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小升初語文高頻知識點模擬試題:古詩文篇

字號:


    
    
    
    
    
    
    
    二、選擇題。
    1.下列屬于漢樂府的是( )
    A.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B.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C.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D.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2.下列詞人,屬于豪放派的是( )
    A.辛棄疾   B.柳永   C.秦觀  D.晏殊
    3.《天凈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A.張養(yǎng)浩 B.馬致遠 C.元好問
    4.李白的《望天門山》中“兩岸青山相對出”下句是( )
    A.輕舟已過萬重山 B.孤帆一片日邊來C.似曾相識燕歸來
    5.下面哪一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憶江南》中的名句?( )
    A.春潮帶雨晚來急 B.春江水暖鴨先知
    C.春來江水綠如藍 D.春風不度玉門關
    6.“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蛾眉共比髙?!边@里的“三父子”指的( )
    A.蘇洵、蘇軾、蘇轍   B.曹操、曹丕、曹植   C.班彪、班固、挺超
    7.龔自珍《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中,“紅”是( )
    A.紅色 B.花  C.樹葉 D.樹枝
    8.下列寫月的詩詞中,寫中秋“月”的一句是( )
    A.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C.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D.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9.下面詩句屬于勸人珍惜時間的一項是( )
    A.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 B.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C.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10.下面對詩句描寫的季節(jié)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
    A.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夏)
    B.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冬)
    C.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秋)
    D.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
    思路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詩詞的積累,在背誦詩詞時,應該了解詩詞的作者以及詩詞所描寫的內容。
    解析:
    1. A.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意思是:空空的山野里看不見人,但是隱隱約約可以聽到人說話的聲音。B.出自《三字經(jīng)》,意思是:玉石不經(jīng)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C.出自兩漢時期的《長歌行》,意思是:園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葉上的露水被朝陽曬干。D.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古朗月行》,意思是:又懷疑它是瑤臺仙鏡,飛到了青云之上。故答案為C。
    2.A.辛棄疾,兩宋時期豪放派代表人物。B.柳永是婉約派代表詩人。C.秦觀是婉約派代表詩人。D.晏殊是婉約派代表詞人。故答案為A。
    3.A.張養(yǎng)浩,元代散曲家。代表作《山坡羊•潼關懷古》B. 馬致遠,一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作家,又是“元貞書會”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天凈沙•秋思》。
    C.元好問的代表作《小重山》。故答案為B。
    4.A.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譯文: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蕩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B.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天門山》。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譯文: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出現(xiàn),一葉孤舟從天地之間慢慢飄來。C.出自宋代詞人晏殊的《浣溪沙》。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譯文:花兒總要凋落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好像舊時的相識。故答案為B。
    5.A.出自唐代詩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詩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譯文: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B.出自宋代詞人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譯文:竹林外邊兩三枝桃花初綻開放,春天江水變暖了,鴨子最先感覺到。C.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憶江南》。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譯文:太陽出來,江邊的花朵比火還要紅艷,春天來臨,江水就如藍草一般碧綠。D.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一》。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譯文: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 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故答案為C。
    6.“三父子”指的是蘇洵、蘇軾、蘇轍。生長于蜀地眉山的蘇洵及其二子蘇軾、蘇轍,在北宋時期皆是名動一時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且皆名列“唐宋八大家”。“三曹”指漢魏間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因他們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所以后人合稱之為“三曹”。“三班”指班彪、班固、挺超,是歷史學和文學方面的名家。故答案為A。
    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意思是: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故答案為B。
    8.A.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泊秦淮》?!恫辞鼗础肥翘瞥娙硕拍劣吻鼗磿r所作,詩人聽見歌女唱《玉樹后庭花》,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譯文:迷蒙的煙霧籠罩著寒江,銀色的月光籠罩著小舟和白沙。B.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在聽到王昌齡不幸的遭遇以后,寫下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譯文: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C.出自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蘇軾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譯文:明月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D. 出自北宋詩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譯文: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的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故答案為C。
    9.A.出自唐朝詩人李涉的《岳陽別張祜》。譯文:(年輕人)要努力向著理想前程奮勇前進,不要像老來一事無成的人那樣只知道空嘆息,因為到那時嘆息也是沒有用的。B.出自宋代詩人牧童的《答鐘弱翁》。譯文:放牛一天,回來后飽餐一頓,累了,在明月朗照下不脫蓑衣便酣然睡去。無憂無慮,天真無邪。C.出自朱熹的《觀書有感》。譯文:這半畝方塘為什么這么清澈呢?因為有這源頭活水不斷地補充進來,才使得它這么清澈。D.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譯文:四月正是平地上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剛剛盛放,濃艷欲滴,嫵媚動人。故答案為A。
    10.A.出自宋代詩人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描寫的是夏天的景色。譯文:到底是西湖六月的景色最美,風光與其他季節(jié)不相同。B.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描寫的是深秋的景色。譯文:停下車來,是因為愛賞楓林晚景,那經(jīng)霜的楓葉竟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C.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描寫的是秋天的景色。譯文:讓人憐愛的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樣閃亮,月亮彎得像弓一樣。D.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譯文:春天到了天氣轉暖,這時候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由于雨很細很密,所以落到地上,就感覺軟綿綿的,大地是慢慢被滋潤的,春天的小草剛發(fā)一點小芽,是淡綠色的,而且也很疏,遠看一片草可以看到成片的綠色,但如果近看,就不明顯了。故答案為B。
    參考答案:1.C  2. A  3.B  4.B  5.C    6. A    7. B  8.C  9.A    10.B
    易錯提示:背誦古詩詞時,不注意文學常識以及詩詞內容的積累,答題時容易出現(xiàn)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