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2015年高三歷史總復習必修同步練習試題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高三考試網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
1.(2014年四川文綜,12)下表是俄羅斯一咨詢機構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給俄羅斯人民帶來了什么”所作四次調查的結果。這表明俄羅斯人( )
咨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國各族人民的
歷開辟了新時期 23 23 30 30 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26 26 27 30 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 18 19 16 16 是一場災禍 12 16 14 10 難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趯κ赂锩目捶ㄩL期一致?、垡廊粦延写髧榻Y?、苤饕P注十月革命的經濟影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解析:B 從表格可以看出,在1990~2006年的所有調查項目中,認可某一項咨詢答案的人數比例是在不斷變化的,說明俄羅斯人對十月革命的看法并不是長期保持一致的,故②錯誤。表格中認為十月革命推動或阻礙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人數并不占絕對優(yōu)勢,可見俄羅斯人并不是主要關注十月革命的經濟影響,故④錯誤。①③均可通過表格中的數據得出,故B項正確。
2.(2014邯鄲摸底)“無論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國家,所有進行農業(yè)改革的嘗試在試圖以迅速和激進方式進行時,收獲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為農業(yè)結構是最根深蒂固的結構”。以下史實能夠佐證該觀點的是( )
A.蘇俄的新經濟政策
B.斯大林時期的農業(yè)集體化政策
C.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D.中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解析:B 注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迅速和激進方式”“深深的失望”即可判斷為斯大林時期的農業(yè)集體化,故B項正確,A、C、D三項都是漸進的,而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而不是“失望”。
3.(2014年安徽文綜,20)列寧指出:“在經濟戰(zhàn)線上,由于我們企圖過渡到共產主義,到1921年春天我們就遭到了嚴重的失敗?!贝恕皣乐氐氖 钡闹饕蚴? )
A.蘇維埃政權農業(yè)稅過重
B.蘇俄政策嚴重脫離現實
C.分配領域的實物配給制
D.蘇俄敵對勢力十分強大
解析:B 本題考查蘇俄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本題實際要求回答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錯誤——采用直接過渡的辦法向社會主義過渡,嚴重脫離了蘇俄的實際,B項正確。農業(yè)稅是新經濟政策的措施,A項錯誤。材料是在分析“我們”的問題,并非“敵人”,D項與問題無關。C項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措施,但是,它僅僅是問題之一,是由忽視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低的現實造成的,C項從屬于B項,B項是主要原因。
4.(2014邯鄲調研)1921年的一份蘇俄文件寫道:“海軍和紅軍中的不滿情緒幾乎同農民一樣激烈,難以控制的不滿情緒主要由從家鄉(xiāng)農村傳來的消息而郁積起來,家鄉(xiāng)農村常常給他們捎來關于農村經濟危機的壞消息?!焙髞磉@些不滿情緒初步得以化解的辦法之一是( )
A.允許農民進行商品交換
B.推行農業(yè)集體化
C.為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
D.實行余糧征集制
解析:A 題干反映的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后實行新經濟政策,A項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符合題意;B項是斯大林模式的內容,不符合題意;C項是羅斯福新政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5.下表為1927~1930年美國社會離婚率統(tǒng)計表(摘編自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以下推論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離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強化了人們抱團取暖意識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緩解了社會矛盾
C.“大蕭條”影響人們家庭婚姻關系
D.“大蕭條”期間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解析:C 根據所學知識,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fā)。再結合表格數據1930年的離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為3%,反映了經濟危機爆發(fā)后,失業(yè)率劇增,家庭收入迅速減少,人們無法承受離婚的經濟壓力,C項正確。
6.意大利經濟學家阿銳基在《漫長的20世紀》中寫道:“為了拯救市場,拯救在市場條件下繼續(xù)維持的自由資本主義,的辦法居然是中止市場!但中止市場又不是消滅市場,市場的一切形式都必須保留下來,買賣的過程也應該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控制市場的權力,而執(zhí)行這種權力的恰恰是國家!”作者闡釋的是( )
A.英、荷的重商主義 B.蘇俄的新經濟政策
