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寓言故事精選6篇

字號: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下面是分享的經典中國寓言故事精選6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1】經典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濮水垂釣
    莊子在河南濮水悠閑地垂釣。楚威王聞訊后,認為莊子到了自己的國境內,真是機會難得,于是速派兩位官員趕赴濮水。來者向莊子傳達了楚威王的旨意,邀請莊子進宮,愿將楚國的治理大業(yè)拜托給莊子。
    莊子手持釣竿聽畢楚王的意圖后,頭也不回,他眼望著水面沉思片刻,說:"楚國有神龜,死去已有三千年。楚王將它的骨甲裝在竹箱里,蒙上罩中,珍藏在太廟的明堂之上供奉。請問:對這只神龜來講,它是愿意死去遺下骨甲以顯示珍貴呢,還是寧愿活著,哪怕是在泥塘里拖著尾巴爬行呢?"
    兩位來使聽完莊子的一番發(fā)問,不加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選擇活著,寧愿在泥塘生存。"
    莊子見他們回答肯定,回過頭悠然地告訴兩位官員:"有勞兩位大夫,請回稟楚王吧,我選擇活著!"
    這篇寓言表現(xiàn)了莊子的人格高潔,不為徒有其表的名聲、權勢而放棄生命自由。人生最可貴的是生命,生命最可貴的是自由。
    【篇2】經典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大鵬與焦冥
    晏子是齊國有名的賢相。晏子很有學問,足智多謀,善于諷喻又敢于直諫,他經常跟齊王一起議論國家大事或談論學問。
    有一天,齊景公和晏子坐在一起聊天。齊景公問晏子說:"天下有極大的東西嗎?"晏子回答說:"有哇。大王想要我說給您聽嗎?"齊景公說:"我想知道天底下的生靈是什么?"
    晏子說:"在北方的大海上,有個叫大鵬的鳥,它的腳游動在云彩之中,背部高聳入青天,而尾巴則橫臥在天邊。大鵬在北海中跳躍著啄食,它的頭和尾就充塞在天和地之問。它的兩個闊大的翅膀一伸展,就無邊無際看不到盡頭。"
    齊景公驚奇地說:"真是不可想象!不可想象!那么,天下有沒有極小的生靈呢?"
    晏子回答說:"當然有。東海邊有一種小蟲,它小到可以在蚊子的眼睫毛上筑巢。這種小蟲子在巢里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它們經常在蚊子的眼皮底下飛來飛去,可是蚊子連絲毫的感覺也沒有。"
    齊景公說:"太妙了,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新奇的事,那是什么蟲子呀?"
    晏子說:"我也不知道它確切的名字叫什么,只聽說東海邊有些漁民稱這種蟲子為'焦冥'。"
    齊景公十分感慨地說:"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
    大鵬和焦冥,是先人們想象中的極大和極小的生靈。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和運動,形式是極其復雜、多樣的,因此,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對知識的追求也是永無止境的。
    【篇3】經典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驚弓之鳥
    戰(zhàn)國時魏國有一個有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genglei)。有一天,更羸跟隨魏王到郊外去游玩。玩著玩著看見天上有一群鳥從他們頭上飛過,在這群鳥的后面,有一只鳥吃力地在追趕著它的同伴,也向這邊飛來。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會有這樣的事?"魏王真有點不相信地問。更羸說道:"可以試一試。"過了一會兒,那只掉了隊的鳥飛過來了,它飛的速度比前面幾只鳥要慢得多,飛的高度也要低一些。這只鳥飛近了——原來是只掉了隊的大雁,只見更羸這時用左手托著弓,用右手拉著弦,弦上也不搭箭。他面對著這只正飛著的大雁拉滿了弓。只聽得"當"的一聲響,那只掉了隊正飛著的大雁便應聲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看到后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便問更羸不用箭是憑什么將空中飛著的鳥射下來的。更羸笑著對魏王講:"沒什么,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大雁。""你是怎么知道這只大雁是受過了箭傷的呢?"魏王更加奇怪了,不等更羸說完就問。更羸笑著繼續(xù)對魏王說:"從這只大雁飛的姿勢和叫的聲音中知道的。"更羸接著講:"這只大雁飛得慢是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的聲音很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舊的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里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后,更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處飛。它心里本來就害怕,加上拼命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翅膀再也飛不動了,它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故事中的大雁聽到弓弦聲響后就驚惶萬分,是因為它身上受過箭傷。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指有人在某一件事情上吃過虧,于是就老是害怕再次發(fā)生類似的事情,可以說是驚弓之鳥。
    【篇4】經典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杞人憂天
    在我國歷的春秋時代,有一個杞國人,總是擔心有一天會突然天塌地陷,自己無處安身。他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飯不香,睡覺不寧。
    后來,他的一個朋友得知他的憂慮之后,擔心這樣下去會損害他的健康,于是特意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一些積聚的氣體而已。而氣體是無處不在的,比如你抬腿彎腰,說話呼吸,都是在天際間活動,為什么你還要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杞國人聽了,仍然心有余悸地問:"如果天是一些積聚的氣體,那么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不會掉下來呢?"
