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節(jié)十篇(通用)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端午節(jié)篇一
    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四大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又名端五節(jié),重五節(jié)。關于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很多,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種。
    賽龍舟
    早在五千年前,長江中下游就有乘船祭祀龍圖騰的活動,那便是賽龍舟的前身了?!对娊洝分杏涊d:“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蹦区B舟就是指龍舟。明朝著名畫家張擇端曾以端午節(jié)龍舟為主題畫了一幅作品,名叫《金明池爭標圖》。
    清朝歷代皇帝都有在端午節(jié)觀賞龍舟的習慣。所以,賽龍舟便作為端午節(jié)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
    吃粽子
    說到端午節(jié),不得不提的就是吃粽子了。早在戰(zhàn)國初期,就有人別出心裁制成了類似粽子的食物。他們用黍葉包裹著糯米,蘸過石灰水后烤著吃,因形狀類似牛角,故被稱為“烤角黍?!?BR>    到了漢朝,吃粽子就被正式列為端午節(jié)的習俗了。在現(xiàn)代,粽子中總會包著各種餡料,比如說:豆沙、肉、玉米、大棗等等。這些也是因為明朝的一位乞丐靈機一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
    插艾條
    艾,在端午時節(jié)長得最為旺盛,而且在這段時間內,天氣會十分炎熱,蚊蟲肆虐。正好艾有清熱解毒驅蚊之功效,還有驅邪、避諱之意。
    關于端午節(jié)的習俗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端午節(jié)篇二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大開了一個眼界,對包粽子有了新的認識。
    我乖乖地坐在姥姥的身旁耳濡目染,簡單的包粽子還能難住如天才般的我,我認為我自己能夠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的粽子是非常的不容易呀!
    終于開始動手了,我激動的心也燃一燒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姥姥的樣子也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最底下放了一個又紅又大的一顆棗,再用已經浸泡好的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非常得意,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了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姥姥替一我解了圍---弄掉了一些米,我這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了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粽繩。小菜一碟,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了粽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一圈,我還認為姥姥包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用粽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一不小心拉了一下繩子,只聽見"嘩啦"一聲,粽葉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落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姥姥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三只。
    粽子熟了,我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和快樂。
    端午節(jié)篇三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我國民間有吃粽子、劃龍船、喝雄黃酒、掛香袋、門上懸艾草等習俗。
    這些節(jié)日習俗一直沿習至今。我們黃羊川鄉(xiāng)沒有大江大河,見不到劃龍舟的場面,代之而起的則是聚眾郊游,登山野炊等習俗。
    吃粽子
    粽子,又名角黍,簡稱粽子,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我們這里因不生產稻米,而恰逢 韭菜上市。所以家家戶戶都用韭菜作餡,夾雜雞蛋、豬油等配料作成包子,或用菜油煎餅,夾上煮熟的大米和紅棗,作成卷膏,不同地方作法也不盡相同。
    喝雄黃酒,舊時,每逢端午,人們相聚,大都要喝雄黃酒,以避毒蟲、蚊蠅叮咬。我們黃羊川鄉(xiāng)大都以一種經糧食發(fā)酵,配以佐料作成酒醅子。一進夏季人們?yōu)榱吮苁睿壹覒魬舳家饕恍┨瘐雍绕饋碛窒阌痔?,沁人心脾?,F(xiàn)在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有不少人喝起了雄黃酒。
    野外郊游