C.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D.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改革
解析:C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表明,經濟活動完全靠市場調節(jié)的失靈,“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控制市場的權力,而執(zhí)行這種權力的恰恰是國家”,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英、荷的重商主義出現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yè)階段(自由資本主義之前),與“繼續(xù)維持的自由資本主義”不符合,故A項錯誤;蘇俄的新經濟政策、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改革都是為了挽救社會主義,故B、D兩項錯誤。
7.(2014年安徽文綜,21)1933年,羅斯??偨y(tǒng)簽署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實施對該流域的綜合治理與全面發(fā)展計劃。其“代表現代政府中一種真正新穎而富于想像力的設計?!鼘⒉皇苣切┎幌喔傻膰医缦薜慕?,而且將是獨立經營的、政府所有的公司”。這種經營方式( )
A.表明國家放棄對企業(yè)干預
B.改變了田納西河流域國有制
C.抑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D.具有私營企業(yè)的某些靈活性
解析:D 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特點是“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國家界限的禁制”“獨立經營、政府所有的公司”,“獨立經營”有利于克服國有企業(yè)的低效率,有一定的靈活性,D項正確?!罢小闭f明該公司是政府投資的,實行國有制,B項錯誤。國家投資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之一,A項錯誤。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是恢復資本主義正常的發(fā)展秩序,根本上是為了促進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C項錯誤。
8.(2014昆明摸底)1925年到1929年,德、法、比等國的關稅分別提高了29%、38%和50%,1930年美國對890種商品提高進口稅率,各種商品進口稅平均提高約40%。到1931年底,先后有25個國家進口稅率比1929年提高60%~100%。各國提高關稅額的結果( )
A.有效保護本國經濟和應對經濟危機
B.推動各國對外貿易趨于平衡
C.促進世界貿易趨于穩(wěn)定
D.加劇世界經濟大危機
解析:D 各國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其結果是加劇了經濟大危機,D項為正確選項。各國提高關稅并不能保護本國經濟,也不能使各國之間的貿易趨于平衡,反而加劇矛盾和摩擦,各國大打關稅戰(zhàn),世界貿易形勢日趨緊張與混亂,故排除A、B、C三項。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
1.(2014年四川文綜,12)下表是俄羅斯一咨詢機構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給俄羅斯人民帶來了什么”所作四次調查的結果。這表明俄羅斯人( )
咨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國各族人民的
歷開辟了新時期 23 23 30 30 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26 26 27 30 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 18 19 16 16 是一場災禍 12 16 14 10 難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趯κ赂锩目捶ㄩL期一致?、垡廊粦延写髧榻Y?、苤饕P注十月革命的經濟影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解析:B 從表格可以看出,在1990~2006年的所有調查項目中,認可某一項咨詢答案的人數比例是在不斷變化的,說明俄羅斯人對十月革命的看法并不是長期保持一致的,故②錯誤。表格中認為十月革命推動或阻礙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人數并不占絕對優(yōu)勢,可見俄羅斯人并不是主要關注十月革命的經濟影響,故④錯誤。①③均可通過表格中的數據得出,故B項正確。
2.(2014邯鄲摸底)“無論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國家,所有進行農業(yè)改革的嘗試在試圖以迅速和激進方式進行時,收獲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為農業(yè)結構是最根深蒂固的結構”。以下史實能夠佐證該觀點的是( )
A.蘇俄的新經濟政策
B.斯大林時期的農業(yè)集體化政策
C.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D.中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解析:B 注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迅速和激進方式”“深深的失望”即可判斷為斯大林時期的農業(yè)集體化,故B項正確,A、C、D三項都是漸進的,而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而不是“失望”。
3.(2014年安徽文綜,20)列寧指出:“在經濟戰(zhàn)線上,由于我們企圖過渡到共產主義,到1921年春天我們就遭到了嚴重的失敗?!贝恕皣乐氐氖 钡闹饕蚴? )
A.蘇維埃政權農業(yè)稅過重
B.蘇俄政策嚴重脫離現實
C.分配領域的實物配給制
D.蘇俄敵對勢力十分強大
