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衷 2.(1) 文中指夏威夷島上的鳥類注定要遭受災禍,想逃也逃不脫。 (2)文中指蛇、蜥蜴、山貓等盤踞山林。 3.A 4.(1)鳩 鵲 (2)李 桃 (3)螳螂 黃雀 (4) 小魚吃蝦米 5.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破壞該地區(qū)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生物。 6.“前者”指來自亞洲的天牛,“后者”指來自南美的紅螞蟻。 7.更具體地說明了“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tài)的危害和給人類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之大。 8.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9.略
20 落日的幻覺1.(1)遐 (2)綺 (3)殷 (4)絢 2.C 3.(1) 陳情表 太陽快要落山了 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 (2) 李商隱 西下的太陽無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黃昏時刻 維持不了多少時間 4.(1)天空中現(xiàn)出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2)太陽變扁。 5.光線散射和波光長短原理。 人眼的疊合效應。 6.(1)“以上”表 示 范圍,準確地說明紫色光被散射高于紅色光的倍數(shù)。 (2) 用比喻說明,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日落時太陽的形狀。 7.運用數(shù)字精確地說明了折射的形成原因,以及折射使落日呈現(xiàn)的形狀。 8.比如古詩“長河落日圓”,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等。
單元復習1.C 2.D 3.(1)萌發(fā) (2) 取代 (3) 撞擊 4.C 5.(1) 云外一聲雞 (2)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3)夜闌臥聽風吹雨 6.語言表達不清楚 寫作目的不明確 7.略(圍繞“技術促進了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資源需要在科學技術的指導下可持續(xù)開發(fā)和利用”談即可。) 8.表明森林資源告急,前景令人憂慮,同時告誡我們要保護森 林。 9.“依舊”強調了砍 伐 者 頑 固 不 化 以 及 拯 救 森 林 工 作 的 艱 巨 性。“依 然”強 調 綠 色 運 動 的 長 期性。 10.好。①擬人化手法突出森林資源破壞慘重,“哭泣”更是對砍伐者的無言控 訴;② 設下懸念,引起
下文。 11.(1)才 (2)吃飯 (3) 就 (4) 拜訪 12.C 13.(1) 有個副將用一千兩銀子買了一座玉制的鐘,聽說彭雪琴到了,急忙捧著往里跑,慌亂中玉鐘“砰”地掉到地上。(2)他吩咐開飯,桌上是自己園里種出來的蔬菜,中間僅放一盤肉罷了。 14.他 出訪時穿平民衣 服;面 對 山 珍 海 味 不 下 箸;穿 破 的 粗 綢 衣;下 級 撤 去 華 貴 物 品 才 敢 接 待 他。 15.略
第五單元
21 桃花源記1.(1)感到驚異 (2) 類 (3) 交 錯 相 通 (4) 從 前 的、舊 的 (5) 到 (6) 渡 口 2.(1)作為 對、向 (2) 于 是、就 竟 然 (3) 尋 找 不 久 (4) 做 標 記 所 做 的 標 記 3.(1)夾岸數(shù)百步 落英繽紛 (2)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3)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示例:(1)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報與桃花一處開 (3)山寺桃花始盛開 5.(1)沿著 扶 (2)都 并/咸 (3) 邀請 延 6.(1) 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2)漁人把
第7/11頁
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嘆起來。 7.不希望外人破壞桃花源中安寧、和平、幸福的生活。 8.世外桃源。現(xiàn)在借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9.略(可以從景物描寫、人物神態(tài)、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
22 短文兩篇1.(1)馨 (2) 牘 (3) 淤 (4) 蔓 (5) 褻 (6) 濯 2. (1) 出 名 (2) 這(3)大 (4)立 (5)應當 (6)多 3.(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示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 雕 飾。/江 南 可 采 蓮,蓮葉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 碧,映 日 荷 花 別 樣 紅。 5.(1)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 不 能 貼 近 去 玩 弄 啊。 (2) 對 于 牡 丹 的 愛,那 當 然 是 有 很 多 的 人 了。 6.“愛蓮”這一主觀感受 菊花 牡丹 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 7.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種種美德,以 孤 傲 清 高 的 賞 菊 者 和 追 名 逐 利 的 賞 牡 丹 者 襯 托 愛 蓮 的 作 者。通 過 襯托,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8.如高潔自重、謙虛正直、不趨炎附勢等。(只要結合蓮的特點,言之有理即可。) 9.略(可以抓住動詞“上”、“入”和顏色“綠”、“青”展開描述。)