    人們在端午節(jié)這天,紛紛攜家外出,聚集到周圍的名山名川處,共同郊游,聲勢頗為壯觀,屆時四周鄉(xiāng)鄰,或遠或近聚到一起舉辦大型的賽馬會,文藝匯演,集市貿易等活動這與南方的賽龍舟大體相近。生活富裕者,還會拉上整羊尋一處安逸地燒烤羊肉,使得香味回溢。
    懸楊柳枝
    黃羊川鄉(xiāng)楊樹成行,香草遍野,一到端午節(jié),男女老少,身掛各式各樣用香草做的荷包等裝飾品,也有的在門框四周插上折來的楊樹枝或柳樹枝從避鬼神,驅逐瘴氣。
    端午節(jié)篇四
    居住在云貴高原南部的苗嶺山脈以南的水族有一個長達49天的節(jié)日,那就是端節(jié)。
    端節(jié)是水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相當于漢族的春節(jié),水語稱“借端”、“過端”。依據(jù)水族典籍水書、水歷的規(guī)定,端節(jié)在水族的歷法年底、歲首的谷熟時節(jié)舉行,時值大季收割、小季報告團種的年終歲首階段。因此,端節(jié)是辭舊迎新、慶賀年收、祭祀祖先和預祝來年幸福的盛大節(jié)日,同時也是一個團聚的美好節(jié)日。節(jié)氣正對應農歷的八月至十月。
    水族的端節(jié)還有一段傳說:在很古的時候,水族人民背著銅鼓等用品去逃荒,可是在廣東和廣西安定都不合心,而正在大伙兒發(fā)愁時,天上飛來一群諾仙術(一種鳥名,估計是鳳凰),像一“群”救命草,解救了逃難的人們。大家一致認為諾仙術是來帶路的,就跟著走,在一個岔河口,諾仙術消失了,這給人們出了個難題,可又給予了提示,大家看見一條巨龍,大家像有一雙貓的眼睛,立刻選擇了方向——朝左邊的河谷往上搬。之后來到三洞一帶,對這一帶的環(huán)境十分滿意,就在這里安家了,并和大家約定:三年后的水歷年底來團聚。
    三年后,大家來團聚,突然來了一群人馬,他們想讓水族人民離開,而水族人民為了保住土地,和他們打了起來,兩方各有死傷,之后那群人馬離開了,于是人們把死去的戰(zhàn)士安葬,并祭祀,希望往日又幸福的日子,水族人民真像一個團子,永遠不分離,哪怕是已經離去的戰(zhàn)士,也會祭祀,讓那些戰(zhàn)士也體會到人民的熱情。這正是端節(jié)的傳說。
    在端節(jié)這段日子里,主要活動是祭祀和賽馬。節(jié)日期間,銅鼓聲此起彼伏,悠揚的歌聲和蘆笙調從早到晚回蕩在翠竹掩映的竹樓里,水鄉(xiāng)山寨沉浸在節(jié)日的氣氛中。
    節(jié)日里的水族同胞載歌載舞,相聚狂歡。向客人展示了莊嚴肅立的祭祖活動、古老神秘的水書、巧奪天工的馬尾繡,以及舞火龍、耍水龍、搶鴨子、賽馬等民間表演。
    這個團聚的節(jié)日,多么快樂的節(jié)日,是多么美好,如果我在水族,應該也會如此快樂吧!
    端午節(jié)篇五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币惶崞疬@首民俗瑤我就想起端午節(jié),想起了關于端午的傳說和習俗。
    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屢次直諫楚王,楚懷王不聽他的諫言,結果亡了國。他在悲憤中跳入了汩羅江。人們擔心魚兒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往河里扔粽子,讓魚兒吃,這樣魚兒就不再吃屈原的尸體了,后來這一天就被定為端午節(jié)。
    每到五月初三,媽媽都會準備五種不同顏色的線,然后嘴銜著一頭,兩手不停地搓捻,不一會五條線就合在一起了。媽媽把我的手腕、腳腕處都系上五彩線。系好后媽媽心滿意是地說:“這下好了,五色線系上,一年都不會生病嘍。”
    端午節(jié)還有個習俗要吃粽子,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親眼見了媽媽包粽子的過程:只見媽媽先將糯米、大棗、白糖準備好,然后攪拌均勻。
    接著,媽媽又找來了幾片又長又大的葉子,將攪拌好的原材料包在里面,包成一個個三角形,最后用一根繩子綁好,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后放在鍋內煮,不一會兒一股香味撲面而來。又煮了一會兒粽子熟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咬了一大口,米飯的香甜和葉子的清香融為了一體,真是美味佳肴。
    端午節(jié)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是一種愛國精神的傳承,也是家庭團圓的時刻。
    端午節(jié)篇六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風俗,也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端午節(jié)起源于浙江地區(qū),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jié)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5月初五以周進度的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民俗。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
    在武漢東湖,九點鐘開始了賽龍舟的活動,參賽選手們個個蓄勢待發(fā),躍躍欲試。
    “呼”槍聲響了,現(xiàn)場鑼鼓齊鳴,彩旗招展,喊聲震天,熱鬧非凡,每條船上有二十個人,每條船上的人衣服統(tǒng)一,紅色衣服是紅隊,黃色衣服是黃隊,藍包衣服是藍隊,綠色……
    我最用的是藍隊,藍色不僅是我最喜歡的顏色,龍頭也別有風趣,只見威風凜凜的龍頭上,眼睛的黑眼圈成了紅眼圈,眼珠直勾勾地看著前方,眼睫毛像一個王冠在眼上,由黃色,藍色,白色組成。鼻梁是青色和藍色,鼻子是亮閃言的銀色,龍須是光滑的兩個彈簧,兩個彈簧上都有一個藍色的球,四顆虎牙在嘴上,每一顆看起來尖銳無比,還有兩顆獠牙在嘴角,嘴巴里含著一顆圓的像夜明珠的銀色珠子,龍角像天空一樣藍,像月亮一樣彎。
