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司法考試憲法復習資料:政權組織形式

字號:

2015年司法考試憲法復習資料:政權組織形式
    一、政權組織形式的概念與種類
    政權組織形式是指掌握國家權力的階級組織國家機關以實現其階級統(tǒng)治的形式,是形成和表現國家意志的方式。由于各國具體歷史條件的差異,不同的國家,其政權組織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
    在資本主義國家,其政權組織形式又可分為二元君主立憲制、議會君主立憲制、總統(tǒng)制、議會共和制、委員會制和半總統(tǒng)半議會制等。二元君主立憲制是一種以君主為核心,由君主在國家機關體系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政權組織形式。其主要特征是,雖然君主的權力受到憲法和議會的限制,但這種限制的力量非常弱小,君主仍然掌握著極大的權力。例如,議會中的部分議員由君主任命,議會制定的法律須經君主同意才能生效,內閣只是君主的咨詢機構,并對君主負責等等。在現代國家中,只有尼泊爾、約旦、沙特阿拉伯等極少數國家實行這類政權組織形式。議會君主立憲制的主要特征則在于,君主的權力受到憲法和議會的嚴格限制,以至于君主行使的只是一些形式上的或者禮儀性的職權,君主對議會、內閣、法院都沒有實際控制能力?,F代國家中的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和日本等國家建立的就是這類政權組織形式??偨y(tǒng)制的主要特征是國家設有總統(tǒng),總統(tǒng)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總統(tǒng)由選民選舉產生,不對議會負責,議會不能通過不信任案迫使總統(tǒng)辭職,總統(tǒng)也無權解散議會。美國是典型的總統(tǒng)制國家。議會共和制的主要特征在于:議員由選民選舉產生,政府由獲得議會下院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構成多數席位的幾個政黨聯合組成;議會與政府相互滲透,政府成員一般由議員兼任,議會可通過不信任案迫使政府辭職,政府也可以解散議會。意大利是典型的議會共和制國家。委員會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國家行政機關為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眾議院選舉產生,總統(tǒng)(行政首長)由委員會成員輪流擔任,任期一年,不得連任;眾議院不能對委員會提出不信任案,委員會也無權解散議會。瑞士是典型的委員會制國家。半總統(tǒng)半議會制的主要特征在于:總統(tǒng)是國家元首,擁有任免總理、主持內閣會議、頒布法律、統(tǒng)帥武裝部隊等大權;總理是政府首腦,對議會就政府的施政綱領或政府的總政策承擔責任,議會可通過不信任案或不同意政府的施政綱領和總政策,迫使總理向總統(tǒng)提出政府辭職。1958年后的法國是典型的半總統(tǒng)半議會制國家。
    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都是人民代表制。這種單一化的政權組織形式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決定的。人民代表制的主要特征在于,由選民選舉代表組成行使國家權力的人民代表機關,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國家機關由同級人民代表機關選舉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jiān)督;人民代表機關在整個國家機關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因而不可能與其他國家機關存在分權與制衡關系。然而,各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傳統(tǒng)、現實狀況、民族因素等方面的差異,卻決定了人民代表制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并不相同。比如在名稱上,有的稱蘇維埃,有的稱議會,有的稱人民代表會議,有的稱人民代表大會;在組織結構上,有的采一院制,有的采兩院制;在常設機構的職權上,有的沒有立法權,有的可以行使部分立法權;在國家元首制度上,有的采個人元首制,有的采集體元首制等等。這些差異都只是形式上的、局部的差異,其根本宗旨都在于切實保證廣大勞動人民真正享有當家作主、管理國家的權利。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概念
    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jiān)督。那么,什么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呢?對此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邏輯起點。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既是人民代表大會制與資產階級議會制的根本區(qū)別,也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得以建立和運行的邏輯起點,因而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概念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眾所周知,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君主專制制度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君主或少數貴族。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人民主權原則的張揚,使國家權力的所有者發(fā)生了轉移。那些原本處于被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階層成了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中的“國家主人”。但生產資料資本家私有制,卻決定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政權無法擺脫財產的控制,決定了它所實現的只能是有產者的權力,而對于廣大勞動人民來說,人民當家作主只能是理想、是抽象的原則。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則決定了占社會成員絕大多數的廣大勞動人民不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而且也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不僅應該是法律上、原則上的“主人”,而且應該是政治現實中的主人。因此,人民當家作主、權力屬于人民的國家政權本質,決定了建立一套使人民能夠形成統(tǒng)一意志,集中統(tǒng)一地行使國家權力,從而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政治制度也就極為必要。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這樣的政治制度。
    2.選民民主選舉代表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前提。盡管權力屬于人民是我國國家政權的本質,但地域的廣闊、人口的眾多則決定了國家權力的所有者不可能直接地經常地行使那屬于自己的權力,而只能實行間接民主的人民代表制。因此,我國憲法規(guī)定,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樣,由選民通過民主選舉程序選舉產生人大代表,由他們代表人民,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也就構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前提和基礎。