23 核 舟 記1.(1)順著、就著 (2) 贈 (3) 滿 (4) 挑 選 2. (1) 詘—屈 (2) 衡—橫 (3)甫—父 (4)有—又 3.(1) 幅 (2) 根 (3) 個 (4) 扇 4.明 魏學 張 潮 虞初新志 5.(1)大約 (2)靠近 (3)像 (4) 舉 (5) 平 (6) 清楚明白 6.(1) 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胡須的人是蘇東坡。 (2) 那個人的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7. 說 明 雕 刻 技 術 的 嫻 熟 高 超。 8. 體 積 小、內 容 多、技 藝巧。 9.略(仔細觀察,按照一定順序介紹即可。)
24 大道之行也1.(1)職業(yè)、職守 (2)憎惡 (3)興起 (4) 這 2.B 3.(1)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歸。(3) 外戶而不閉。 4.鰥寡孤獨 謀閉不興 5.(1)通“舉”,選拔 (2)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6.(1) 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2)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 7.有三個 基 本 特 征:人 人 都 能 受 到 全 社
會 的 關 愛;人 人 都 能 安 居 樂 業(yè);貨 盡 其 用,人 盡 其 力。 8.有?!短一ㄔ从洝菲鋵嵕褪恰按笸鄙鐣畹乃囆g再現(xiàn)。如“其中往來種作,男 女 衣 著,悉 如 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就體現(xiàn)出本文中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9.略(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來寫即可。)
25 杜甫詩三首1.(1)眥 (2)濺 (3) 逾 (4) 戍 (5) 嫗 (6) 咽 2.(1) 指天地、大自然 (2)信 (3)心胸搖蕩 (4)簡直 3.詩圣 詩史 新安吏 潼關吏 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4.(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 吏
第8/11頁
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5.(1)逃跑 (2)還能夠 (3)完結 (4) 形容低微、斷續(xù)的哭聲 6.多么。加強感情色彩,渲染出縣吏的橫蠻和怒氣、老婦的悲苦和無奈。 7.對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8.示例:一夜之間,經此巨變,客人你走時只有我老頭兒送行了。戰(zhàn)爭讓我 們 家 四 口卷進去了,凄苦悲憤,向誰說呢?(要結合當時的情景去揣摩想像,言之有 理 即 可。) 9.示 例:1)握一支粉筆,授孔孟 老 莊 學 問。 (2) 郭 沫 若 向 往 光 明 勾 畫 天 上 街 市。 (3) 春 風 送 暖 柳先舒。
單元復習1.(1)計劃 (2) 親 近 而 不 莊 重 (3) 少 (4) 零 數(shù) (5) 靠 近 (6) 眼 角 2.(1)要,通“邀”,邀請。 (2)詘,同“屈”,彎曲。 3.(1)交錯相通 運輸事業(yè) (2) 妻子兒女 男子的配偶 (3)不要說,不必說 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會改變 4.C 5.(1)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2)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3)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6.杜甫 唐朝 7.(1)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2) 孔 子 說:有 什 么簡陋的呢? 8.①陋室幽雅動人的景色;②往來人物的博學;③主人生活的高雅;④主人抱負的遠大。 9.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抱負。 10.略(可以同意,可以不同意,言之有理即可。) 11.(1) 距離 (2) 到 (3) 左右 (4) 恰 巧,適逢 12.(1)那些人家都各自贈送了食物給他,他自己背著這些食物回家。(2) 那時候已經萬念皆空,心都像已經死掉了一樣。 13.①物質(客觀)方面的原因:井底氣溫比較溫暖,有食物充饑、水果解渴;②精神(主觀)方面的原因:心里只想著家中老母親需要奉養(yǎng),這一信念支撐著他。 14.他是個有孝心、有 毅 力 的 人。啟 示:做 人 要 有 孝 心。(或:做 任 何 事 都 要 有 信 念,堅 持 不懈。) 15. “欲”字 用 了 擬 人 化 的 手 法,寫 出 了 花 朵 搖 曳 多 姿 的 動 感,把 花 朵 寫 活 了。 16.表達了作者歸心殷切的思鄉(xiāng)之情。 17.略(橫線上可以填“才學、品格、善 良 等”詞 語,可以通過敘述故事來體現(xiàn),也可以圍繞中心,旁征博引來闡述。)
第六單元