    回到比賽,藍隊的隊長奮力擊鼓,仿佛每一棒都要把鼓擊破一般,"咚~咚~咚~"伴隨著每一聲鼓點,船上的船員們動作整齊一,濺起一來的水花晶瑩剔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船員們滿不在乎,只顧著理頭劃船藍船的速度越來越快,慢慢逼近前面的'綠隊快了,快了,越來越快了,離綠隊還有六米,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終于和綠隊并排在一起了,兩隊的鼓聲更快了,四周的吶喊聲此起彼伏,兩隊船們奮力劃槳,終于藍隊反超市綠隊,排第四名,觀眾們都為自己看好的隊吶喊助威,“加油,加油”霎時間鼓聲和觀眾加油聲響成一片熱熱鬧鬧,現(xiàn)場比菜場吵一百倍。
    最終黃隊第一,紅隊第二,藍隊第三,我看好的藍隊是季軍,我覺得,賽龍舟要有團結、拼搏、向上的精神,更體現(xiàn)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這就是家鄉(xiāng)風俗——賽龍舟。
    端午節(jié)篇七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xiāng)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jié)。雖然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jié)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特色。
    端午節(jié)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jié)日。每到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粽:。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粽,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蒸粽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fā)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jié),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guī)淼某圆煌甑聂兆印?BR>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xiāng)廣州也有在端午節(jié)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村里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里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tǒng)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jié)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
    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jié)篇八
    要說起習俗,就要說起咱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了。
    其實在我們江浙地帶并不是紀念屈原,而是紀念為國而死卻被投入江中的伍子胥,當時百姓在端午節(jié),也就是說他的祭日。于“江溯濤迎濤神”的賽龍舟。
    端午節(jié),大家必吃不可的也就是粽子了。
    粽子又稱“角黍”,是為了魚兒不肯食楚國大夫屈原,所發(fā)明的美食。
    端午節(jié)那天清早,早早的就聽見水在滴滴答答的響,原來是大人們開始淘糯米了,“刷刷刷”屋里頓時時飄滿了清香,咦,為什么還有一股樹葉的香氣呢?喔!原來是蘆葦葉,只見媽媽先將葉子、糯米、粽繩洗干凈,再用剪刀,剪去中葉小須,將粽葉光滑的面朝里圈成漏斗,將再放入糯米,最后合起來用繩子給他五花大綁就完成了。然后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放入蒸籠中。給他來個桑拿浴。
    終于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裹上白糖,咬了一口,軟軟糯糯的入口即化,真好吃!
    說起端午節(jié),還有人會想到賽龍舟,這是一種競賽,考驗的是團隊的協(xié)作能力,力爭第一,只聽見鑼鼓喧天。“一二一二”叫著口號,有一支隊伍奪冠后笑容滿面,每個人都喜笑顏開,因為這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比賽,并不完全為的是輸贏,而是為了一種樂趣,一種參與,更重要的是將這種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傳統(tǒng)精神延續(xù)下去。
    民諺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菖蒲做為重要習俗之一。端午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都會將家中打掃干凈,將艾葉,菖蒲插在家門前,為了辟邪祈求吉祥,而現(xiàn)如今,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看見門口擺放著艾草菖蒲,為端午營造出濃烈的節(jié)日氣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的我們應該認清歷史,研究歷史,將中華民族的歷史延續(xù)下去,并創(chuàng)造出新未來!