解析:B 本題考查蘇俄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本題實際要求回答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錯誤——采用直接過渡的辦法向社會主義過渡,嚴重脫離了蘇俄的實際,B項正確。農業(yè)稅是新經濟政策的措施,A項錯誤。材料是在分析“我們”的問題,并非“敵人”,D項與問題無關。C項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措施,但是,它僅僅是問題之一,是由忽視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低的現實造成的,C項從屬于B項,B項是主要原因。
4.(2014邯鄲調研)1921年的一份蘇俄文件寫道:“海軍和紅軍中的不滿情緒幾乎同農民一樣激烈,難以控制的不滿情緒主要由從家鄉(xiāng)農村傳來的消息而郁積起來,家鄉(xiāng)農村常常給他們捎來關于農村經濟危機的壞消息?!焙髞磉@些不滿情緒初步得以化解的辦法之一是( )
A.允許農民進行商品交換
B.推行農業(yè)集體化
C.為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
D.實行余糧征集制
解析:A 題干反映的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后實行新經濟政策,A項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符合題意;B項是斯大林模式的內容,不符合題意;C項是羅斯福新政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5.下表為1927~1930年美國社會離婚率統(tǒng)計表(摘編自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以下推論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離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強化了人們抱團取暖意識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緩解了社會矛盾
C.“大蕭條”影響人們家庭婚姻關系
D.“大蕭條”期間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解析:C 根據所學知識,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fā)。再結合表格數據1930年的離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為3%,反映了經濟危機爆發(fā)后,失業(yè)率劇增,家庭收入迅速減少,人們無法承受離婚的經濟壓力,C項正確。
6.意大利經濟學家阿銳基在《漫長的20世紀》中寫道:“為了拯救市場,拯救在市場條件下繼續(xù)維持的自由資本主義,的辦法居然是中止市場!但中止市場又不是消滅市場,市場的一切形式都必須保留下來,買賣的過程也應該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控制市場的權力,而執(zhí)行這種權力的恰恰是國家!”作者闡釋的是( )
A.英、荷的重商主義 B.蘇俄的新經濟政策
C.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D.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改革
解析:C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表明,經濟活動完全靠市場調節(jié)的失靈,“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控制市場的權力,而執(zhí)行這種權力的恰恰是國家”,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英、荷的重商主義出現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yè)階段(自由資本主義之前),與“繼續(xù)維持的自由資本主義”不符合,故A項錯誤;蘇俄的新經濟政策、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改革都是為了挽救社會主義,故B、D兩項錯誤。
7.(2014年安徽文綜,21)1933年,羅斯??偨y(tǒng)簽署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實施對該流域的綜合治理與全面發(fā)展計劃。其“代表現代政府中一種真正新穎而富于想像力的設計?!鼘⒉皇苣切┎幌喔傻膰医缦薜慕?,而且將是獨立經營的、政府所有的公司”。這種經營方式( )
A.表明國家放棄對企業(yè)干預
B.改變了田納西河流域國有制
C.抑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D.具有私營企業(yè)的某些靈活性
解析:D 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特點是“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國家界限的禁制”“獨立經營、政府所有的公司”,“獨立經營”有利于克服國有企業(yè)的低效率,有一定的靈活性,D項正確?!罢小闭f明該公司是政府投資的,實行國有制,B項錯誤。國家投資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之一,A項錯誤。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是恢復資本主義正常的發(fā)展秩序,根本上是為了促進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C項錯誤。
8.(2014昆明摸底)1925年到1929年,德、法、比等國的關稅分別提高了29%、38%和50%,1930年美國對890種商品提高進口稅率,各種商品進口稅平均提高約40%。到1931年底,先后有25個國家進口稅率比1929年提高60%~100%。各國提高關稅額的結果( )
A.有效保護本國經濟和應對經濟危機
B.推動各國對外貿易趨于平衡
C.促進世界貿易趨于穩(wěn)定
D.加劇世界經濟大危機
解析:D 各國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其結果是加劇了經濟大危機,D項為正確選項。各國提高關稅并不能保護本國經濟,也不能使各國之間的貿易趨于平衡,反而加劇矛盾和摩擦,各國大打關稅戰(zhàn),世界貿易形勢日趨緊張與混亂,故排除A、B、C三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