26 三 峽1.A 2.(1)毫無 (2)太陽 (3) 有時 (4) 白色的急流 (5) 很、非常 (6) 消失 3.C 4.(1)猿鳴三聲淚沾裳 (2)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3) 酈道元 水經注 5.C 6.(1)(白帝城和江陵)兩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么快。 (2)懸泉和瀑布,在山間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有 很 多 趣 味。 7.秋季。霜、寒、肅。 8.夏季:迅猛湍急。春冬:秀麗奇絕。 9.略(提示:抓住景物特點,發(fā)揮自己的想像進行描寫。)
27 短文兩篇1.B 2.(1)交相輝映 (2)四季 (3)消散 (4)高興的樣子 (5) 共同、一起 (6)交錯縱橫 3.(1)清流見底 五色交輝 (2) 積水空明 藻、荇交橫 (3) 陶弘景 蘇軾 東坡志林 4.略 5.(1) 考慮、想到 (2) 只是 6.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水藻縱橫交叉,原 來 是 綠 竹 和 翠 柏 的
第9/11頁
影 子。 7. 示 例:賞 月 的 欣 喜、漫 步 的 閑適,貶謫的悲苦、人生的喟嘆„„ 8.示例: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②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③ 可 憐 九 月 初 三 夜,露 似 真 珠 月 似 弓。(白 居 易《暮江吟》)④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9.① 和朋友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②清冷的秋夜 里 凄 涼 的 心 情。③ 對 自 然 景 物 由 衷 的 熱 愛。④ 處 境 孤 獨,但 頑 強 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精神。
28 觀 潮1.C 2.(1)農歷十六日 (2)幾乎,將近 (3)窮盡 (4)踩 (5) 一點也不能 (6)去,往 3.D 4.C 5.(1)畫著文彩 (2)岸邊 6.(1)(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忽隱忽現(xiàn)。 (2)飲食和各種貨物的價錢都比平常加倍的高。 7.表現(xiàn)了吳中健兒弄潮表演技藝超凡。 8.以人多馬眾側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壯美,說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為快。 9.特點:氣勢大,壯闊,激烈洶涌,江水泛白。
29 湖心亭看雪1.C 2.D 3.張岱 陶 庵 夢 憶 西 湖 夢 尋 4.示 例:幾 處 早 鶯 爭 暖 樹 誰 家 新燕啄春泥/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5.(1) 這 (2)全,都 (3)酒杯 (4)客居 6.(1) 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 (2)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呢! 7.一個“獨”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 8.恰當。如此大雪天竟獨去湖心亭,足見他 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水 之 樂,癡 迷 于 世 俗 之 外 的 雅 情 雅 致。 9.(1) ① ⑤ ⑦ (2) ② ⑥ (3)③ (4)④
30 詩 四 首1.(1)扛著 (2)只要 (3) 飄飛的蓬草 (4) 愛 (5) 緩慢 (6) 登樓 2.(1) 白頭吊古風霜里 (2)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3)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3.(1) 王昌齡 (2)陶淵明 4.晨興理荒* 帶月荷鋤歸 5.“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把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其中 洋 溢 著 詩 人 心 情 的 愉 快 和 歸 隱 的 自 豪。 6. 按 照 自 己 的 意 愿 生活,不想在那
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 7.①“更”是“再”的意 思,寫 出 了 詩 人 要 友 人 多 喝 一 杯 又 一 杯,表 現(xiàn) 了 詩 人 對 朋 友 的 依 戀 之 情。②一個“合”字,寫出了綠樹環(huán)抱相擁的情態(tài),突出了村邊綠樹繁茂,風光無限美好,表現(xiàn)了詩人對農家生活環(huán)境的喜愛之情。
單元復習1.B 2.(1)這 (2)消散 (3)考慮 (4)畫文彩 (5)幾乎 (6)酒杯 3.A D 4.(1)長河落日圓 (2)江入大荒流 (3)水中藻、荇交橫 5.(1)《陶庵夢憶》 《東坡志林》 (2)酈道元 陶淵明 6.略 7.(1)快 (2) 延長 8.(1)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2)在秋天,每到初晴的
第10/11頁
