,為此,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民法學練習題,希望能幫助大家做好復習。
     1. 下列哪項屬于民法調整的對象?( ?。?BR>     A.戀愛關系
     B.夫妻關系
     C.友誼關系
     D.戰(zhàn)友關系
     2. 根據我國法律,雙方都有過錯時,雙方應依自己的過錯承擔民事責任。這體現(xiàn)了民法的( ?。?。
     A.公序良俗原則
     B.公平原則
     C.誠實信用原則
     D.平等原則
     3. 下列哪一情形下,乙的請求依法應得到支持?( ?。?BR>     A.甲應允乙同看話劇,但遲到半小時。乙要求甲賠償損失
     B.甲聽說某公司股票可能大漲,便告訴乙,乙信以為真大量購進,事后該支股票大跌。乙要求甲賠償損失
     C.甲與其妻乙約定,如因甲出軌導致離婚,甲應補償乙一棟別墅,后二人果然因甲出軌而離婚。乙要求甲依約賠償
     D.甲對乙承諾,如乙考上大學,乙出國旅游時甲將陪同,后乙果然考上大學,甲失約。乙要求甲承擔賠償責任
     4. 下列哪項不是民法的淵源?(  )
     A.憲法
     B.法律
     C.省政府文件
     D.地方性法規(guī)
     5. 《民法通則》按照所保護的民事關系的特性不同,把民事責任分為( ?。?。
     A.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
     B.過錯責任與無過錯責任
     C.單獨責任與連帶責任
     D.一般侵權責任與特殊侵權責任
     6.錢某、孫某因合伙開旅館向李某借款4萬元,錢某于約定時間攜帶4萬元現(xiàn)金前往李某住處還款,李某因忘卻約定的此事而外出,錢某還款未果。錢某返回途中,將裝有現(xiàn)金的袋子夾放在自行車后座,路經鬧市時不慎丟失。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BR>     A.李某仍有權請求錢某、孫某償還4萬元借款
     B.李某喪失請求甲錢某、孫某償還4萬元借款的權利
     C.李某無權請求孫某償還4萬元借款
     D.錢某、孫某有權要求李某承擔此款丟失的損失
     7.下列哪一項不是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 ?。?BR>     A.依法成立
     B.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
     C.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D.有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
     8.張某17歲時與李某打架,將李某打傷。張某18歲進入一家工廠上班,不久后李某起訴要求張某賠償醫(yī)藥費。則應由誰承擔民事責任?( ?。?BR>     A.張某承擔
     B.張某之父承擔
     C.主要由張某之父承擔,張某適當賠償D.主要由張某承擔;張某之父適當賠償
     9.小海5歲的時候,父母協(xié)議離婚。引起小海與其父母之間撫養(yǎng)關系發(fā)生及小海的父母婚姻關系解除的法律事實分別是( ?。?。
     A.事件、事件
     B.行為、行為
     C.事件、行為
     D.行為、事件
     10.菜農方某與韓某簽訂了一批白菜買賣合同,約定如果今年方某的白菜豐收,將出售1000千克給韓某。該合同屬于( ?。?。
     A.附延緩條件的合同
     B.附解除條件的合同
     C.附始期的合同
     D.附終期的合同
     答案及解析:
     1. B[解析]民法調整的對象是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主要包括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關系;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主要是指人格關系和身份關系。人格關系是人對其自身主體性構成要素的支配關系。身份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包括法人等組織間)的特定地位關系,如親屬關系、職務關系、團體成員關系、夫妻關系、父母子女關系等。本題中只有B項是民法調整的對象,而戀愛關系屬于道德的調整范圍,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友誼關系與戰(zhàn)友關系屬于情誼關系,不受法律調整。
     2. B[解析]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得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公平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準。誠實信用原則是指當事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應當本著善意的態(tài)度,誠實不欺、言行一致,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對方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平等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所有的民事主體,其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權利,其權利平等地受到保護。在雙方都有過錯時,依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民事責任,這體現(xiàn)的是民法的公平原則。
     3. C [解析]《民法通則》第2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據此可知,并不是所有的社會關系都屬于民法調整的對象。選項A、D錯誤,“應允同看話劇,與”承諾陪同旅游“都屬于道德調整的范疇,不屬于民法調整的對象。
     選項B錯誤,甲只是向乙轉述一下聽聞,乙應該自己判斷該信息的真?zhèn)危约撼袚?。照該信息行事而產生的風險,乙不享有對甲法律意義上的請求權。選項C正確,夫妻之間對出軌導致離婚的補償協(xié)議,符合民法中意思自治的原則,該協(xié)議有效,乙依照協(xié)議約定主張的請求權應得到支持。
     4. C [解析]民法的淵源,又稱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來源或表現(xiàn)形式。我國民法的淵源包括國家有關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民事的規(guī)范性文件,即制定法,還包括習慣法。制定法包括憲法、法律、地方性法規(guī)、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行政規(guī)章、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國際條約。故本題應選C。
     5. A[解析]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種。依據所保護的民事關系的特性不同,民事責任分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違約責任是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的簡稱,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實施侵權行為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后果。故A項正確。8 項是依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來分類的。C項是依據承擔責任的主體的數量來分類的。D項是侵權責任的兩種形式。
     6.A[解析]根據《合同法》的規(guī)定,錢某、孫某基于借款合同所取得的借款,到期后應承擔返還借款的義務。因此,A項正確,B、D項錯誤;因為錢某、孫某屬于個人合伙,故錢某、孫某應該承擔連帶責任,因此C項錯誤。
     7.D[解析]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包括:(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3)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4)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8.A[解析]《民通意見》第161條第1款規(guī)定,侵權行為發(fā)生時行為人不滿18周歲,在訴訟時已滿18周歲,并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jiān)護人承擔民事責任。本題中張某打傷李某時雖然只有17周歲,但在訴訟時已滿18周歲,且有經濟能力,因此責任應由張某自己承擔。
     9.C [解析]民事法律事實,是指根據民法的規(guī)定,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情況。根據民事法律事實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可以分為事件與行為。事件與主體的意志無關。本題中,”小海的出生“與其個人意志無關,一經出生便與其父母建立親子關系,父母負有撫養(yǎng)的義務。這一撫養(yǎng)關系的發(fā)生是基于事件?!备改竻f(xié)議離婚“,其結果是解除婚姻關系,這一法律事實正是父母意志決定的結果,屬于行為。本題的答案是C項。
     10.A[解析l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fā)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的條件,是指將來發(fā)生的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不確定的事實。條件分為延緩條件與解除條件,這是根據條件的效力而區(qū)分的。延緩條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發(fā)生,使法律行為只有當約定的事實出現(xiàn)時,才發(fā)生效力的條件。解除條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存續(xù),使已發(fā)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條件實現(xiàn)時終止的條件。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是在意思表示中含有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條件是不確定的偶然性事實,期限是確定的必然性事實。本題中,白菜豐收的事實是將來發(fā)生與否不確定的事實,因此是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并且是附延緩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