    開導他的朋友繼續(xù)解釋:"太陽、月亮、星星,也都只是一些會發(fā)光的氣團,即使掉下來了,也不會傷人的。"
    可是杞國人的憂慮還沒有完,他接著問:"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該怎么辦?"
    他的朋友又說:"地,不過是些堆積的石塊而已,它填塞在東南西北四方,沒有什么地方沒有石塊。比如,你站著踩著,都是在地上行走,為什么要擔心它會陷下去呢?"
    杞國人聽了朋友的這一番開導之后,終于放下心來,十分高興。他的朋友也為他不再因無端的憂愁而傷身體,感到了欣慰。
    其時,有位楚國的思想家名叫長盧子的,在聽說了杞國人和朋友的對話之后,不以為然,他笑著評論道:"那些彩虹呀,云霧呀,風雨呀,一年四季的變化呀,所有這些積聚的氣體共同構成了天;而那些山岳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所有這些堆積物共同構成了地。既然你知道天就是積氣,地就是積塊,你怎么能斷定天與地不會發(fā)生變化呢?依我看,所謂天地,不過是宇宙間的一付小小物體,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的一種,其本身并未終結,難以窮盡;因此人們對這件事也很難想像,不易認識,這都是很自然的。杞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這確實有點想得太遠;然而他的朋友卻說天塌地陷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也不對。天與地不可能不壞,而且終究是要壞的,有朝一日它真的要壞了,人們又怎么能不擔心呢?"
    對于這場爭論,戰(zhàn)國時的鄭人列御寇也有說法。他認為:"說天與地會壞,是荒謬的;說天與地不會壞,也是荒謬的。天地到底會不會壞,我們目前尚不知道。不過,說天地會壞是一種見解,說天地不會壞也是一種見解。這就好像活人不知道死者的滋味,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來不曉得過去,過去也不能預測未來。既然如此,天地究竟會不會壞,我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毫無疑問,如果用今天的科學常識來看待天和地,我們完全可以斷言,那個杞國人和他的朋友,以及古代思想家長盧子和列御寇的觀點都有偏頗。但這則故事仍然說明:對于一個時代所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人們不應該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還是要豁達些好。
    【篇5】經典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人在集市上既賣盾又賣矛,為了招徠顧客,使自己的商品盡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辭、言過其實地高聲炒賣。
    他首先舉起了手中的盾,向著過往的行人大肆吹噓:"列位看官,請瞧我手上的這塊盾牌,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鍛造而成的好盾呀,質地特別堅固,任憑您用什么鋒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話說得人們紛紛圍攏來,仔細觀看。
    接著,這個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墻根的矛,更加肆無忌憚地夸口:"諸位豪杰,再請看我手上的這根長矛,它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打制出來的好矛呀,矛頭特別鋒利,不論您用如何堅固的盾來抵擋,也會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話一經出口,聽的人個個目瞪口呆。
    過了一會兒,只見人群中站出來一條漢子,指著那位楚人問道:"你剛才說,你的盾堅固無比,無論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鋒利無雙,無論什么盾都不可抵擋。那么請問:如果我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結果又將如何?"楚人聽了,無言以對,只好漲紅著臉,趕緊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離了集市。
    楚人說話絕對化,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難免陷入尷尬境地。要知道,戳不破的盾與戳無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因此,我們無論做事說話,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滿說絕走極端。
    【篇6】經典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莊子知魚樂
    莊子在濠水橋上與知名的哲學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見魚兒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戲,便對身邊的惠施說:"這是魚兒的樂趣??!"
    惠施不以為然地反問莊子:"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
    莊子反唇相譏:"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魚的樂趣呢?"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惠施辯解道:"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的感覺。你本來就不是魚,你肯定也不會知道魚的感覺。"
    莊子到底是做學問的人,十分善于總結問題的癥結。他認為兩人爭論的焦點是,你問我怎么知道魚兒的快樂,這是你承認我了解魚的樂趣以后才會提出的問題。于是他告訴惠施:
    "那是因為我在橋上的心情很高興,所以我就認為魚兒在水中也是很快樂的。"
    這篇寓言是中國古代一場的辯論,帶有濃厚的哲學意味。
    惠施的觀點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莊子的觀點則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