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9.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10.(1) 水流湍急。 (2) 江水澄澈,風光嫵媚。 (3)猿鳴幽凄,山谷空曠。 11.A B 12.B 13.(1) 你莫非是偷來欺騙我的吧?/你難道不是偷竊來欺騙我的嗎? (2) 這不是你的錢,一定是上天賞賜給這位 賢 良的母親養(yǎng)老 的。 14. 不 貪 財;正 義 不 徇 情;重 視 子 女 品 質 的 培 養(yǎng)。 15. 多、密。 16.寫出了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黃鶯自由自在地歌唱的美好景象;表達了作者因萬紫千紅的春花而流連忘返,心中充滿無限歡樂的情感。 17.略
20 落日的幻覺1.(1)遐 (2)綺 (3)殷 (4)絢 2.C 3.(1) 陳情表 太陽快要落山了 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 (2) 李商隱 西下的太陽無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黃昏時刻 維持不了多少時間 4.(1)天空中現(xiàn)出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2)太陽變扁。 5.光線散射和波光長短原理。 人眼的疊合效應。 6.(1)“以上”表 示 范圍,準確地說明紫色光被散射高于紅色光的倍數(shù)。 (2) 用比喻說明,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日落時太陽的形狀。 7.運用數(shù)字精確地說明了折射的形成原因,以及折射使落日呈現(xiàn)的形狀。 8.比如古詩“長河落日圓”,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等。
單元復習1.C 2.D 3.(1)萌發(fā) (2) 取代 (3) 撞擊 4.C 5.(1) 云外一聲雞 (2)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3)夜闌臥聽風吹雨 6.語言表達不清楚 寫作目的不明確 7.略(圍繞“技術促進了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資源需要在科學技術的指導下可持續(xù)開發(fā)和利用”談即可。) 8.表明森林資源告急,前景令人憂慮,同時告誡我們要保護森 林。 9.“依舊”強調了砍 伐 者 頑 固 不 化 以 及 拯 救 森 林 工 作 的 艱 巨 性。“依 然”強 調 綠 色 運 動 的 長 期性。 10.好。①擬人化手法突出森林資源破壞慘重,“哭泣”更是對砍伐者的無言控 訴;② 設下懸念,引起
下文。 11.(1)才 (2)吃飯 (3) 就 (4) 拜訪 12.C 13.(1) 有個副將用一千兩銀子買了一座玉制的鐘,聽說彭雪琴到了,急忙捧著往里跑,慌亂中玉鐘“砰”地掉到地上。(2)他吩咐開飯,桌上是自己園里種出來的蔬菜,中間僅放一盤肉罷了。 14.他 出訪時穿平民衣 服;面 對 山 珍 海 味 不 下 箸;穿 破 的 粗 綢 衣;下 級 撤 去 華 貴 物 品 才 敢 接 待 他。 15.略
第五單元
21 桃花源記1.(1)感到驚異 (2) 類 (3) 交 錯 相 通 (4) 從 前 的、舊 的 (5) 到 (6) 渡 口 2.(1)作為 對、向 (2) 于 是、就 竟 然 (3) 尋 找 不 久 (4) 做 標 記 所 做 的 標 記 3.(1)夾岸數(shù)百步 落英繽紛 (2)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3)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示例:(1)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報與桃花一處開 (3)山寺桃花始盛開 5.(1)沿著 扶 (2)都 并/咸 (3) 邀請 延 6.(1) 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2)漁人把
第7/11頁
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嘆起來。 7.不希望外人破壞桃花源中安寧、和平、幸福的生活。 8.世外桃源。現(xiàn)在借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9.略(可以從景物描寫、人物神態(tài)、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
22 短文兩篇1.(1)馨 (2) 牘 (3) 淤 (4) 蔓 (5) 褻 (6) 濯 2. (1) 出 名 (2) 這(3)大 (4)立 (5)應當 (6)多 3.(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示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 雕 飾。/江 南 可 采 蓮,蓮葉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 碧,映 日 荷 花 別 樣 紅。 5.(1)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 不 能 貼 近 去 玩 弄 啊。 (2) 對 于 牡 丹 的 愛,那 當 然 是 有 很 多 的 人 了。 6.“愛蓮”這一主觀感受 菊花 牡丹 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 7.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種種美德,以 孤 傲 清 高 的 賞 菊 者 和 追 名 逐 利 的 賞 牡 丹 者 襯 托 愛 蓮 的 作 者。通 過 襯托,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8.如高潔自重、謙虛正直、不趨炎附勢等。(只要結合蓮的特點,言之有理即可。) 9.略(可以抓住動詞“上”、“入”和顏色“綠”、“青”展開描述。)