    3.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礎建立全部國家機構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核心。國家機構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而建立起來的國家機關的總和。雖然在理論上,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是全權性的國家機關,但國家職能的全部實現卻還有賴人民代表大會以外的其他國家機關,因而我國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主要通過兩大途徑來實現:一是由人民代表大會直接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這些職權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二是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這些國家機關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并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受人民代表大會監(jiān)督。由此可見,無論在國家機構的建立還是運行過程中,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始終處于主導地位。也正是因為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礎建立全部國家機構,才真正全面地保證了國家機構始終以實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為宗旨,始終以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目標。
    4.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鍵。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是由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政權巴黎公社所首創(chuàng)的。馬克思曾經指出:公社是由巴黎各區(qū)普選選出的城市代表組成的。這些代表對選民負責,隨時可以撤換。列寧也認為,任何由選舉產生的機關或代表會議,只有承認和實行選舉人對代表的罷免權,才能被認為是真正民主的確實代表人民意志的機關,這是真正民主制的基本原則。因此,我國憲法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選民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否則,人民代表大會就可能脫離人民,違背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從而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改變性質。因此,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處于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概念歸納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指擁有國家權力的我國人民根據民主集中制原則,通過民主選舉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并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礎,建立全部國家機構,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實現社會主叉民主的基本形式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因而我國憲法規(guī)定,人民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城鄉(xiāng)人民享有基層社會生活方面的自治權利等等。因此,在我國,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多種多樣,不僅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且包括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加廣泛的多種形式。但在這諸種民主形式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基本的。也就是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形式。
    1.社會主義民主就其本質來說是人民當家作主,這種民主需要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實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實現這種民主的形式。
    第一,從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來說,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人民代表組成,而人民代表又是由人民通過民主選舉方式選舉產生的。根據憲法和選舉法的規(guī)定,除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以外,凡年滿18周歲的我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雖然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產生,有選民直接選舉和選舉單位間接選舉的差別,但所有的人大代表都是根據人民的意志選舉出來的,都是人民派遣到權力機關的光榮使者。
    第二,從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來說,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國家的一切重大事務享有高決定權:它有權制定憲法、法律;有權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以及計劃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有權審查和批準國家預算和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有權決定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有權選舉和決定其他中央國家機關的領導人員,并且監(jiān)督這些機關的工作,使之遵循人民的意志。總之,凡屬應當由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職權,它都有權行使。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在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職權范圍內決定本地區(qū)的重大事務,有權組織本地區(qū)的其他國家機關,并監(jiān)督它們的工作。由此可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是代表人民全權地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第三,從人民代表大會的責任來說,它要向人民負責,要受人民的監(jiān)督。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各級人大代表在整個任期之內和行使職權的過程中,始終要同選民和選舉單位保持密切聯系,選民或選舉單位有權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罷免由他們選出的代表。
    綜上,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來自人民,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來自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必須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因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是我國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形式。