    端午節(jié)篇九
    老家的習俗可真多呀,數(shù)都數(shù)不完,各種節(jié)日都有不同的習俗。我就喜歡端午節(jié)了因為不僅可以吃到粽子還可以親手包粽子呢。
    我們在端午節(jié)的前十幾天就開始準備,就只差等待了。
    這一天終于到來了。我早早地就把圍裙穿好,等他們了。媽媽拿起香香的玉米葉開始包了(這種玉米也是用酒泡洗過的,所以很香,大家都用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葉子。我們喜歡玉米所以用玉米葉來包。)我也跟著學媽媽包,媽媽用慣有的手法熟練地包好了一個,我卻跟不上媽媽,所以只能慢吞吞的。放入棗子接著包。我想讓粽子甜一些,于是就多放了一些棗。等我包好一個的時候。媽媽已經包了好幾個了。等媽媽包完了我卻才包了三個。包完之后放入蒸籠慢慢等待,我趁粽子在包的時候跑到嬸嬸家,看見他們是使用筒子來包粽子的,我就也幫她們包了幾個
    回到家之后粽子已經出籠了,我立刻撲上去拿了一個我自己包的粽子吃,因為我包的粽子很難看,還小,所以一眼就認出來了。我把粽子解開以后咬了一口,哇,好香好甜呀!一會兒功夫我就吃完了一個。媽媽說“別吃了,一會兒還有活動呢!”
    全部好了之后,我們提著籃子上各家各戶交換粽子?;貋硪院缶腿⒓映贼兆颖荣?。家里派我作代表參加比賽。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了。終于開始了,姐姐把粽子解開,我快速地吃,吃到一半吃不下去了。姐姐說:“你還要不要你的大粽子了?!蔽矣矒沃粤讼氯ィK于贏了比賽。獎品是紅豆味的一個超級大粽子。我抱著粽子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累死了,累死了!”我要放松一下,吃我的大粽子啦。
    這就是粽子的習俗:“可好吃了呢!”
    端午節(jié)篇十
    我的家鄉(xiāng)在廣東省汕頭市,那兒是一個繁華美麗的城市。有古樸自然的古鐘園,有整潔美觀的住宅區(qū),有熱鬧非凡的自由市場,有……但是,值得一談的還是我老家的文化習俗。
    每到重要的日子,我們的習俗還真不少。端午節(jié)我們有稱五月節(jié),最主要的是賽龍舟。這既是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習俗,也是一項體育活動。
    還記得在老家最后一次過端午節(jié)的情景,那天很早,我很弟弟就到岸邊等待看龍舟,出乎意料的是,岸邊不是稀稀落落的幾十個人,而是那些和我們一樣,懷著期待的心情在等待。
    迷霧緊縮得大江上,隱約傳來嘿咻嘿咻的號子。一排排人劃著漿,隨著節(jié)奏,整齊而有力。身形狹長的小船,巧妙的集中了人力,昂首破浪,逆流而上。
    這時才發(fā)現(xiàn),岸邊已是人山人海了。歡呼聲,喝彩聲,震撼運動員的心。顯得更有氣勢了。
    近了,近了……我看到龍舟上的人了,他們個個精神抖擻,響亮的口號聲,伴隨著龍舟在激流中穿梭,來去自如。不禁讓我陷入思考,這一刻,我才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集體才是我們發(fā)展才能的地方。一滴水,不融入大海,總有干涸的時候。就像我們一樣,不也需要集體的力量嗎?
    賽龍舟正進行激烈的比賽中,我的心情隨之激動起來,我想看到,團結后的成功;我想告訴自己,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渴望自己,也擁有一個團結的集體,一起向成功的頂峰出發(fā)。
    那一次,最后一次看賽龍舟了,我不再是以前那個懵懂的女孩,只在一比賽的結果;對于現(xiàn)在的我來說,賽龍舟已是一個象征了。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流傳千古的歌謠,作為文化,他已遺失了很多,但它的含義卻被人們流傳下來了。也許,當我無意間唱著這首歌謠,心中找已渴望,自己能親身去體驗賽龍舟,也只有龍舟矯健的身影,才能充分顯示出我心中的那一份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