23 核 舟 記1.(1)順著、就著 (2) 贈 (3) 滿 (4) 挑 選 2. (1) 詘—屈 (2) 衡—橫 (3)甫—父 (4)有—又 3.(1) 幅 (2) 根 (3) 個 (4) 扇 4.明 魏學 張 潮 虞初新志 5.(1)大約 (2)靠近 (3)像 (4) 舉 (5) 平 (6) 清楚明白 6.(1) 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胡須的人是蘇東坡。 (2) 那個人的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7. 說 明 雕 刻 技 術 的 嫻 熟 高 超。 8. 體 積 小、內 容 多、技 藝巧。 9.略(仔細觀察,按照一定順序介紹即可。)
24 大道之行也1.(1)職業(yè)、職守 (2)憎惡 (3)興起 (4) 這 2.B 3.(1)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歸。(3) 外戶而不閉。 4.鰥寡孤獨 謀閉不興 5.(1)通“舉”,選拔 (2)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6.(1) 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2)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 7.有三個 基 本 特 征:人 人 都 能 受 到 全 社
會 的 關 愛;人 人 都 能 安 居 樂 業(yè);貨 盡 其 用,人 盡 其 力。 8.有?!短一ㄔ从洝菲鋵嵕褪恰按笸鄙鐣畹乃囆g再現(xiàn)。如“其中往來種作,男 女 衣 著,悉 如 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就體現(xiàn)出本文中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9.略(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來寫即可。)
25 杜甫詩三首1.(1)眥 (2)濺 (3) 逾 (4) 戍 (5) 嫗 (6) 咽 2.(1) 指天地、大自然 (2)信 (3)心胸搖蕩 (4)簡直 3.詩圣 詩史 新安吏 潼關吏 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4.(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 吏
第8/11頁
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5.(1)逃跑 (2)還能夠 (3)完結 (4) 形容低微、斷續(xù)的哭聲 6.多么。加強感情色彩,渲染出縣吏的橫蠻和怒氣、老婦的悲苦和無奈。 7.對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8.示例:一夜之間,經此巨變,客人你走時只有我老頭兒送行了。戰(zhàn)爭讓我 們 家 四 口卷進去了,凄苦悲憤,向誰說呢?(要結合當時的情景去揣摩想像,言之有 理 即 可。) 9.示 例:1)握一支粉筆,授孔孟 老 莊 學 問。 (2) 郭 沫 若 向 往 光 明 勾 畫 天 上 街 市。 (3) 春 風 送 暖 柳先舒。
單元復習1.(1)計劃 (2) 親 近 而 不 莊 重 (3) 少 (4) 零 數(shù) (5) 靠 近 (6) 眼 角 2.(1)要,通“邀”,邀請。 (2)詘,同“屈”,彎曲。 3.(1)交錯相通 運輸事業(yè) (2) 妻子兒女 男子的配偶 (3)不要說,不必說 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會改變 4.C 5.(1)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2)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3)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6.杜甫 唐朝 7.(1)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2) 孔 子 說:有 什 么簡陋的呢? 8.①陋室幽雅動人的景色;②往來人物的博學;③主人生活的高雅;④主人抱負的遠大。 9.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抱負。 10.略(可以同意,可以不同意,言之有理即可。) 11.(1) 距離 (2) 到 (3) 左右 (4) 恰 巧,適逢 12.(1)那些人家都各自贈送了食物給他,他自己背著這些食物回家。(2) 那時候已經萬念皆空,心都像已經死掉了一樣。 13.①物質(客觀)方面的原因:井底氣溫比較溫暖,有食物充饑、水果解渴;②精神(主觀)方面的原因:心里只想著家中老母親需要奉養(yǎng),這一信念支撐著他。 14.他是個有孝心、有 毅 力 的 人。啟 示:做 人 要 有 孝 心。(或:做 任 何 事 都 要 有 信 念,堅 持 不懈。) 15. “欲”字 用 了 擬 人 化 的 手 法,寫 出 了 花 朵 搖 曳 多 姿 的 動 感,把 花 朵 寫 活 了。 16.表達了作者歸心殷切的思鄉(xiāng)之情。 17.略(橫線上可以填“才學、品格、善 良 等”詞 語,可以通過敘述故事來體現(xiàn),也可以圍繞中心,旁征博引來闡述。)
第六單元
26 三 峽1.A 2.(1)毫無 (2)太陽 (3) 有時 (4) 白色的急流 (5) 很、非常 (6) 消失 3.C 4.(1)猿鳴三聲淚沾裳 (2)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3) 酈道元 水經注 5.C 6.(1)(白帝城和江陵)兩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么快。 (2)懸泉和瀑布,在山間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有 很 多 趣 味。 7.秋季。霜、寒、肅。 8.夏季:迅猛湍急。春冬:秀麗奇絕。 9.略(提示:抓住景物特點,發(fā)揮自己的想像進行描寫。)