    2.在各種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形式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居于重要的地位。在所有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形式中,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外,其他一切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限制。這種限制表現在實現民主的主體方面,或者在實現民主的范圍和效能方面。就享受民主的主體來說,其他民主形式通??傄阅骋徊糠秩藶橄?。如國有企業(yè)實行民主管理,參加者就只限于本企業(yè)的職工。就享受民主的范圍來說,其他民主形式通常局限于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幾個方面。如企業(yè)職工參加企業(yè)的管理或者享受憲法所規(guī)定的物質幫助權,它的范圍主要是經濟生活方面。就享受民主的效能來說,其他民主形式也有一定限度。如根據憲法規(guī)定,公民有向國家機關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但這些意見和建議能否被接受和采納,尚需受制于具體情況。這就是說,其他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形式在主體、范圍和效能等方面都要受到法律和事實的限制。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則無限制地、全面地、全權地保障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權力。因此,與其他民主形式相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形式。
    不僅如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既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直接全面地表現了我國的階級本質,是我國國家機構得以建立、健全和國家政治生活得以全面開展的基礎,是其他政治制度的核心,而且反映了我國政治生活的全貌,那么毫無疑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形式,是我國極具優(yōu)越性的根本政治制度,只有不斷完善和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才能樹立其權威,充分發(fā)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際作用。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理順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其他機關組織的關系。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在行使職權、開展工作過程中,必然會與其他機關、組織、團體發(fā)生各種關系,理順他們之間的關系并保證其通暢將有助于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效地行使職權。
    (1)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同級黨組織的關系。堅持黨的領導是“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但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組織和思想領導。黨組織和國家政權機關無論在性質上還是職能、任務上都存在區(qū)別,分別屬于兩套不同的系統(tǒng)。兩者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一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也就是堅持和實現了黨的領導;二是同級黨組織的職責是為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提供保障。它們的目標和宗旨是一致的,即真正保障廣大人民當家作主。
    (2)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同級國家行政機關的關系。依據憲法和法律,國家行政機關是人大的執(zhí)行機關,由人大產生,向人大負責并報告工作。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同級國家行政機關是決定與執(zhí)行、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的關系。
    (3)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同級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的關系。依據憲法,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都由人大選舉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jiān)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分別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它們之間的關系即人大監(jiān)督與司法獨立之間的關系。理順它們之間的關系,既要明確人大及其常委會監(jiān)督的范圍和內容,又要有明確的監(jiān)督程序和方式,從而既達到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jiān)督目的,又保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2.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自身建設。這是從人大自身制度入手,對內部問題加以完善。
    (1)組織機構建設。保證已有的工作機構充分有效運轉的同時,根據客觀需要加強機構建設和組織建設。后者主要從以下方面人手:①增設專門委員會,尤其是憲法委員會和監(jiān)察委員會。以維護憲法權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完善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jiān)督工作,加強廉政建設。地方各級人大也應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增設專門委員會。②加強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人大的機構建設。地區(qū)在事實上行使著一級國家政權的職能,卻在組織機構上缺少相應的人大機構,這樣的配置不利于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鄉(xiāng)、鎮(zhèn)人大機構建設方面,應進一步健全其常設機關,便于落實本級人大的決議,經常性地監(jiān)督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的工作,加強代表與選民的聯系,及時聽取和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③加強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織建設。盡快實現代表結構合理化以及各級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專職化。這是提高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職權能力的必要條件。
    (2)制度建設。①會議制度?!叭珖舜笞h事規(guī)則”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guī)則”為有關制度提供了依據,但很多內容仍然過于原則化,還有不完善之處,因而有待制定其他有關條例以建立系統(tǒng)、全面的議案制度、質詢制度、罷免制度等。②各級人大常委會與代表的聯系制度。必須將實踐中的主任接見代表日制度,代表小組活動日制度,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機關干部分片負責、深入基層走訪代表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固定化、法律化。③人大代表與選民的聯系制度。包括雙向聯系制度化,監(jiān)督、罷免的制度化。代表向選民收集情況,向選民匯報工作等應當形成制度,并作為選民考察代表是否稱職以及應否罷免的主要依據。④人大代表的視察、調查制度。包括對其范圍、程序的規(guī)定,為其提供必要條件等。⑤人大代表的學習制度。通過此項制度提高代表素質,培養(yǎng)其參政議政的能力。
    (3)成員素質的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職權的能力。首先,在選舉過程中,盡可能地將那些政治品德、政治思想好,參政議政能力強的人選進去。這就要求既依法選舉,又改革選舉制度:明確代表的責任性質;確保候選人地位平等;保證候選人之間的競爭。其次,對當選代表通過學習、培訓等各種形式予以提高,保障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效的行使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