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教育:孩子最需要的兩件珍貴禮物

字號:


    更多精彩,請點擊查看:【嬰幼兒】頻道
    相關(guān)推薦:性格培養(yǎng) 智力開發(fā) 情商教育 家庭教育 啟蒙教育 特殊教育 海外育兒
    送給孩子,不能錯過的兩件珍貴禮物
    我的女兒Julie,五歲多了。
    在Julie身上,我看到了在孩子成長早期過程中,有兩件特別珍貴的,不能錯過禮物。它們在孩子成長過中一直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帶來了女兒的蛻變,它們比玩具,比ipad更值得我們父母去關(guān)注和送給孩子。
    有了這兩件禮物,孩子更快樂,更開心,更幸福。
    禮物一 親子陪伴
    Julie兩歲多的時候,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特別敏感,膽小,膽怯,安全感十分缺乏。小媽那時候還在外企工作,經(jīng)常是早七點走,晚七點回,真心陪孩子的時間很少,特別作為一位媽媽。每次媽媽離家上班,Julie都會撕心裂肺大哭。
    那時她的發(fā)展方向特別不好,越來越膽怯。見了小區(qū)嗓門大的同齡小孩,都會躲著怕。家里來了陌生客人,她會怕,有時會哭,有時會在一邊不安的看著, 孩子特別沒有安全感。那時雖然自己不懂什么親子依戀,但直覺親子陪伴就是的療效。
    在不斷的糾結(jié)中,我辭職了,決定要在家陪她一起成長。親子陪伴有付出就有收獲?,F(xiàn)在五歲多的Julie,放得開,愿意與人交流,敢于冒險,完全蛻變成另外一個孩子。
    見證了Julie蛻變的一位女性朋友說,Julie簡直像換了一個人。記得她第一次來我們家的時候,Julie兩歲半左右,我們聊天時,Julie在一邊安靜的坐著,用不安全,膽怯的眼光一直看著她。她開玩笑說,沒見過這么安靜的小孩。三年之后,她再來我們家的時候,Julie見了她,與她歡,與她聊天,與她嬉鬧,一副親不夠的樣子。她說Julie簡直像換了一個人。是啊,誰會把三年前那個膽怯,安靜的小女孩和現(xiàn)在這個歡快,有點自來熟的小孩聯(lián)系在一起呢。
    而這種蛻變來源于充滿愛的親子陪伴的力量。
    其實親子陪伴就是有這么大的魔力。媽媽的陪伴,給她帶去了很多的快樂。我們一起畫畫,做手工,去博物館,一起做游戲。雖然很累,有時候在回家的路上,小人就睡在了媽媽的懷里,但是生活變得有趣和豐富多彩,也影響著她整個人的狀態(tài)。
    父母是孩子力量的源泉,安全感的構(gòu)建者。孩子因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是孩子最初與世界聯(lián)結(jié)的中間媒質(zhì)。孩子天生就有由父母建立聯(lián)結(jié)的渴望。親子陪伴可以培養(yǎng)好的親子關(guān)系,也是孩子的療傷方法。
    知道自己被愛的孩子,安全感多,戒備感少。對家長安全依戀的孩子,不僅對他人反應(yīng)熱情,同時更加堅定自信,獨立自主,從各個角度上看,都顯得富有社交能力。
    你有一生的時間去工作,但是孩子的幼年是一去不返的。
    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需要我們,我們對她們意味著整個世界。其實孩子最最需要我們的也就那么幾年,過了那個階段,你想把她拴在你的身邊拴也拴不住,她的心早飛,飛到外面的世界。
    現(xiàn)在五歲多的Julie已經(jīng)逐步從媽媽的世界走入了玩伴的世界,她有時候會抱怨,“媽媽,在家真沒有意思,沒有小朋友和我玩?!?瞧,在人家的心里,小伙伴的吸引力要大于媽媽啦。
    禮物二 玩伴的陪伴
    玩伴對孩子來講,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人是社會性動物,而孩子也是一個社會人。與玩伴的交往和玩耍中,孩子收獲共鳴,快樂,也收獲了真實的生活體驗,提高了心智。
    Julie的玩伴是三歲之后比較多的引入,的確這已經(jīng)有點晚,但是開始就是一件好的事情。
    “孟母三遷”,在Julie三歲的時候我們搬家了。搬家之后,Julie收獲了更多玩伴的陪伴。搬家之前,小區(qū)里孩子少,而也僅僅局限與在小區(qū)里碰到一起玩一小會兒。搬家后,Julie開始有了固定的玩伴,和更多的玩伴,而她也表現(xiàn)出和同伴玩的強(qiáng)烈愿望。她會主動地去結(jié)交小區(qū)里的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很瘋,很嗨,很快樂。通常是你到我家,我到你家的玩。
    實際,孩子是很敏感的,她們有時候也會孤獨,她們需要找一個相仿的知己,玩伴。她們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愛好和眼光,她們會找到很多的共鳴,一起玩的時候更開心和快樂。
    在與不同小伙伴的玩耍中,Julie的心智也在不斷的成長。一段時間之后,一位小區(qū)玩伴的媽媽說,Julie看起來和剛開始搬來時不太一樣,感覺更長開了。這可能就是我們說的心智吧。其實媽媽感覺是Julie更放開了,更開朗了。
    自己身邊的一位媽媽也有類似的感悟。她的女兒比Julie小兩歲,有一個暑假假期,我們住在一起,兩個小孩一起玩的很嗨。她說自從女兒和Julie一起玩之后,發(fā)現(xiàn)孩子性格更好,更有主見,也不那么“怯”了。
    玩伴何時引入?
    韓國育兒專家申宜真在《申宜真幼兒心理百科書》中指出。1~2歲的孩子基本對“朋友”的存在沒有任何概念。雖然他們的活動范圍逐漸擴(kuò)大,但最重視的還是自己的媽媽,媽媽才是自己的朋友。孩子還處于社會性的發(fā)育水平。如果媽媽希望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應(yīng)該讓她感受到更多的母愛。和媽媽形成良好的依戀關(guān)系,孩子自然會具備較強(qiáng)的適應(yīng)能力。
    所以,孩子兩歲之后,父母們可以給孩子多些玩伴的引入,而之前親子陪伴是基礎(chǔ)。
    當(dāng)然也沒有那么教條。家里現(xiàn)一歲的妹妹就表現(xiàn)出一定的社交欲望。姐姐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時候,她經(jīng)常是跟在他們的*后面湊份熱鬧,很好奇,也很主動。每次家門一開,妹妹就控制不住的往鄰居家走,有時會和姐姐一起歡快咚咚的敲鄰居家門,那份積極估計是滋生于見證了姐姐和玩伴一起的快樂氛圍。
    孩子實際上生活在兩個世界里,一個是父母和成人的世界,一個是同伴的世界。每個世界對孩子的成長貢獻(xiàn)者不同的力量而又不可替代。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是基石,而同伴關(guān)系幫助孩子找到歸屬感,認(rèn)知社會。
    所以,作為父母,為了孩子的快樂幸福,一定不要忘了,送給孩子的兩件珍貴禮物:
    親子陪伴和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