27 短文兩篇1.B 2.(1)交相輝映 (2)四季 (3)消散 (4)高興的樣子 (5) 共同、一起 (6)交錯縱橫 3.(1)清流見底 五色交輝 (2) 積水空明 藻、荇交橫 (3) 陶弘景 蘇軾 東坡志林 4.略 5.(1) 考慮、想到 (2) 只是 6.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水藻縱橫交叉,原 來 是 綠 竹 和 翠 柏 的
第9/11頁
影 子。 7. 示 例:賞 月 的 欣 喜、漫 步 的 閑適,貶謫的悲苦、人生的喟嘆„„ 8.示例: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②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③ 可 憐 九 月 初 三 夜,露 似 真 珠 月 似 弓。(白 居 易《暮江吟》)④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9.① 和朋友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②清冷的秋夜 里 凄 涼 的 心 情。③ 對 自 然 景 物 由 衷 的 熱 愛。④ 處 境 孤 獨,但 頑 強 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精神。
28 觀 潮1.C 2.(1)農歷十六日 (2)幾乎,將近 (3)窮盡 (4)踩 (5) 一點也不能 (6)去,往 3.D 4.C 5.(1)畫著文彩 (2)岸邊 6.(1)(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忽隱忽現(xiàn)。 (2)飲食和各種貨物的價錢都比平常加倍的高。 7.表現(xiàn)了吳中健兒弄潮表演技藝超凡。 8.以人多馬眾側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壯美,說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為快。 9.特點:氣勢大,壯闊,激烈洶涌,江水泛白。
29 湖心亭看雪1.C 2.D 3.張岱 陶 庵 夢 憶 西 湖 夢 尋 4.示 例:幾 處 早 鶯 爭 暖 樹 誰 家 新燕啄春泥/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5.(1) 這 (2)全,都 (3)酒杯 (4)客居 6.(1) 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 (2)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呢! 7.一個“獨”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 8.恰當。如此大雪天竟獨去湖心亭,足見他 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水 之 樂,癡 迷 于 世 俗 之 外 的 雅 情 雅 致。 9.(1) ① ⑤ ⑦ (2) ② ⑥ (3)③ (4)④
30 詩 四 首1.(1)扛著 (2)只要 (3) 飄飛的蓬草 (4) 愛 (5) 緩慢 (6) 登樓 2.(1) 白頭吊古風霜里 (2)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3)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3.(1) 王昌齡 (2)陶淵明 4.晨興理荒* 帶月荷鋤歸 5.“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把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其中 洋 溢 著 詩 人 心 情 的 愉 快 和 歸 隱 的 自 豪。 6. 按 照 自 己 的 意 愿 生活,不想在那
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 7.①“更”是“再”的意 思,寫 出 了 詩 人 要 友 人 多 喝 一 杯 又 一 杯,表 現(xiàn) 了 詩 人 對 朋 友 的 依 戀 之 情。②一個“合”字,寫出了綠樹環(huán)抱相擁的情態(tài),突出了村邊綠樹繁茂,風光無限美好,表現(xiàn)了詩人對農家生活環(huán)境的喜愛之情。
單元復習1.B 2.(1)這 (2)消散 (3)考慮 (4)畫文彩 (5)幾乎 (6)酒杯 3.A D 4.(1)長河落日圓 (2)江入大荒流 (3)水中藻、荇交橫 5.(1)《陶庵夢憶》 《東坡志林》 (2)酈道元 陶淵明 6.略 7.(1)快 (2) 延長 8.(1)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2)在秋天,每到初晴的
第10/11頁
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9.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10.(1) 水流湍急。 (2) 江水澄澈,風光嫵媚。 (3)猿鳴幽凄,山谷空曠。 11.A B 12.B 13.(1) 你莫非是偷來欺騙我的吧?/你難道不是偷竊來欺騙我的嗎? (2) 這不是你的錢,一定是上天賞賜給這位 賢 良的母親養(yǎng)老 的。 14. 不 貪 財;正 義 不 徇 情;重 視 子 女 品 質 的 培 養(yǎng)。 15. 多、密。 16.寫出了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黃鶯自由自在地歌唱的美好景象;表達了作者因萬紫千紅的春花而流連忘返,心中充滿無限歡樂的情感。 17.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