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文綜應試技巧:關注不定項選擇和簡答

字號:

死記硬背式題目逐年減少
    近幾年來高考政治試題中“死記硬背”式的命題數量逐年減少,聯系國際、國內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題量逐年增加。
    今年政治高考中有些命題以新的時政材料為背景,突破教材原有體例,注重考查考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為遏制“死記硬背”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例如第30題,請考生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對上海冬春修剪行道樹枝過去和現在的不同做法進行比較,并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符合或違背循環(huán)經濟理念的實例。
    試題設問中出現了兩個重要概念,“可持續(xù)發(fā)展”雖在教材中涉及,但不是教材的主要知識點;“循環(huán)經濟”是我國新提出的經濟概念,屬于時政內容,試題引導考生要關注現實生活。第1個小題“從資源和環(huán)境兩個角度進行比較分析”,該題不再實行采點給分,如果考生脫離命題的情景泛泛而談,高只給一半分數。此題不僅考查考生掌握教材相關知識點的程度和能力,更注重考查考生積極思維的能力,體現了“二期課改”的目標要求。
    難度降低為學生“減負”
    今年高考政治命題,總體難度比前幾年有明顯的降低。從各大類題型看,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分析說明題難度與去年基本持平,不定項選擇題、簡答題難度降得較大,論述題難度有所提高。特別是選擇題的命題更加嚴謹,比較符合當前上海中學政治課教學實際,學生容易判斷、選擇。簡答題命題盡管形式很活,但比較注意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考生也能夠較好把握答題的思路和要點。如第31題請考生運用教材“選擇投資對象”知識,思考、尋找兩種不同類型的投資對象。此題考查的知識點并不多,考生只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經濟頭腦,可以從儲蓄、股票、債券到集郵、辦企業(yè)等多角度答題,此題考生只要將教材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就能拿高分。